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0千字
字数
2016-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在比较伦理学和比较宗教学的视野下,结合现代性理论,系统整理并比较思想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关于德福一致的十种基本信仰模式,并进行一系列的考察和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张俊在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是在比较伦理学和比较宗教学的视野下,结合现代性理论,系统整理并比较思想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关于德福一致的十种基本信仰模式,并进行一系列的考察和研究。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六个章节,下编为五个章节,共计三十余万字,深入分析比较古代报偿观与现代德福一致信仰的异质性,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本书特别对中国传统天命观念下的德福一致信仰和康德德福配享学说进行了现代性伦理意义的分析考察。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绪论
- 一、德福配享作为一种普世道德信仰
- 二、德福配享信仰是社会道德向善的基本动力源泉
- 三、人类社会诸种德福一致信仰模式
- 四、历史中蕴藏的未来
- 上篇 天命信仰与德福一致
- 引言
- 第一章 天帝信仰与天命观念的起源
- 一、“绝地天通”与信仰的政治垄断
- 二、帝天信仰的起源疑案
- 三、帝天信仰溯源与《诗》、《书》的文献价值及局限
- 四、《诗》、《书》中的帝天观念与天命信仰
- 第二章 周代天命神学与政治伦理
- 一、人格性的天帝信仰
- 二、天命神学与政治合法性
- 三、天命政治神学命题一:天命靡常
- 四、天命政治神学命题二:惟德是辅
- 五、天命政治神学命题三:敬天保民
-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天命思想的发展趋势
- 一、春秋战国天命信仰的四大趋势
- 二、天命信仰的两大基本发展路向:宗教性和人文性
- 第四章 儒家天命思想与德福一致信仰
- 一、孔子的知命与畏命
- 二、孟子的立命与正命
- 三、董仲舒的法天与顺命
- 四、天命信仰对传统德福一致观念的持续影响
- 一、荀子“天人相分”哲学基础上的制天命
- 二、王充的性命二分说
- 三、“天人不相预”:中古思想家对天命德福信仰的批判
- 四、儒家自然理性主义天人观念的信仰伦理反思
- 第五章 墨家宗教思想与德福一致信仰
- 一、“非命”:墨子对命定论的批判
- 二、“天志”与“明鬼”:墨子对传统宗教赏善罚恶信仰的宣扬
- 三、墨子的民本主义宗教政治思想
- 第六章 道家和道教的天命思想与德福一致信仰
- 一、道家的“天”、“命”
- 二、道教的天命德福一致信仰
- 结论
- 一、中国传统天命信仰源流综述
- 二、天命德福一致信仰的现代伦理意义
- 下篇 理性信仰与圆善
- 引言
- 一、德福配享作为道德信仰的价值祈向
- 二、圆善理念及其伦理信仰资源意义
- 三、研究的意义、现状及构想
- 第一章 康德圆善学说的思想渊源
- 一、幸福论德福观
- 二、传统德性论德福观
- 三、基督教德性论德福观
- 第二章 圆善的二维精神结构
- 一、圆善与实践哲学的三大悬设
- 二、康德圆善的世俗性与神圣性
- 第三章 圆善与启蒙精神
- 一、圆善与理性精神
- 二、圆善与进步理念
- 第四章 康德圆善学说的现代回应
- 一、西语世界的回应
- 二、汉语世界的回应
- 结论
- 一、现代道德精神危机与德福一致的信仰诉求
- 二、康德圆善学说的现代伦理与信仰意义
- 结语
- 附录:宗教为德行许诺幸福——道教、佛教、基督教三模式
- 引言
- 一、道教的“承负”伦理观
- 二、佛教的轮回果报思想
- 三、基督教末世审判与德福统一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