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开设全校通选课“逻辑导论”的讲稿。

内容简介

全书系统地论述了逻辑学的基本理论范畴和思维方法、技能,并介绍了历史上几位重要的逻辑学家。

通过阅读本书,你能对逻辑学有一个基本的轮廓性了解,对其最基本的内容、方法和技能有较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目录

  • 版权信息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 第二版自序
  • 初版自序
  • 第一讲 天才值得我们敬仰
  • 一 亚里士多德
  • 二 中世纪逻辑学家
  • 三 培根
  • 四 莱布尼茨
  • 五 弗雷格
  • 六 罗素
  • 七 哥德尔
  • 八 克里普克
  • 第二讲 给思维的野马套上缰绳
  • 一 逻辑
  • 二 命题
  • 三 推理
  • 四 推理形式
  • 五 推理的省略形式
  • 六 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 七 论证:演绎和归纳
  • 八 推理或论证的可靠性
  • 九 前提对结论的支持或反驳程度
  • 十 逻辑基本规律
  • 第三讲 “香格里拉”和“马太效应”
  • 一 语词、词项和概念
  • 二 词项的内涵和外延
  • 三 词项的种类和外延关系
  • 四 定义的方法和规则
  • 五 划分与分类
  • 第四讲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一 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 二 联言命题和联言推理
  • 三 选言命题和选言推理
  • 四 假言命题和假言推理
  • 五 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
  • 六 几种常用的复合命题推理
  • 第五讲 “所有的金子都是闪光的”
  • 一 直言命题
  • 二 直接推理
  • 三 三段论
  • 第六讲 “有的投票人赞成所有的候选人”
  • 一 个体词、谓词、量词和公式
  • 二 自然语言中量化命题的符号化
  • 三 模型和赋值普遍有效式
  • 四 非普遍有效性的解释方法
  • 第七讲 “太阳明天仍将从东方升起”
  • 一 什么是归纳推理?
  • 二 简单枚举法
  • 三 排除归纳法
  • 四 类比推理
  • 五 统计归纳法
  • 六 归纳的证成
  • 第八讲 以严格性、精确性、系统性为目标
  • 一 什么是逻辑系统?
  • 二 逻辑系统的构成
  • 三 元逻辑研究
  • 四 形式化方法的意义
  • 第九讲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
  • 一 什么是变异逻辑?
  • 二 多值逻辑
  • 三 相干逻辑
  • 四 直觉主义逻辑
  • 五 次协调逻辑
  • 第十讲 “你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
  • 一 冯·赖特的广义模态逻辑构想
  • 二 模态词和模态逻辑
  • 三 可能世界语义学
  • 四 道义逻辑
  • 五 时态逻辑
  • 六 认知逻辑
  • 第十一讲 意会:“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 一 语言的意义在于它的使用
  • 二 语境、预设与蕴涵
  • 三 言语行为理论
  • 四 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和语用推理
  • 第十二讲 且听庄子大侃“辩无胜”
  • 一 论证的识别
  • 二 论证的图解
  • 三 论证的评估
  • 四 论证的建构
  • 五 对一个论证的反驳
  • 第十三讲以貌似讲 理的方式
  • 一 谬误和诡辩
  • 二 歧义性谬误
  • 三 假设性谬误
  • 四 关联性谬误
  • 第十四讲 一只咬着自己的尾巴乱转的猫
  • 一 什么是悖论?
  • 二 一些常见的悖论
  • 三 悖论产生的原因
  • 四 关于悖论的解决方案
  • 第十五讲 “彼,不两可两不可也”
  • 一 中国先秦逻辑学家
  • 二 西方逻辑的早期翻译家
  • 三 现代逻辑的传入者和研究者
  • 附录一 逻辑学和理性精神103
  • 附录二 逻辑:一个生长和变动的概念104
  • 一 客观形态的逻辑和理论形态的逻辑
  • 二 弗雷格的反心理主义
  • 三 逻辑与人类思维
  • 四 向人类的实际思维领域进军
  • 五 批判性思维和非形式逻辑
  • 六 法律与逻辑:法律逻辑
  • 七 逻辑理论形态的多样性
  • 八 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逻辑?
  • 九“思维四律”的特殊地位
  • 十 逻辑的可修正性问题
  • 十一 结语
  • 附录三 从人工智能看当代逻辑学的发展119
  • 一 常识推理中的某些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
  • 二 归纳以及其他不确定性推理
  • 三 广义内涵逻辑
  • 四 对自然语言的逻辑研究
  • 附录四 从《哲学逻辑手册》(第二版)看当代逻辑的发展趋势128
  • 一 当代逻辑的发展趋势
  • 二 对两个关键性观念的澄清
  • 三 关于应对策略的一些建议
  • 主要参考书目和推荐读物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非常枯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很好的逻辑入门书,从书评来看,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把逻辑学用到生活中,可能是想多了

        如果当做科普类书籍来看的话,又太有教材的既视感了,公式符号太多,对于不考试,不刷题的读者不是很友好,不过也是国内这类书籍的通病吧。最大的优点内容很全,不仅常见的外延内涵,演绎归纳,谬误悖论,还有逻辑领域人物介绍,模态逻辑,自然语言以及道理时态等这种,真是万物皆可逻辑化(原谅我后面的根本没听过),反正全就对了。有趣的例子也有,比如我们的逻辑学家金岳霖,很早就质疑金钱如粪土,因为这话加朋友值千金,会得出朋友如粪土。但要完全看懂他的推理,会用到逆否等价,德摩根定律以及选言命题为真时,否定其中一项必然得出另一项正确。不过这样都还是太复杂啦,所以他的学术成就远不如他与林徽因间的八卦更令人津津乐道。如果忽略掉文中大段公式,这部分以外的篇目,语言表述也还行。我很喜欢的是最后对先秦诸子的逻辑理论的讲解,像墨子,公孙龙还有荀子,特别是墨子,这次我是真感受到他的逻辑之美了。可惜逻辑在古代中国没有发展起来,这也是一件特别遗憾的事。总的来说对逻辑或者哲学有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不过就像塔勒布在《反脆弱》里面提到的,「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下棋有助于增强你在其他方面的推理能力 —— 即使是那些能够与一群人玩盲棋游戏的人,在记忆棋盘之外的东西时,也不会强于普通人。」所以学了逻辑学就指望生活中事情能处理得井井有条?想多了,大概率只是「领域依赖」,停留在书本知识而已。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