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岸见一郎继《被讨厌的勇气》之后又一走心力作,愿子欲养而亲犹在,用有效方法守护逐渐老去的亲人。

内容简介

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逐渐忘记了曾经对他重要的一切,迷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父亲健康时,岸见一郎忙于工作、家庭,很少联系独居的父亲。可随着父亲的确诊,一切都变得不同了。在照顾父亲的过程中,心理学家岸见一郎逐渐体会到其中的种种不易,但既然不能回避,他便决定勇敢、快乐地面对。他通过爱、巧思与智慧,让照顾父亲这件本来充满压力的事变得和乐自在。

本书着眼于在不易的照护中为照护者减轻负担。在来自阿德勒的启发中,我们也将一起思考:伴我们长大的父母终会老去,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如何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如何做好心理准备,陪伴、接纳父母?如何理解父母的言行并恰当地应对,避免和父母陷入不必要的冲突中?当你转换思维后,与父母的相处就会变得轻松。

岸见一郎通过亲身经历,对需要照顾家中患病长者的家庭提供了心理疏导和建设,鼓励人们重新构建良性的家庭关系,坦然面对父母年老、生病,甚至会离我们而去的现实,拥有彼此尊敬、信赖的家庭。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和年老的父母构建什么样的关系
  • 第二章 不是忘记了过去,而是过去变了
  • 第三章 从当下开始,建立新的亲子关系
  • 第四章 年老父母教给我的人生意义
  • 第五章 处于患病状态不等于“低水平”
  • 第六章 构建无条件肯定生命本身的社会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新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3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想这句话背后,不仅仅指的是老人给我们经验上的指点,也不仅仅是家族的象征,子女团结的维系。更多的是说,家中有这样的老人,实际上是自己人生完整性的一种难得的体会和经历。最近这几天陪老人看眼睛,做白内障手术。因为疫情的原因,各种检查显得繁琐,北京的交通又是一锅粥的状态。每次带着老人出门,都会经历各种不同的感受。坐地铁也好,打车也好,公交也好,路上颠簸、拥堵,你会发现曾经让你觉得那般可以依靠的她,现在离开你仿佛就失去了依靠。一天早上,先让老人在医院门口下车等我,我去寻找停车位却将近二十多分钟。老人等得着急了,打来电话时既有担心,又焦急,还有满满的无助。是啊,进医院要扫码,要展示健康宝,对于上了年龄的老人来说,看似简单,但在焦急的心态下,一切就会显得那么困难。同仁医院拥挤的人群,虽然不似疫情之前那么恐怖,但也有挂号取号分诊排队候诊取药等等一连串的动作行为,换作年轻人都会觉得疲劳,何况一位腿脚已经不再方便的老人呢。老人依然好强,依然希望能够了解很多原委,比如这个检查是干啥,那个会诊需要啥。即便告诉她,听我安排就好,不需要操那么多心,但你能从她眼中看到她对自己衰老的一种无奈。是啊,不论年轻时是辉煌还是平庸,至少我们都可以大体清楚自己所经历之事的基本情况。而现代科技发展的速度,已经明显让大部分老人感到无所适从,又有多少老人甘愿接受这种无力感呢?人人都将老去,我们的父母,我们自己。如何面对老去的他们,是我们每个中年人都要面临的问题。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这句话好简单,但即便有了子女,又有几个真正能体会父母恩情?当我们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如何像他们对待我们一样耐心对待自己的父母?也许他们在你我眼前是曾经的榜样和靠山,但人生两端,都是迷茫困顿的。我们如何去陪伴那些曾经带我们走出迷茫的人呢?感谢这本《请你迷失在我身旁》,我们古老的民族已经给过我们孝道的指引,而这本来自日本的心理学家从另一个视角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时代虽然不同,国度虽然不同,但我们面对的如何对待老去的父母的问题相同。也许你有更好的处理问题的办法,可也许这本书可以给你更多的感触。放下固有印象,放下曾经的成见,陪你那位赋予你生命的最重要的人,一起迷失下去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父母活着,就是对家人最大的贡献!

      人生中无意间拿起一本书或许就会改变我们之后的整个人生你好啊,我是大大用心分享好书,让阅读成就自己这是大大在 2021 阅读分享的第 156 本书书名:《请你迷失在我身旁》作者:岸见一郎类别:感悟丨心理学丨心灵修养 “我不在乎你记忆里出现的橡皮擦,我只在乎从现在开始的每个当下。” 本书是岸见一郎继《被讨厌的勇气》之后的又一走心力作,讲述的是作者患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逐渐忘记曾经对他重要的一切,迷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岸见一郎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庭,很少联系独居父亲;但随着父亲确诊阿尔兹海默症,一切都变得不一样,在照顾父亲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其中的种种不易:如何在不易的照护中为照护者减轻负担?如何平衡好工作、生活与照护间的关系?如何陪伴、接纳和改善与父母间的关系?如何理解父母的言行并给予恰当地应对?如何避免与父母进入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如何重构彼此尊敬相互信赖的家庭关系?如何坦然面对父母关于生老病死的现实?在来自阿德勒关于父母关系的启发中,岸见一郎通过陪伴父亲对抗阿尔兹海默症的亲身经历里,对需要照顾家中患病父母的家庭提供心理疏导以及建设。所谓父母,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父母的健康不可逆,假如有想要表达的,趁他们还可以听见就大胆地说出来。我们当然不希望改善与父母关系契机是因为疾病,然而却不得不承认,忙碌的我们往往在父母患病时才有时间重新了解、陪伴并珍惜和他们相处的时光。与父母构建一种无须争论谁对谁错的关系,只要我们能够从权利之争当中退出来,就能够营造出一种岁月静好的氛围。不要过分关注父母行为背后产生的贡献和价值,对他们的生命本身说 “谢谢”,因为父母活着本就是对家人在做贡献。了解父母是独 1 无 2 的存在,也正因为无法替代且终有一天要分别,所以才要珍惜分别前的每一天,一起好好地生活。有一次岸见一郎对父亲说:你整天在睡觉,其实我可以不用来吧?他父亲却说:正因为有你在,我才能安心地睡觉啊!对啊,正因为父母亲还在,我们才能够很安心!这或许就是家庭之所以存在的意义吧!本次的阅读分享就到这里读书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修行关注大大,娱乐过后也不忘读点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岸见一郎父亲晚年患了老年痴呆,长期的照护工作不管对谁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本书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他长期从事照护工作的一点心得以及阿德勒心理学在其中发挥的指导作用。应该算是温暖人心的文字了吧!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3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