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解答74个商业难题,互联网时代必读的商业真经。

内容简介

管理巨匠杰克·韦尔奇继畅销全球的著作《赢》之后,对读者关心的企业经营、职业规划、自主创业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74个难题,在《赢的答案》中做出一一解答。

本书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既有关于领导力的,如“怎样做一个变革推动者”;也有关于管理的原则与实践的,如“你的公司稳健性如何”;还有关于个人事业发展的,如“你适合创业吗”,等等。

本书凝聚了韦尔奇对商业生活新的思考,每一个致力于公司成长和自我发展的人都将从中受益。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赢》之后的新问题
  • 关于全球竞争
  • 1 创新无止境
  • 2 开辟中国市场
  • 3 去中国还是去俄罗斯?
  • 4 创造有意义的就业机会
  • 5 相信欧洲
  • 6 外包不是问题所在
  • 7 抢占先机,走出国门
  • 8 任用本地人才,发挥主场优势
  • 关于领导力
  • 9 优秀的领导者是靠天降英才还是靠后天培养?
  • 10 领导者的思维方式
  • 11 上司“苛刻”是好事
  • 12 维护公司的价值标准
  • 13 让破坏价值观的人走开
  • 14 勇敢地做一个变革推动者
  • 15 与变革抵制者较量
  • 16 从上至下打造诚信
  • 17 危险的升迁陷阱
  • 18 激励下属的方法
  • 19 让下属认可你的升职
  • 20 打破权利文化
  • 21 新工作不一定要用旧班底
  • 22 怎样应对比你能干的下属
  • 关于管理的原则与实践
  • 23 网罗最优秀的人才
  • 24 杜绝虚伪
  • 25 坦率直言
  • 26 当差别化管理遭遇“水土不服”
  • 27 战略无关公司大小
  • 28 聘用咨询师有用吗?
  • 29 勇于放弃
  • 30 你的公司稳健性如何?
  • 31 人力资源部的真正职责
  • 32 IT部门应向谁汇报工作?
  • 33 如何避免员工对企业裁员的不满
  • 34 摆脱“扯皮式”预算
  • 35 不要闭门造车
  • 36 解读矩阵式管理
  • 37 你是否在滥用直觉?
  • 38 销售人员最应具备的素质是什么?
  • 39 要向员工公开账簿吗?
  • 40 防止公司飓风
  • 41 是什么让女性远离高管职位?
  • 42 高昂的离职金
  • 关于事业
  • 43 我的前途在哪里?
  • 44 选择一条正确的路
  • 45 坦诚是你最大的卖点
  • 46 MBA学历真的管用吗?
  • 47 给毕业生的忠告
  • 48 毕业后选择大公司还是自己创业?
  • 49 成功从自信开始
  • 50 导师,近在咫尺
  • 51 选择好公司还是好上司?
  • 52 被并购后,要接受现实
  • 53 你是真的怀才不遇吗?
  • 54 你适合自己创业吗?
  • 55 绩效高了,奖金为何少了?
  • 56 为什么没人聘用我?
  • 57 是去是留,当机立断
  • 58 政界的潜规则
  • 59 审时度势,早做打算
  • 60 你讨厌上司吗?
  • 61 重拾旧业从拿浮动薪水开始
  • 62 经理人培训有用吗?
  • 关于私营企业
  • 63 家族企业是否需要接班人计划?
  • 64 如何应对家族企业的任人唯亲?
  • 65 如何实现收购后的平稳过渡?
  • 66 从外面请帮手突破困局
  • 关于输与赢
  • 67 SOX的效应
  • 68 办公室政治
  • 69 该给孩子提些什么建议?
  • 70 商场不是战场
  • 71 只有认输,你才会输
  • 72 有关沃尔玛的争论
  • 73 大多数企业不该成为安然事件的受害者
  • 74 赢的真谛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样才能赢!》

    诚如沃伦・巴菲特所言:有了《赢》,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商业的一切目的只有一个:赢!要想 "赢",就必须遵从商业的规则,回归商业的本质。1、增长是王道 2、人才是根本 3、营销是策略 4、危机是机会这当中,人才,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优秀的领导者!优秀的领导者是靠天降英才还是靠后天培养?可以说,一半一半。什么算是领导者?领导者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素养:诚实、才智、心理成熟,这三个特征是基础。领导者还要具有 5 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特征。1、领导者第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特征是极其旺盛的精力 —— 在连续工作很长时间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充沛的精力,不论面临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2、第二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激励他人,能够把他们的旺盛精力释放出来。3、第三个重要特征是敏锐、深刻的洞察力 —— 能迅速地对情况做出准确判断,说 "是" 或 "不是",而不是模棱两可的 "也许"。4、第四个重要特征是执行能力 —— 很简单,就是干实事的能力。5、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重要特征是激情,领导者必须热情如火、执着、坚定。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和执行能力与其他领导特征有所不同。新员工很少能够完全具备这两种特征,即使中层管理人员也会从这两种特征的培训中受益。但是,培养这两种特征的最好老师是长期磨炼。这是因为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和执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显然,招聘比 "培养" 更加重要!招聘的时候,注意挑选那些精力旺盛、能够激励别人释放其精力、有激情的人,然后,想方设法培养和开发其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和执行能力。提升下属的时候,也要提升那些这 5 个特征都很明显的人。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你就有责任物色和培养那些将来可以成为领导者的下属。担任领导之后,你的各个方面都要随之发生改变。在成为领导之前,成功的全部内涵就是提升你自己,也就是说,你只需考虑你的个人成就、你的个人表现、你对组织的个人贡献。你的职责是:举起手,当叫到你的名字时,站起来说出正确的答案。在成为领导之前,成功的全部内涵就是提升你自己;成为领导之后,成功的内涵是提升别人,也就是说,让你的下属更机敏、更成熟、更大胆。当你成为领导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成功的内涵是提升别人,也就是说,让你的下属更机敏、更成熟、更大胆。除了注意培养和支持你的团队,你还要帮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增加自信。作为一个个体,你的行为已不再重要。诚然,和团队其他成员一样,你也会得到别人的注意 —— 但是,你被注意的原因只是因为你的团队获得了成功。换句话说,作为领导,你的成功并不在于你每天在做什么,而在于团队的出色表现 "反射" 给你的荣耀。什么样的领导能够成就员工和团队?追求 "大家都满意" 的领导,就是 "讨好" 和 "软弱" 的代名词。与这种软弱相伴的,常常是低下的业绩!为什么?这种颇受 "欢迎" 的上司对谁都是同样的宽大、和蔼、懦弱;他们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不认真考虑事情的后果;他们往往根据办公室里最后一个人的需要和愿望改变自己的方向,也会根据某一个客户的想法就改变想法。换句话说,他们没有任何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只有 "苛刻" 的上司才能使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为那些表现优秀的员工提供稳定的工作,最大限度地为股东创造价值。这不正是你想要的吗?!那些苛刻却公正、严格、不吝啬,能够对你的不足直言不讳、坦诚相告的上司。绩效低下的人往往希望这些上司尽快走开,而渴望成长的人却在到处寻找他们。对那些 "总能达到公司的绩效要求",但阿谀奉承、自以为是、阳奉阴违、挑拨离间的人,如何处理?请直接找他谈话,如果他不愿意改正,就让他走人。有一点非常关键:开掉违背公司价值标准的人,不要在私下里进行。维护公司的价值标准,远比绩效本身重要。因为价值标准可以成就整个团队。没错,必须毫不犹豫地将影响企业价值观的员工、特别是担负管理岗位的经理人。经理人有四种,划分的依据是他们的表现如何,即是否能够圆满地完成公司指标和是否能够遵循优秀的价值观。1、能够出色地完成公司指标,并且能坚持遵循优秀的价值观的经理人,你应该利用一切机会表扬和奖励他们。2、公司指标完成状况不佳却能遵循优秀的价值观的经理人,你还可以再给他们一个机会,可以将他们留在原来的部门,也可以将他们调往另一个部门。3、公司指标完成得相当理想,但价值观的遵循情况却非常恶劣,这样的经理人往往对组织有很大危害;4、绩效和遵循价值观两个方面的表现都很差。"表里不一" 就是一个证据。他不但做砸项目,而且还营私舞弊、玩弄手段。他说对公司 "忠诚",可是,看来事实并非如此。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第三、第四种经理人正是你要淘汰的对象!当断则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除此之外,你还需要三个极其重要的组织要素:●一个能够激励士气的使命●一套鲜明的价值观●一套严格的评估体系。这是团队赖以生存的氧气!使命是为了清楚地阐明企业存在的首要目的,可以让你的下属有一种自豪感和紧迫感;价值观描述的是人们必须怎样做才能实现上述使命。价值观的另外一个表述方式就是 "行为"。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标准。行为准则,就是价值观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评估体系必须能够把评估对象的绩效拉开档次,否则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 271 法则,通过评估,把员工分成 "207010",前 20% 重点培养,70% 反复培养,10% 坚决淘汰!一旦你确定了使命、价值观和评估体系,并不懈地进行宣传,下属就会清楚怎样才能获得成功。271 原则,是团队管理的基本法则!其他原则,都是实现这个原则的途径。当然会有员工不爽。怎么办?当固执己见的变革抵制者离开时,一定不要把原因轻描淡写地解释为 "个人原因"。你必须让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之所以必须离开,就是因为他们不能接受新的愿景。10% 的员工是天生的 "变革推动者",能够积极、乐观地接受新事物;10% 的员工会积极响应。75% 左右的员工虽然可能不会走在变革队伍的前列,但是他们一旦理解了变革的必要性,他们就会说 "好的,有道理,我们就这样做";剩下的就是抵制变革的人,他们在感情上、智力上,或者是处事方式上抱残守缺、墨守成规。抵制变革的人必须离开!同时,你一定不要把他们离开的原因轻描淡写地解释为 "个人原因"。这种虚假的安慰对于组织没有任何好处。当这些固执己见的变革抵制者离开的时候,你必须让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之所以必须离开,就是因为他们不能接受新的愿景。你可以祝福他们,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工作,但是,你必须明确地告诉大家,不接受公司未来愿景的人就不能继续留在组织里 —— 一定要注意这一点。直言相告,言出必行!从上至下打造 "诚信"!实施 271 原则,绝不是生硬的管理。我们还需要 4 个激励工具。每个都和金钱没有关系,但每个都非常有效。第一个工具很简单:赞扬。当一个员工或团队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时,你要立刻给予热情的表扬。除了当众进行表扬之外,还要将这件事挂在嘴边,一有机会就提起它。同时,你还要对相关的所有员工进行奖励。第二个工具也很简单,但表面上看似很难,这个工具就是庆祝。取得了成绩之后就马上庆祝,这是一种激励员工不断向前迈进的有效策略。例如我们取得了一个大订单。庆祝活动不需要搞得太过花哨,也不必投入太多金钱。毕竟,庆祝只是赞扬员工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是加入了更多的娱乐成分而已。你可以给优秀员工一个惊喜,安排他们下午去吃烧烤,也可以赠送他们棒球比赛的球票或电影票。如果获得祝贺的员工人数不多,你还可以给他们放假。但是请注意:不能为了庆祝而请员工出去吃饭。偶一为之还可以。第三个工具:使命。你没有听错。一个团队必须理解并高度认同和接受自己的前进方向。团队需要一个一致的目的,需要集体目标意识,而这正是一个重要使命能够提供的:一个能够充实下属身心的、内容鲜明的、令人振奋的信条。最后一个激励工具可能是最难以运用的:创造一种成绩和挑战相平衡的工作环境。其实,优秀的人才很少只是为了金钱而长期从事某个工作,他们追求的是金钱再加上某些感觉 —— 他们很看重的某些感觉。有些管理者误以为,"你好我好大家好" 就是和谐的环境 —— 不,这只是一种虚幻的幸福,只是 "软弱无能" 的代名词。只有 "成绩和挑战相平衡的工作环境" 中,公司在所有员工的努力下获得了长足发展,他们才会得到真正的实惠,不管是在个人生活方面还是在专业技能方面。从你担任经理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让每一个下属清楚地了解他们每个人的绩效情况,这是你打造最优团队、赢得竞争的必要步骤之一。很多经理人说因为自己 "太宽厚" 或 "太客气",所以没有告诉员工他们具体的绩效情况 —— 说这话的往往是名副其实的失败者。那么换个角度,什么样的企业是 "求职者" 的 "首选呢"?第一,首选企业真正重视持续的学习,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这些企业舍得为提升员工能力投资,它们利用课堂、培训计划、远程教育等各种形式来开发员工的潜能。这些活动给员工传递了一个信息:公司非常愿意帮助他们不断成长。第二,首选企业奉行实力主义。薪水和提升机会与个人绩效密切相关,严格的绩效评估体系定期将每个人的绩效情况公之于众。第三,首选企业不仅允许人们冒险,而且还鼓励人们冒险,他们不会去惩罚那些冒险失败的人。第四,首选企业知道,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也对企业有益。第五,首选企业选择员工的标准很高。他们要求应聘者踏实肯干,应聘者必须通过重重严格的面试筛选,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先前的工作经验必须通过全面、严格的考察。第六,也是最后一点,首选企业在不断创造利润的同时壮大了自己的实力。首选企业可以招聘到最优秀的人才,继而引发一个良性循环。一个优秀团队可以吸引另一个优秀团队的加入,一次成功往往能够引发更多次的成功。赢的意义就是让你的生命有所成就。它意味着追求进步、做有意义的事情;它意味着成功。赢,不仅是一个人的赢,更是一个团队的赢。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巴菲特说,有了《赢》,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可是…

      巴菲特说,有了《赢》,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


      《赢的答案》,应该会是例外。
      书中,韦尔奇夫妇精选了 74 个关于 “全球竞争、领导力、管理的原则与实践、事业、私营企业和输与赢” 的七部分问题,并给予了解答。

      一 、全球竞争

      第一个问题就很有意思:
      “你提到,如果要和中国竞争,我们就必须把成本降低 30%-40%,因为他们的工资水平很低,货币价值被高度低估。可是,你想过没有,你能阻止中国人借鉴你发明的每一项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吗?”
      这估计是很多公司,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组织可能都会遇到的问题。而韦尔奇针对这个问题给的答案,很简单 —— 创新。
      关于创新,他给了 2 条建议:
      001 开创出某种独创的、应用价值极高的东西。
      比如,乔爷的苹果。
      002 不停地革新现有的产品和经营方式。
      比如,疫情期间强势抢占生鲜市场的新玩家中石化。
      即便已经把对手远远甩在了后面,也一定还要有全局眼光和忧患意识,关注那些优秀的企业,保证至少领先对手一两步。
      比如,华为。
      (推荐关注万维钢老师的 “精英日课・第四季”,这课上来就告诉我们华为为什么牛。)
      成甲老师在《好好思考》一书里提到,建立跨学科知识体系的办法之一,就是 “看到问题的相似性”。
      通用汽车就通过这样相似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从管道设备和空调设备的生产厂商 “美标公司(American Standard)” 那里,学会了如何加快库存的周转率。
      (更多的案例,还可以参考公众号「成甲」里面的一篇文章《如何用跨学科的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https://mp.weixin.qq.com/s/-C0_Ns_ntgihGTkp9sG0Pw
      第二个问题,同样和中国有关。加拿大某公司的 2 个重要竞争对手,斥巨资跑到中国开辟市场,虽然亏损了,但是他担心自己所在的公司没去是不是犯了错误。
      韦尔奇说,“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成本低廉的制造业和日趋强大的技术力量。” 所以,比起担心,韦尔奇觉得,这位提问的人应该是 “非常害怕” 才对。但同时,他也说,是否开拓中国市场,要先问 “为什么”,而非盲目入驻让自己无端 “失血”。
      要假设对手一定是知道了一些我们不了解的优势 —— 我们不清楚,只是不知道对方了解的信息而已。
      这就像很多人在百度投广告,如果你也投,身边一定会有人告诉你没效果。然而,你只要想明白一点,常年有人在上面投广告,那就一定是有效果的,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在上面投广告挣到了钱,而你没有 —— 那真相只有一个,这一方面,你不如人家。
      第一部分的 “全球竞争”,一共只有 8 个问题,有关中国的,4 个,占了 50%。
      作为中国人,我们真的有必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二、领导力

      第二部分的领导力里,有我自己在和别人合作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譬如:
      “在我们公司里,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怎样激励下属。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理想的办法?”
      虽然很幸运,我合作的伙伴们都对我很信任,但是有机会参考大师的答案,还是很值得庆幸的。
      韦尔奇的回答很幽默,“你是说,除了金钱之外?”
      我忍不住一乐。?
      确实,金钱的激励有够直接,但很多时候,预算有限甚至没有的时候,咋整?韦尔奇给了 4 个跟物质没关的激励工具:
      赞扬
      庆祝
      使命
      成绩和挑战相平衡的工作环境
      除此之外,还有新旧班底的问题。
      像我之前做社群运营(好吧,目前也还在帮人打酱油),常常要跟短期组建的团队合作不短的时间,如何快速磨合进入状态,还能够分工合作让事情有序推进,其实是不小的挑战。我得说,有之前合作过的人固然很好,如果没有,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刚刚提到的 4 个激励工具,帮助大家彼此熟悉和融入环境。
      所谓恩威并施,前提是你真的要有两把刷子。
      否则的话,咱还是想办法从《道德经》取点儿经,给足团队伙伴面子吧:“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三、关于事业

      拿事业发展非常关键的 “好的导师” 来说吧。有人问:
      “有什么办法能让我这个 24 岁的年轻人和像比尔・克林顿、沃伦・巴菲特这样的人物见上一面,哪怕只见 30 分钟也行?”
      在韦尔奇看来,“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理想的指导关系都意味着抓住每一个机会学习 —— 向每一个愿意给你提出建议的人学习。”
      这些人,甚至可以是那些挑你毛病的人。
      书里还有个很扎心的问题,“你是真的怀才不遇吗?” 我就不剧透答案了,不过确实,真正有德有才的人,被埋没的概率,不大…

      书中诸如这样细致到各个情境下拿来即用的方法,还有很多。相信,一定会有一个能帮助你解开遇到的困惑。

————————————
      扩展阅读:

      徐远《如何理解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
      王煜全《全球科技公司年报解读》
      徐弃郁《全球智库报告解读》
      《各国大使眼中的 “一带一路”》
      李丰《寻找跨越经济周期的系统性机会》
      曹远征《面向 2035 的中国经济:百年变局中的机会》
黄奇帆《新时代,中国开放新格局、新趋势和中美贸易摩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摘抄一句收获,向韦尔奇致敬!

        要让你的孩子知道未来 10 年的技术发展趋势。其次,还要向他们讲清楚,他们应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告诉他们,坚定地去从事那些能够吸引他们才能、热情和灵魂,并能够让他们感到可以穷其一生孜孜以求的职业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