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阿城演讲稿的结集,围绕着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这两个题目发挥。

内容简介

书中说的既是“闲话”,作者忍不住时也插进一脚,拿自己开玩笑。中国文人少有自谑的雅量。阿城是个例外,而且“谑”得非常到家。他说自己小时家穷,买不起书,总是到书店站着看,所以“养成个驼背水蛇腰,是个腐朽文人的样子”。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说明
  • 自序
  • 题记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五
  • 二十六
  • 二十七
  • 二十八
  • 二十九
  • 三十
  • 三十一
  • 三十二
  • 三十三
  • 三十四
  • 三十五
  • 三十六
  • 三十七
  • 三十八
  • 三十九
  • 四十
  • 四十一
  • 四十二
  • 四十三
  • 四十四
  • 四十五
  • 四十六
  • 四十七
  • 四十八
  • 四十九
  • 五十
  • 五十一
  • 五十二
  • 五十三
  • 五十四
  • 五十五
  • 五十六
  • 五十七
  • 五十八
  • 五十九
  • 六十
  • 六十一
  • 六十二
  • 六十三
  • 六十四
  • 六十五
  • 六十六
  • 六十七
  • 六十八
  • 六十九
  • 七十
  • 七十一
  • 七十二
  • 七十三
  • 七十四
  • 七十五
  • 七十六
  • 七十七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3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阿城的小说写的是又接地气又有冲击力。度过这本书才能体会一个小说家为什么能写出一种文风。小说本就是世俗的,世俗就是生活,从五四新闻学,到文化大革命,再到后来,当代小说的变化和原因可以从本书中一窥究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摘录 1>>>《棋王》里捡烂纸的老头儿也是在讲 “无不为”,后来那个老者满嘴道禅,有点儿世俗经验的人都知道那是虚捧年轻人,其实就是为遮自己的面子,我自己遇到超过一个加强营的这种人,常常还要来拍我的肩膀摸我的头,中国人常用的世俗招法,话大得不得了,“中华之道”。我倒担心缺根弦儿的读者,当时的口号正是 “振兴中华”,赢球儿就游行,失球儿就闹事,可说到底体育是什么呢?是娱乐。摘录 2>>> 我在云南的时候,每天扛着个砍刀看热带雨林,明白眼前的这高高低低是亿万年自为形成的,香花毒草,哪一样也不能少,迁一草木而动全林,更不要说革命性的砍伐了。我在内蒙古亦看草原,原始森林和草原被破坏后不能恢复,道理都就在这里。/ 我后来躺在草房里也想通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是一厢情愿,而且它们连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的关系都不是,皮、毛到底还是可以分开的。/ 糟粕、精华是一体,世俗社会亦是如此,“取” 和 “去” 是我们由语言而转化的分别。/ 鲁迅要改变国民性,也就是要改变中国世俗性格的一部分。他最后的绝望和孤独,就在于以为靠读书人的思想,可以改造得了,其实,非常非常难做到,悲剧也在这里。/ 所谓悲剧,就是毁掉英雄的宿命,鲁迅懂得的。但终其一生,鲁迅有喜剧,就在于他批判揭露 “礼下庶人” 的残酷与虚伪,几百年来的统治权力对这种批判总是扑杀的。我在这里讲到鲁迅,可能有被理解为不恭的地方,其实,对我个人来说,鲁迅永远是先生。/ 我想来想去,怀疑 “改造国民性” 这个命题有问题,这个命题是 “改造自然” 的意识形态的翻版,对于当下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不妨多读一点弦外之音。而且所谓改造国民性,含礼下庶人的险意,很容易就被权力利用了。/ 中国文化的命运大概在于世俗吧,其中的非宿命处也许就是脱数百年来的礼下庶人,此是我这个晚辈俗人向五四并由此上溯到宋元明清诸英雄的洒祭之处。摘录 3>>> 我读小说,最怵 “腔”,古人说 “文章争一起”,这 “一起” 若是个 “腔”,不争也罢。/ 你们要是问我的东西有没有 “腔”,有的,我对 “腔” 又这么敏感,真是难做小说了。一个写家的 “风格”,仿家一拥而仿,将之化解为 “腔”,拉倒。/ 我好读闲书和闲读书,可现在有不少 “闲书腔” 和 “闲读腔”,搞得人闲也不是,不闲也不是,只好空坐抽烟。/ 又比如小说变得不太像小说,是当今不少作家的一种自觉,只是很快就出来了 “不像小说” 腔。/ 木心先生有妙语:先是有文艺,后来有了文艺腔,后来文艺没有了,只剩下腔,再后来腔也没有了文艺是早就没有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现场感再强点就好了

        这样看文字,有点像论语。何况多删节。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汉唐之道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北京汉唐之道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民营出版策划发行机构。从1996年策划出版发行梁晓声《95随想录》、奥格·曼狄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开始至今,汉唐之道每年均有颇具市场影响力的产品问世,一直享有书业“常青树”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