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婚姻有关的故事,承载了千百年来婚姻制度演变过程中的风俗旧貌,同时也融合了社会、历史变迁所投射的文化因子。

内容简介

作者将“婚姻叙事”看作是解读与阐释明清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角度和研究方式,审视明清世情社会、人物形象与人际关系,更力求深入研讨婚姻作为叙事要素,如何对小说艺术产生具体而深入的影响。

在作者看来,小说中的婚姻既是对现实婚姻的一种反映,但同时也是一种“非正常化”的映射,表现在小说对现实情状的选择、遮掩、修饰以及改造。由此可以看出小说写作者,也即底层男性文人的现实处境和心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导言
  • 第一章 订婚:情节要素和叙事功能
  • 一、礼制职能与小说功能
  • 1. 身为“媒妁”的女主角
  • 2. “竞争者”的媒妁身份
  • 3. 情节潜能——多重功能
  • 4. 从信物到聘物的转化
  • 二、“订婚——成婚”
  • 1. 科举的多重身份
  • 2. 科举式订婚
  • 3. 加速产生的“错姻缘”
  • 4. 延宕所容纳的婚姻阻滞
  • 三、“指腹为婚”:一种独特的订婚叙事
  • 1. 千里姻缘一线牵
  • 2. 从“订婚”到“公案”
  • 3. 沧海桑田中的翻云覆雨
  • 4. 对于情节端点的跨越
  • 第二章 入赘:人物塑造和情节建构
  • 一、从“异数”到“异类”的赘婿
  • 1. 隐秘莫测的欲望
  • 2. 诡异莫名的身份
  • 3. 故事预告和情节变幻
  • 二、被修饰的梦境
  • 1. 无羁无绊与漂泊异乡
  • 2. “名魁金榜,入赘乔门”
  • 3. 婚仪·改姓·夺休
  • 4. 从离家出走到反客为主
  • 三、情节的萌发与建构
  • 1. 入赘中的女性:情节动力和叙述视角
  • 2. 相思病:入赘难题的破解
  • 3. 发迹变泰:入赘屈辱的情节转化
  • 第三章 纳妾:小说题材和情节模式
  • 一、情节模式之一——“贤妻纳妾”
  • 1. 位置和角色的互换
  • 2. 对于“贤妻”的反思和运用
  • 3. “贤妻纳妾”的情节效用
  • 二、情节模式之二——“妒妻美妾”
  • 1. 美丑之间:情境设置中的悬念感
  • 2. 淫妇与毒妇:人物设置的符号化
  • 3. 妒妻·美妾:情节功能的衍生和延伸
  • 三、情节模式之三——“一妾破家”
  • 1. 风流韵事引发的怨气丑声
  • 2. 男性缺位造成的危机
  • 3. 微贱地位导致的责任
  • 4. 道德困境及阴骘难题的纾解
  • 四、情节模式之四——“连环为妾”
  • 1. 在“异地”与“妾”之间
  • 2. 从四处流离到情节流动
  • 3. 妻妾身份的转换与往复
  • 第四章 私奔:意旨表达和空间叙事
  • 一、淫奔:从闺房到书房的主动位移
  • 1. 淫:行为动机与主观态度
  • 2. 精怪:修真考题和情节难题
  • 3. 纵私情:男女大防及空间距离
  • 4. 眼识:垂艳千古·遗臭乡里
  • 二、私奔:远涉江湖的艰险征途
  • 1. 两种不同的叙事空间
  • 2. “第三者”的结构意义
  • 3. 江湖险路中的情节契机
  • 4. 书写空间的开拓
  • 三、淫奔·私奔:报应与“报应场”
  • 1. 难易悬殊的私会场景
  • 2. 负面评价转化的小说情节
  • 3. “果报”形成的叙事构架
  • 4. “报应场”的营造和实现
  • 第五章 离异:叙事困境和经典构架
  • 一、休妻:叙事困境的化解与转化
  • 1. 休书:离异凭证的华丽转身
  • 2. 七出:一场取径独特的恋爱
  • 3. 弃妻者:从薄幸绝情到至情至性
  • 二、弃夫:经典架构的袭用及改编
  • 1. “秋胡妻式”的弃夫
  • 2. “朱买臣妻式”的弃夫
  • 3. 潜在构架的复刻
  • 4. 故事新编中的经典重复
  • 三、断离:创作窘境的摆脱与逆转
  • 1. 故事模型的扩容与放大
  • 2. 彰显才能的独特场域
  • 3. 情节左右逢源的机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明清通俗小说原著
  • 二、其他古代文献
  • 三、研究专著
  • 四、研究论文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