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77千字
字数
2020-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记述1850-2000年世界拖拉机产业发展历程的“回忆录”。
内容简介
本书用10章篇幅讲述了这150年间世界拖拉机产业的各个时期:蒸汽耕作的遥远岁月、汽油拖拉机的破晓时光、群雄竞起的“春秋”时代、大萧条及后时代的技术跨越、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复兴时期、激情燃烧的五六十年代、滞涨阴影下的全球拖拉机行业和排山倒海的全球兼并浪潮。
书中描述了在各个时期政治经济背景下,全球拖拉机产业的状况与处境;记录了当期主要拖拉机企业的兴衰起伏,以及当期代表性的产品和技术特征;追忆了开创并坚守在拖拉机产业,默默奉献顽强拼搏的历史人物及值得我们怀念的一些前辈。
本书记述的拖拉机产业涵盖全球20余个拖拉机主要生产国、数以百计的拖拉机企业或品牌,涉及数以百计的历史人物,对拖拉机产业从业者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可作为与拖拉机专业相关的各院校师生的参考书,也可为研究拖拉机发展史的学者提供部分资料与线索。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1
- 序言2
- 序言3
- 前言
- 第1章 蒸汽耕作的遥远岁月
- 引言:蒸汽动力耕作的兴起
- 1.1 兰塞姆斯农用蒸汽牵引机动车
- 1.2 农用蒸汽牵引机动车
- 1.3 詹姆士·阿舍尔的旋转蒸汽犁
- 1.4 约瑟夫·福克斯的铧式蒸汽犁
- 1.5 旋转或铧式蒸汽犁
- 1.6 福勒和他的蒸汽绳索牵引犁
- 1.7 蒸汽绳索牵引犁
- 1.8 美国的蒸汽耕作机械
- 1.9 美国凯斯蒸汽牵引机动车
- 1.10 英国的蒸汽耕作机械
- 1.11 蒸汽耕作机械基本结构
- 1.12 蒸汽耕作机械的衰落
- 第2章 汽油拖拉机的破晓时光
- 引言:汽油拖拉机的“星星之火”
- 2.1 弗洛里奇和他的汽油拖拉机
- 2.2 美利坚的滑铁卢男孩
- 2.3 美国哈特帕尔拖拉机厂
- 2.4 “拖拉机(tractor)”一词的由来
- 2.5 自行车骑士奥本和英国艾威公司
- 2.6 短暂的英国桑德森拖拉机
- 2.7 美国万国公司成立
- 2.8 早期的凯斯内燃拖拉机
- 2.9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早期的拖拉机
- 2.10 美国沃利斯熊及其幼仔
- 2.11 美国艾弗里拖拉机
- 2.12 加拿大的麦赛家族
- 2.13 早期的美国艾里斯查默斯拖拉机
- 2.14 沙皇俄国的拖拉机
- 2.15 拖拉机进入中国
- 2.16 清朝巡抚和民初高官程德全
- 2.17 热球式内燃机
- 2.18 履带拖拉机的诞生
- 2.19 早期汽油拖拉机的结构
- 第3章 群雄竞起的“春秋”时代(上)
- 引言:汽油拖拉机的燎原之势
- 3.1 美国贝斯特履带拖拉机
- 3.2 美国霍尔特履带拖拉机
- 3.3 霍尔特扩展履带拖拉机用途
- 3.4 美国克利特拉克履带拖拉机
- 3.5 德国拖拉机的兴起
- 3.6 早期的德国兰兹拖拉机
- 3.7 瑞典蒙克特尔拖拉机
- 3.8 在那遥远的地方:澳大利亚
- 3.9 迪尔公司进入拖拉机领域
- 3.10 万国法毛通用拖拉机
- 3.11 卡特彼勒公司的最初岁月
- 3.12 欧洲早期的手扶拖拉机
- 3.13 美、日早期的手扶拖拉机
- 3.14 柴油拖拉机的最初尝试
- 3.15 卡萨尼的爱情和他的柴油拖拉机
- 第4章 群雄竞起的“春秋”时代(下)
- 引言:窥视拖拉机的汽车巨头们
- 4.1 亨利·福特的拖拉机情结
- 4.2 里程碑:福特森F型拖拉机
- 4.3 通用公司:拖拉机的匆匆过客
- 4.4 奔驰汽车公司的拖拉机之旅
- 4.5 雷诺公司进军拖拉机领域
- 4.6 奥斯汀公司涉足拖拉机领域
- 4.7 菲亚特公司进军拖拉机领域
- 4.8 法定内布拉斯加拖拉机检测
- 4.9 “春秋”时代轮式拖拉机的结构
- 4.10 “春秋”时代履带拖拉机的结构
- 第5章 大萧条及其后时代的技术跨越
- 引言:一边是海水 一边是火焰
- 5.1 奥利弗公司的组建
- 5.2 明尼阿波利斯莫林公司的组建
- 5.3 20世纪30年代的万国公司
- 5.4 卡特彼勒公司渡过大萧条
- 5.5 迪尔公司渡过大萧条
- 5.6 苏联拖拉机产业崛起
- 5.7 苏联早期的拖拉机企业
- 5.8 СТЗ-НАТИ履带拖拉机诞生
- 5.9 早期英国马歇尔拖拉机
- 5.10 早期英国大卫布朗拖拉机
- 5.11 道依茨的农民拖拉机
- 5.12 德国芬特公司的最初岁月
- 5.13 早期意大利兰迪尼拖拉机
- 5.14 张学良尝试制造拖拉机
- 5.15 充气轮胎的应用
- 5.16 里程碑:福格森三点液压悬挂
- 5.17 福特握手福格森
- 5.18 哈里·福格森的一生
- 5.19 早期的电动拖拉机
- 5.20 涉及拖拉机的两部影片
- 5.21 20世纪30年代的拖拉机结构
- 第6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复兴时期
- 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火及硝烟飘散之后
- 6.1 战火下的西欧拖拉机产业
- 6.2 战火笼罩苏联拖拉机产业
- 6.3 战火波及美国拖拉机产业
- 6.4 英法老企业战后复苏
- 6.5 英国兰塞姆斯小履带拖拉机
- 6.6 德意老企业战后复苏
- 6.7 意大利赛迈公司成立
- 6.8 好斗的公牛:兰博基尼
- 6.9 奥地利斯太尔生产农用拖拉机
- 6.10 铸剑为犁:芬兰维美德拖拉机
- 6.11 苏联拖拉机产业战后复兴
- 6.12 苏联明斯克拖拉机厂诞生
- 6.13 捷克热托拖拉机诞生
- 6.14 民主德国依发拖拉机
- 6.15 饱受折腾的波兰乌尔苏斯公司
- 6.16 罗马尼亚通用拖拉机
- 6.17 匈牙利红星拖拉机
- 6.18 美国企业战后重振雄风(上)
- 6.19 美国企业战后重振雄风(下)
- 6.20 最初的四轮园地拖拉机
- 6.21 中国抗日及战后时期的拖拉机
- 6.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拖拉机的结构
- 第7章 激情燃烧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
- 引言:进军号在全球上空回荡
- 7.1 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诞生
- 7.2 万众支援创建一拖
- 7.3 新中国布局拖拉机产业
- 7.4 东方红履带拖拉机
- 7.5 一拖总工程师罗士瑜
- 7.6 印度拖拉机产业兴起
- 7.7 日本拖拉机产业兴起
- 7.8 巴西开始生产拖拉机
- 7.9 土耳其拖拉机产业启程
- 7.10 南斯拉夫开始生产拖拉机
- 7.11 初生的麦赛福格森公司
- 7.12 万国公司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7.13 迪尔夺冠并超越万国
- 7.14 苏联拖拉机快速增长
- 7.15 怀特汽车公司生产拖拉机
- 7.16 福特拖拉机调整产品战略
- 7.17 菲亚特拖拉机向欧洲扩展
- 7.18 意大利卡拉罗公司
- 7.19 拖拉机人:安东尼奥·卡拉罗
- 7.20 20世纪60年代的雷诺拖拉机
- 7.21 田纳科收购财政困难的凯斯
- 第8章 激情燃烧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下)
- 引言:创新激情再次燃烧的岁月
- 8.1 园地拖拉机的春天(上)
- 8.2 园地拖拉机的春天(下)
- 8.3 独特的自走底盘(上)
- 8.4 独特的自走底盘(中)
- 8.5 独特的自走底盘(下)
- 8.6 乌尼莫格汽车拖拉机
- 8.7 船式拖拉机诞生
- 8.8 独立型四轮驱动兴起(上)
- 8.9 独立型四轮驱动兴起(下)
- 8.10 串联式拖拉机的尝试
- 8.11 里程碑:增扭器登上历史舞台
- 8.12 早期多挡动力换挡拖拉机
- 8.13 机械式无级变速拖拉机
- 8.14 自备电源电动拖拉机
- 8.15 静液压传动的初期尝试
- 8.16 分道扬镳的动液力传动
- 8.1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拖拉机结构
- 第9章 滞涨阴影下的全球拖拉机行业
- 引言: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 9.1 迪尔迈向社会化跨国公司
- 9.2 凯特森治理下的凯斯十年
- 9.3 万国公司并入步履艰难的凯斯
- 9.4 滞涨阴影下的麦赛福格森
- 9.5 持续高产的苏联拖拉机
- 9.6 道依茨法尔品牌诞生
- 9.7 菲亚特拖拉机走向世界
- 9.8 赛迈兰博基尼休里曼集团成立
- 9.9 芬兰维美德拖拉机北欧称雄
- 9.10 向更大功率的拖拉机进军
- 9.11 美国斯泰格尔公司
- 9.12 加拿大沃瑟泰尔公司
- 9.13 600马力“大罗伊”拖拉机
- 9.14 900马力“大巴德”拖拉机
- 9.15 万国“帝国”的崩溃(上)
- 9.16 万国“帝国”的崩溃(下)
- 9.17 万国拖拉机的最后挣扎
- 9.18 艾里斯查默斯解体
- 9.19 中国引进西方拖拉机技术
- 9.20 韩国拖拉机产业兴起
- 9.21 印度自主设计斯瓦拉杰拖拉机
- 9.22 伊朗拖拉机产业
- 9.23 滚翻防护结构的推广
- 9.24 降低环境和耳旁噪声
- 9.25 1970—1985年的拖拉机结构
- 第10章 排山倒海的全球兼并浪潮
- 引言:大动荡、大洗牌、大重组
- 10.1 凯斯的凯特森时代结束
- 10.2 凯斯兼并斯泰格尔和斯太尔
- 10.3 菲亚特收购前的凯斯公司
- 10.4 福特兼并纽荷兰
- 10.5 菲亚特成立新的纽荷兰公司
- 10.6 凯斯纽荷兰成立
- 10.7 迪尔公司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
- 10.8 从道依茨艾里斯到爱科
- 10.9 爱科在一路收购中壮大(上)
- 10.10 爱科在一路收购中壮大(下)
- 10.11 从维美德到维创
- 10.12 赛迈道依茨法尔集团成立
- 10.13 莫拉家族的ARGO成立
- 10.14 万国欧洲余脉:麦考密克公司
- 10.15 苏联解体重创其拖拉机产业
- 10.16 中国拖拉机产业摸着石头过河(上)
- 10.17 中国拖拉机产业摸着石头过河(下)
- 10.18 印度马恒达拖拉机
- 10.19 卡特彼勒高速橡胶履带拖拉机
- 10.20 里程碑:芬特瓦利奥无级变速
- 10.21 电子技术系统应用的兴起
- 10.22 20世纪90年代拖拉机结构
- 附录
- 附录A 主要企业名称或品牌名称
- 附录B 主要人名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