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6千字
字数
2004-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系列教材”之一,是作者同名课程的讲稿。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十五讲,主要内容包括哲学与爱智、人与世界、感性与理性、标准与选择、思维与存在、存在与表征、理念与境界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编审委员会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 第一讲 哲学与爱智
- 一 追问哲学
- 二 爱智的大智慧
- 三 爱智的激情
- 第二讲 熟知与真知
- 一 把简单变复杂
- 二 由名称到概念
- 三 反思的智慧
- 四 创新的智慧
- 第三讲 人与世界
- 一 世界观与观世界
- 二 自在世界与世界图景
- 三 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 四 常识的、科学的和哲学的世界图景
- 第四讲 生存与生活
- 一 生命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
- 二 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
- 三 人的生活活动与人的生活世界
- 四 人的生活活动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
- 第五讲 主体与客体
- 一 “我”与主客体关系
- 二 “中介”与主客体关系
- 三 “主体际”与主客体关系
- 四 主体的自我意识
- 第六讲 感性与理性
- 一 感性的存在与理性的存在
- 二 表象的存在与概念的存在
- 三 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
- 四 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
- 五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派别冲突
- 第七讲 小我与大我
- 一 “我”的自我意识
- 二 “我”与社会
- 三 “我”与历史
- 四 “我”的独立性与依附性
- 五 “我到底要什么”与“我们到底要什么”
- 第八讲 理想与现实
- 一 超越性的存在
- 二 需要的层次
- 三 马克思的社会理想
- 第九讲 标准与选择
- 一 生活的根据
- 二 从层级到顺序
- 三 当代社会思潮中的标准与选择
- 第十讲 历史与文化
- 一 文化的历史与历史性的文化
- 二 语言在历史和文化中的作用
- 三 人的文化世界与人的历史发展
- 第十一讲 思维与存在
- 一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二 思维和存在与精神和物质
- 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 四 哲学史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五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哲学的派别冲突
- 第十二讲 思想与反思
- 一 构成思想与反思思想
- 二 思想的反思与反思的思维
- 三 反思思想与思想的前提批判
- 第十三讲 存在与本体
- 一 对“本体”和“本体论”的概念解析
- 二 本体论的三重内涵
- 三 本体论与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 四 本体论的现代革命
- 第十四讲 存在与表征
- 一 表述、表达与表征
- 二 表征存在意义的哲学
- 三 本体的追求与崇高的表征
- 第十五讲 理念与境界
- 一 哲学理念与哲学智慧
- 二 哲学理念与哲学境界
- 三 哲学境界与超越“存在主义的焦虑”
- 四 哲学境界与“诗意地栖居”
- 五 哲学境界与“人的全面发展”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第一批选目(52种)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