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堪与梭罗《瓦尔登湖》相媲美的自然主义文学经典,为你呈现100多年前乌苏里地区的特有风貌。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弗·克·阿尔谢尼耶夫于20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所写的地理考察报告,其报告既描写了美丽的乌苏里自然风景,也涉及了生活其间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中国东北的人文风情。

在考察原始森林时,阿尔谢尼耶夫遇到了一位向导――赫哲族老猎人德尔苏.乌扎拉。老猎人德尔苏对山林无比熟悉,能灵敏嗅到动物的气息、辨别人和动物的足迹等等,他凭借高超的生存本领,数度帮助阿尔谢尼耶夫和他的队伍渡过难关,多次救了阿尔谢尼耶夫等人性命。

本书既有学术价值,又有艺术审美价值,是一部精彩的自然主义文学力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上
  • 序言
  • 原序
  • 第一章 玻璃沟
  • 第二章 初遇德尔苏
  • 第三章 打野猪
  • 第四章 朝鲜屯见闻
  • 第五章 勒富河下游
  • 第六章 兴凯湖上的暴风雪
  • 第七章 启程前的准备和考察队的装备(1906年)
  • 第八章 溯乌苏里江而上
  • 第九章 翻山越岭到科克沙罗夫卡村去
  • 第十章 伏锦河谷
  • 第十一章 穿过原始森林
  • 第十二章 大森林
  • 第十三章 翻越锡霍特山脉去海边
  • 第十四章 奥耳加湾
  • 第十五章 阿尔扎马索夫卡河畔历险记
  • 第十六章 弗拉基米尔湾
  • 第十七章 德尔苏·乌扎拉
  • 第十八章 阿姆巴
  • 第十九章 里伏锦
  • 第二十章 可诅咒的地方
  • 第二十一章 返回海滨
  • 第二十二章 鹿鸣
  • 第二十三章 猎熊
  • 第二十四章 遇到红胡子
  • 第二十五章 森林大火
  • 第二十六章 冬季远行
  • 第二十七章 到伊曼去
  • 第二十八章 艰难的处境
  • 第二十九章 从瓦贡别到帕罗沃齐
  • 附录
  • 植物和动物名称俄语、拉丁语、汉语对照表
  • 地名索引
  •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下
  • 第一章 出发
  • 第二章 在海湾
  • 第三章 第一次行军
  • 第四章 在深山里
  • 第五章 山洪
  • 第六章 回到海滨
  • 第七章 漫游小克马
  • 第八章 大克马河
  • 第九章 李淳宾
  • 第十章 可怕的发现
  • 第十一章 渡河遇险
  • 第十二章 捕貂的朝鲜人
  • 第十三章 瀑布
  • 第十四章 艰苦的路程
  • 第十五章 库松河下游
  • 第十六章 索伦人
  • 第十七章 外乌苏里地区的心脏
  • 第十八章 遗言
  • 第十九章 海把头归来
  • 第二十章 翻越锡霍特山脉
  • 第二十一章 冬天的节日
  • 第二十二章 老虎的袭击
  • 第二十三章 旅行结束
  • 第二十四章 德尔苏之死
  • 附录
  • 植物和动物名称俄语、拉丁语、汉语对照表
  • 地名索引
  • 作者对某些章节地理状况的说明
  • 译后记
  • 关于作者旅行家、科学家、作家弗·克·阿尔谢尼耶夫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4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森林之子

    🌹远离我所欲即获得自由。🌹万物有灵论者德尔苏是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人物。先去看了黑泽明的电影《德尔苏・乌扎拉》再来读的本书。从后记中得知作者还写过一本书,书名就是《德尔苏・乌扎拉》。电影集中描述了几个故事,都是他救了作者。德尔苏眼睛不好后就跟随作者回到城里。城里不是他的家,森林里才有家的感觉。他返回森林没多久,被强盗杀害了。🌹一个人要如何在森林中生活?德尔苏的妻女得天花死掉了,他成了一个没有家的人。他所有的家当都在一个背包里。电影中的德尔苏一出现,我以为是一个日本人,其实他是一个赫哲人。他善于观察,不善言谈,心地善良……“他身上有着某种独特而本真的东西。他说话简单,平静,朴实谦逊,不讨好巴结人。” 他能从蛛丝马迹中判断 “人” 的踪迹,天气的好坏。在他的眼中,一只马鹿是人,一头野猪是人,人当然更是人了。他摸透了森林的脾性,还有森林中的那些 “人” 的习性。他会跪下来祈祷,也会大骂。他多次让作者和探险对脱险。【当我漏掉了某个清晰的动物足迹时,德尔苏便笑话我,摇着头说:“嘿!和小孩一个样。这样走路,摇着头。眼睛的有,看不见,不懂。对了,这是城里住的人,找鹿的不用,想吃 —— 就买。一个人山上住的不行 —— 很快的完蛋。”】对于森林里大自然的循环,【“一种人吃另一种人,” 德尔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鱼别的东西吃,然后野猪鱼的吃,现在该咱们野猪的吃。”】第一次与德尔苏分别时,作者想给他筹措些路费和粮食。【“长官,不用啦,” 赫哲人回答,“我的找到紫貂,它就等于钱一样。”】🌹考察森林的艰险。作者阿尔谢尼耶夫在写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说:“我有 4 次几乎饿死。一次是吃皮革,一次是用海带填满了胃,还有一次是吃贝壳。最后一次情况最糟糕,21 天没有任何食品。你还记得我最喜欢的那条狗阿利帕吗?我们在饥饿的濒死关头吃了它,才逃过一劫。我还被大水吞没 3 次,两次被野兽(老虎和熊)袭击。有一次暴雪几乎摧毁了整个小队…… 我们连续 76 天滑雪,拖着雪橇……”🌹新版朝三暮四的故事🙊🙊🙊【早晨,我放走了那两个向导。我付给他们每人 10 卢布:给了一个人一张 10 卢布的纸币,另一个人是两张 5 卢布纸币。于是头一个人不高兴了。我以为他嫌钱少,就让他看看他的伙伴那副满意高兴的样子。原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个乌德海人不高兴的原因是,我给了他一张纸币,给他的伙伴却是两张纸币。我忘记了他们不认识钱。为了让他高兴,我就把他那一张 10 卢布的换了三张 3 卢布的和一张 1 卢布的。可是,那个得到两张 5 卢布的人又不满意了。为了使两个人都满意,只好付给他们票面价值相同的纸币。真该看看,他们当时怀着怎样的心满意足回家去了。】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万物有灵,友谊长存!

      作者阿尔谢尼耶夫在书中除了介绍乌苏里莽林地带的自然万物,还浓墨重笔详述与赫哲族人德尔苏生死之交的友谊。“使读者对这位不善言辞却身手不凡、通晓原始森林中一切的淳朴善良的老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对普通人的深切关怀”“阿尔谢尼耶夫笔下的德尔苏成了一个传奇性人物,他被俄罗斯人视为 “森林之子”。他的死令作者痛惜,也让读者惋惜。1975 年,日本导演黑泽明根据该书改编成同名电影《德尔苏・乌扎拉》,该片获得当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猎人的归宿是森林。别了,德尔苏。

        他眼睛睁得很大,空洞的目光茫然望向空中某个地方。“以前,任何的人,野兽先看到的不能。总是我的第一个看到。我的开枪,总是打到它的皮上的洞。我的子弹,任何时候飞了的没有。现在我的 58 岁了。眼睛不好了,看见的不能。麝的打,没打着;树的打,也没打中。到中国人那里的干活儿,我的不想。他们的活儿我的不懂,以后我的怎么活呢?”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2条书评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