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笑翻了人类学的高头讲章,合盘托出血肉模糊的田野真相。

内容简介

本书诚实但又不失风趣地记录了作为人类学家的作者在非洲喀麦隆多瓦悠人村落两次进行田野工作的经历,将人类学家如何克服乏味、灾难、生病与敌意的真实田野生活拍案叫绝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不同于一般的人类学研究报告,这是一部令人捧腹不止的人类学笔记,透过幽默的笔调,读者看到了人类学者如何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如何调整他的学术成见,以及田野工作上的琐事如何影响后来研究结果、研究的盲点与反思。

因此不管是严肃的读者、无聊地只想打发时间或者是向往非洲原始部落的异国情调而蠢蠢欲动的旅人,巴利这本书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读 疯子、捣蛋鬼与人类学家
  • 第一部 小泥屋笔记
  • 第一章 原因何在
  • 第二章 准备
  • 第三章 上山
  • 第四章 可耻的马林诺夫斯基
  • 第五章 带我去见你们的首领
  • 第六章 你的天空清朗吗?
  • 第七章 啊,喀麦隆:祖先的摇篮
  • 第八章 跌到谷底
  • 第九章 非洲总有新把戏
  • 第十章 仪式与错误
  • 第十一章 雨季与旱季
  • 第十二章 第一批与最后一批收成
  • 第十三章 英国异乡人
  • 第二部 重返多瓦悠兰
  • 第一章 再访杜阿拉
  • 第二章 进入山区
  • 第三章 恺撒的归恺撒……
  • 第四章 再度独当难局
  • 第五章 失落的乳房切除术
  • 第六章 我来,我见,签证
  • 第七章 类人猿与电影
  • 第八章 凡有疑虑——进攻!
  • 第九章 光与影
  • 第十章 追逐的刺激
  • 第十一章 黑白人
  • 第十二章 一场不寻常的黑色毛毛虫瘟疫
  • 第十三章 结束与开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2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苦涩的幻象

    每日一书:《天真的人类学家》。人类学经典著作。虽说我们已经明白,这个世界足够复杂,在大多数时候,我们也常怀无力之感,但在一片含泪的微笑中,在打破一些幻象的同时,还能让我们保留一些苦涩而甜蜜的想象,而它并不是虚妄的。结构人类学的教父列维-施特劳斯也把卢梭视为这个行当真正的祖师爷:卢梭在写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时,为了体验 “原始人” 的生活和观念,于是跑到乡下隐居起来,“体验生活”。在列维-施特劳斯看来,卢梭第一次发明并践行了后辈人类学家的看家本领,“田野工作”(fieldwork),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在 “乡野”(field)中干他的 “活计”(work)。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中国的人类学家与这位教父也颇有渊源,他有一位有名的中国弟子,名叫费孝通。在马林诺夫斯基去世之后,他的遗孀在 1967 年出版了他的私人日记(《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日记》[A Dairy in the Strict Sense of the Term])。一经出版,就在整个社会科学界掀起了滔天巨浪,不但马林诺夫斯基本人几乎遭到了 “鞭尸”,他的遗孀更是触犯了人类学共同体的众怒,尤其是马氏本人的及门弟子。几乎在每个社会中,都有疯子或傻子的身影,福柯那厮说得很对,这些前现代的疯子并没有被视为 “精神病”,而是游荡在社会的边界和缝隙之中,在现代人眼中十分荒唐的是,这些家伙还往往都被当做先知和智者供奉起来膜拜,他们往往成为萨满、巫师和预言家。如果你读过韩少功的《爸爸爸》或阿来的《尘埃落定》,就可以理解人类学家其实就是丙崽和傻少爷。人类学不乏数据,少的是具体使用这些数据的智能。这行业有所谓的 “捕蝶人”,用来形容许多辛苦收集资料的民族志学者,他们根据地域、字母或任何最新流行的分类法,不断累积资料,却无能解释它们。结账离开旅馆,我如释重负,终于摆脱日夜轰炸、呼啸作响的非洲吉他音乐,也逃脱妓女的夹击。她们是我见过这行中最不含蓄的女人,常见的拉客法是直接走向目标,以老虎钳般的手紧紧抓住对方下体;千万记住,避免与她们共处于封闭的电梯。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另一大差别是小便方式。基督徒男性站着小便,使用火车上的便池十分方便。穆斯林男性却是蹲着小便,必须在快速行驶的火车上,把袍子拉开如帐篷,身体半悬出车门外解决,十分恐怖危险。在多瓦悠社会里,铁匠是隔离的阶级,与其他阶级的接触受到严格限制。铁匠阶级只能与铁匠阶级通婚,不能与其他多瓦悠人共食,也不能一起汲水或者进入他人的房子。铁匠必须与众人隔离,因为他们制造噪音、气味,说话还奇怪。多瓦悠人相信轮回。他们解释:轮回过程就像加路亚的啤酒。人是啤酒瓶,必须注满灵魂。死亡后埋葬,就像空酒瓶送回工厂。我越是沉思,越是发现自己对 “人类学研究” 一无所知。如果要我勾勒人类学研究的图像,我会完全不知道主角要干些什么。浮现脑海的可能是一个人正在爬山(前往 “做人类学研究” 的途中),或者在写笔记(已经 “做完研究” 了)。显然,“学习外国语” 必须包含在人类学研究的广泛定义里。从未有白人愿意碰多瓦悠小米啤酒。为了表示对我这个外国人的尊重,他们抓起一个葫芦瓢,把它递给狗舔干净。多瓦悠的狗本就模样不美,这只更是恶心,羸弱不堪,耳朵上的伤口苍蝇围绕,肚皮上还挂着几只肥胖的虱子。它津津有味舔干葫芦瓢。他们添满啤酒后递给我。每个人都盯着我看,满怀期望微笑。无计可施,我只能一口喝干它,满足地吐气。女人在笑闹时,会鼓起双颊发出阴茎出鞘的噗噗声 —— 这种声音也是性行为的腼腆婉转说法。多瓦悠女人即使结了婚,仍向丈夫索取过夜费,让不少传教士无情批评多瓦悠婚姻形同卖淫,他们却认为夫妻账务分明很重要。原始社会里,鲜少有免费的知识;相反的,知识有归属权。一个人是知识的主人,既然他的知识是花钱买来的,岂会不收钱便白白传授他人,那就像嫁女儿不收聘金,是个笨蛋。对多瓦悠人而言,法庭是公共娱乐,因此不吝芝麻小事都要告上法庭。一般人较少注意到,非洲村落与欧洲城市的最大差别在时间的流逝。对习惯农居生活的规律节奏、脑袋里只有季节而不知今夕何夕的人而言,都市住民似乎以一种近乎疯狂的营营碌碌呼啸而过。西非洲人特强调语言的巧妙能力。一个人能风格十足、强有力地公开演讲,或者以优美且合文法的英、法文书写,必能在社会爬上高位。这是人类学著名的 “比较法”(comparative method)的实际运用,一个颇具启发性的例子,我们原本对某个习俗只有一知半解,直到双方拼凑后,才窥知全部意义。我不安地发现祖帝保迫使我深入不属于多瓦悠的思维路径。在这之前,我其实对西方人举杯祝祷并无清楚想法,我不知道我们为何如此做、期望这样的举动产生什么效果。这个启示真是醍醐灌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幽默是化解苦难的良药,乐观是积极生活的力量

      以前听到 "人类学" 三个字的时候,要么不知所云,要么肃然起敬,毕竟这门学问好像离我们太遥远了。但如果提起费孝通先生,提起《乡土中国》,那你可能就不会觉得人类学太过遥远和陌生了。而当你读完这本《天真的人类学家》后,我想你一定不再会对人类学感到神秘,一定会对人类学家产生特别的感情,也许更多是同情😂这本书并不像其他的人类学书籍一样论述学术上的理论,也没有汇报枯燥乏味的调查数据和研究,它更像是一部纪实作品,一部纪录片,一部文字版 vlog,把作者的亲身经历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一点一滴展示给读者看,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和我们聊天、唠嗑、吐槽、抱怨,这位人类学家一下就从象牙高塔中走向大众,走近我们,变得鲜活、具体还特别有趣。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和细致。作者尽量还原了自己在做田野调查时遇到的种种困难,还原了 "调查对象" 真实的日常生活、风土人情、社会习俗,让远在天边的部族生动形象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了解这一个个鲜活的人,而不是把他们当成冷冰冰的样本,让我们能够知晓他们的模样,了解他们的生活,消除对他们的偏见。人类学家并不神秘,他们和所有的学者做着同样的工作,就是探寻未知,收集信息,消除神秘,还原本真。作者在书中记录了两个部族对相互之间的看法,很有代表性和启发性。两边都认为自己是文明社会,对方是野蛮时代,这种刻板印象和认知偏见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很常见。偏见源于无知。自诩为现代文明的我们,和被认为是原始社会的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信息的同步能够消除不必要的摩擦,信息的透明能够化解不必要的误会。人类学家正是信息的桥梁,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双眼睛。这本书第二个亮点,就是作者用乐观的态度、风趣的语言、幽默的精神,把他遇到的各种糟心事坦荡展示出来,令人忍俊不禁。作者巴利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经历的课题申报、经费紧张、行程多变、海关扣押、语言不通、突发疾病、政府为难等等问题,大大小小的挑战一个接着一个,把他折磨得筋疲力尽,也让我们惊呼,原来人类学家的工作和我们想象得根本不一样,实在太 "惨" 了。《天真的人类学家》这本书,是用非常诙谐有趣的文字写成的,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忍俊不禁,甚至是捧腹大笑。但在欢笑过后,仔细思考这背后的种种困难、挑战甚至是危险,你就能体会到,人类学家真的太不容易了。他们的研究历程中,充满了危险、疲劳、孤独和面对不确定性的无助。他们要亲自走进非洲的崇山峻岭、美洲的原始森林、南亚的神秘庙宇、海洋的孤独小岛,极地的荒凉冰原,既要面对自然环境不确定的风险,还要面对不同文化、观念之间的冲突,更要向那里的人们学习、同步、一起生活,寻找答案。正是因为有人类学家不忘初心地坚持和研究,不畏艰难险阻的探索和前进,我们才有机会了解那些遥远地方发生过的故事,那里的人类同胞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人类这个整体,在人类学家的连接中,变得完整。他们是天真的人类学家,他们也是纯粹的人类。2023 年,愿你我在经历当下的困难和逆境时,在面对未来的挑战与不确定时,始终能保持一颗天真纯粹的心,保持乐观和积极,保持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毕竟曾经有一位人类学家,在经历了各种糟心事时,依旧风趣幽默,依然热爱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趣又有料

        一本人类学家田野纪实的书本,带我们开阔了视野了解了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这些 “文明人” 之外的人类。同情作者,从背起行囊出发去多瓦悠兰的那一刻起,“噩耗” 与搞笑边接踵而至,三个月的审批,潜规则的学习、语言不通的困扰、小助手的行为……… 忍不住的爆笑,果然人类的欢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这个世界上,绝不仅仅只有我们这些拿着手机看着综艺的 “文明人”,还有一群远在世界各地的 “未开化” 人,还有一群致力于研究我们这群人类的人类学家。他们,让我们知道了我们为什么如此。多瓦悠人的一些行为在我们眼中可能是荒诞地甚至是无法理解的。他们热情好客的标志之一竟然是让狗去舔完瓢之后舀一勺酒敬给客人,他们还会集体举行割礼,还会打死富兰尼老太。看似荒诞的一切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人类文明为什么不能倒退,我们为什么永远要在求知的路上前行。

          1
          2
        • 查看全部37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