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7堂心理课,帮你重新定义安全感、存在感、价值感。

内容简介

本书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现代人的“缺爱”其实是存在感的缺失,通过7个章节、3大部分,讲述了存在感是如何被构建的、为什么会缺失,以及如何化解因存在感缺失而导致的各类痛苦。帮助我们重新定义存在的意义和自我价值,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骄傲自信地活下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活着与存在
  • 第一章 如何自主建构存在感
  • 出生与存在
  • 如何定义关系和归属?
  • 关于人际关系
  • 关于归属关系
  • 关系过度反而会削弱存在感
  • 第二章 存在
  • 社会生活是个人生活的前提
  • 有了社会感,才有存在感
  • “依赖”与“尊严”的关系
  • 第三章 存在感的丧失
  • 当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归属关系出现问题时
  • 第四章 崇高与绝望
  • 崇高,高处的一线光
  • 绝望
  • 第五章 我们能够实现自我存在吗?
  • 自我归属的赌博
  • 在死亡边缘寻找存在感
  • 自我伤害
  • 人造天堂
  • 运气游戏
  • 激情
  • 对物品的迷恋
  • 第六章 “抑郁”:无力的愤怒
  • 第七章 重回人世:“仁慈的好奇心”
  • 结语 人最私密最脆弱的情感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3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幸福感的来源。

    读了《缺爱》,深深剖析深深思考。开始以为是鸡汤,后来发现是心理学,再读感觉是社会学,读完明白,这是一本整体阐述我我们人类个体如何在世间让自己的灵魂存活及获取幸福感的方法理论。本书阐述了最重要的核心,每个人的 “存在感” 需求。那么首先很多人都说过,很多哲学也都告诉我们,莫向外求。要向内求。外是指什么呢?书里说,任何欢愉都是都是稍纵即逝的,任何短时间的对身体的刺激都是稍纵即逝的,那么通过外物的感官刺激来取得幸福感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要向内求。向内求并不是让你归属自我。而是通过自我内在的调控,找到合理的关系,在关系里找到长久的幸福感来源,那么这就是存在感。

      5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与他人建立链接

      如果去看这本书的听书版,解读人把书巧妙的与金融学做链接。阅读完之后,我的想法是,很多人提及的安全感,都是想着向外界索取,作者提供一个异於众人的思路,是提供他人价值。这使我想起,以后参加线下社交活动,如果主持人问希望从活动中得到什么,我会说我希望自身的分享能给在座各位提供价值。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人缺的爱,到底是什么?

        一个人最基本的焦虑是什么?一个人缺爱缺的到底是什么?~~~是存在感

          1
          评论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时代华语国际

        北京时代华语国际传媒股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2月,以图书策划、发行为主业,拥有高端时政、大众学术、经管励志、文学文艺、时尚生活、心理自助、人物传记、少儿等八大版块的综合性产品结构,成为产品结构最完整的民营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