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用户推荐指数
哲学与宗教
类型
7.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77千字
字数
2018-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立体地考察经目这一历史现象在传统社会中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并解释了“经目”这一概念。“经目”是指历代中央政府对官学中所尊“经书”及其解释体系而做出的限定。经目与经学历史中的经书合称不同,一般的经书合称具有偶然性、随意性和个人性,在计数时宽松随意,而经目则具有学理性、稳定性和制度性。本书以历代“经目”的演变为核心,在文化史的背景下展开从“六艺”到“十三经”的专题史研究。其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基于史实的考辨清理;考稽、探讨经目演变的内外部诱因以及前后因革或并存的不同经目之间的关系;尝试就“经目”本身及其与经学史的关系等问题作若干理论性的探讨与总结。本书的研究建立在充分的文献学基础上,以文化史为背景,将经目的研究与政治史、制度史、社会史等相关研究结合起来,全面立体地考察经目这一历史现象在传统社会中的影响。同时,本书的研究也是在“当代史”的情景下展开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上册
- 序
- 绪论
- 第一章 “六艺”的形成
- 第一节 西周、春秋的国家教育与王官“四教”
- 第二节 定本与赋义:从王教之典到孔门圣典
- 第三节 战国儒学的分化与“六艺”说之提出
- 第四节 汉初儒学与“六艺”说之确立
- 第二章 两汉官定经目的制度演变
- 第一节 从孔门圣典到帝国经典
- 第二节 “师法博士”制的确立与早期调整
- 第三节 刘歆争立古文经与今古学的对立
- 第四节 王莽持政时期的经目改革
- 第五节 东汉经目制度的重建
- 第三章 两汉“五经”说的学理重构
- 第一节 两汉之际重建“五经”说的契机
- 第二节 《汉书·艺文志》所见“五经”说
- 第三节 《白虎通·五经》所见“五经”说
- 下册
- 第四章 魏晋至隋唐经目演变
- 第一节 郑学一统:魏初经目新变
- 第二节 郑王分庭:曹魏后期的学术与政治
- 第三节 繁简依违:两晋官学经目的调整
- 第四节 儒玄之争:南北朝经目沿革
- 第五节 多元归一:一元化的唐代经目
- 第五章 宋学的发展与官定“四书五经”的形成
- 第一节 熙宁变法与王安石经目改革
- 第二节 南宋“六经”制度
- 第三节 从“六经五书”到“四书五经”
- 第六章 民间经学力量的上升与“十三经”的确立
- 第一节 南宋至明初的“十四经”说
- 第二节 《十三经注疏》的初次汇印及其经学史意义
- 第三节 明中期汉学思潮的兴起与“十三经”的正式确立
- 附录一: 北京市文物局藏元刻明修本《十三经注疏》各书刻工名录
- 附录二: 北京市文物局本《十三经注疏》刻工籍贯可考者所刻书(瞿目所载部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