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讲述当代青年离开大城市、返乡创业并取得显著成绩的纪实文学作品。

内容简介

在多数人蜂拥至大城市的时候,作为一个名校大学生,作者却对故乡心存眷恋,试图以自己的力量,改造故乡,并通过创业带动故乡经济发展,最终使故乡有了崭新的面貌。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自序
  • 返乡是一场价值重建
  • 我醒了
  • 返乡潮
  • 新财富
  • 上篇 从故乡出发
  • “一席”演讲:再造故乡
  • 从火山村走向自由港
  • 梦开始的地方
  • 学习世界先进经验
  • 迈向自由港
  • 从故乡之傲出发
  • 再造故乡的价值
  • 乡村造梦师
  • 社区营造的启蒙老师
  • 敢做就有人支持
  • 新居民与新故乡
  • 我是返乡知识青年型
  • 从“理事会”到“产销班”
  • 非物理返乡
  • 做事就好
  • 民主的困境
  • 反思理事会
  • 返乡青年+
  • 自然农法与消费者运动
  • 看得见的关系
  • 关心消费者是谁
  • 消费者运动
  • 火山村珍珠认养记
  • 贵人郑松茂
  • 名人曹启泰
  • 火山村珍珠
  • 火山村荔枝:迈向六次产业
  • 有风雨,也有彩虹
  • 加价收购却毁誉参半
  • 迈向六次产业
  • “花梨之家”民宿来时路
  • 一家人的集体智慧
  • 先成为更好的人
  • 半农半民宿的生活
  • 韩国艺术家驻村创作记
  • 艺术改变社区
  • 社会总动员
  • 也是一次社区营造
  • 新故乡动员令
  • 返乡论坛的缘起
  • 再造魅力新故乡
  • 不想说再见
  • 办了四场千人演唱会
  • 桃园结义的来龙去脉
  • 一起“倡”响“再造故乡”
  • 与明月共舞,看见操盘手
  • 从善意出发
  • 操盘手陈奇
  • 以新村民为引擎
  • 老村民最大
  • 我的小火山 你的“小革命”
  • 它的诞生,有点偶然性
  • 手工剥了25万颗荔枝
  • “少年熟”,甘愿做笨蛋
  • 我们都是小“革命者”
  • 被梦想叫醒 被故乡唤回
  • 新匠人革命
  • 跟冰淇淋较真儿
  • 冰火一重天
  • 下篇 从世界回来
  • 廖嘉展:再造魅力新故乡
  • 社区营造并非易事
  • 纸教堂的吸引力
  • 再造新故乡,不停歇
  • 西村幸夫:打造观光城乡
  • 故乡魅力俱乐部
  • 社区营造是自下而上的
  • 回到故乡,更好地生活
  • 农村保护依赖于住民文化自觉
  • 结语
  • 赖青松:台湾返乡1号人物
  • 打开村子的返乡人
  • 再造乡土的新农人
  • “谷东塾”的诞生
  • 用消费改变世界
  • 女性消费者的觉醒
  • 共同购买的来时路
  • 合作社的运作机制
  • 盐见直纪:半农半X的生活
  • 半农半X之父
  • 寻找X的新居民
  • 半农半社会“起业家”
  • 陈瑞宾:环境公益信托挖井人
  • 源自英国
  • 一切照“信托契约”办
  • 有了全台第一例
  • 微热山丘的品牌术
  • 免费经济学
  • 为定价权“加值”
  • 从土气到扬眉
  • 结语
  • 返璞归真的茅乃舍
  • 惊艳!茅草屋餐厅
  • 帅呆!请隈研吾来设计
  • 注意!生活者大国时代
  • 薰衣草森林的场景革命
  • 认识一下王村煌
  • 读懂缓慢民宿
  • 走读新社园区
  • 体验村光学旅
  • 浪漫心之芳庭
  • 萌木村:超人的幸福经济学
  • 清里出了个“超人”
  • 从“英式花园”到“自然花园”
  • 成功的奥秘
  • 高原芭蕾舞节
  • 马路村的乡恋经济学
  • 粉丝拯救村落
  • 乡村“场景革命”
  • “乡恋”市场崛起
  • 温馨洋溢的由布院
  • 功臣榜首本多静六
  • 由布院三子
  • 由布院新三子
  • 电影节与吃牛肉尖叫大会
  • 温馨洋溢城乡条例
  • 大村梦幻农场姓农
  • 自傲的农民
  • 爆款冰激凌
  • 时髦的农业塾
  • 一枚“朝取鸡蛋”的爆红
  • 缔造者:20岁返乡青年
  • 拥簇者:100万人的共振
  • 奇人奇物进乡
  • 大地艺术祭的轨迹
  • 创造庆典的舞台
  • 了不起的小蛇队
  • 操盘手北川富朗
  • 代后记
  • 陈统奎:离开《南风窗》以后
  • 拐点
  • 记者陈统奎
  • “破”还是“立”
  • 返乡“知青”
  • 做对的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乡村振兴,也来看看我们国内大陆地区的成功案例吧!

    “返乡潮” 从早几年就开始了,成因简单也复杂,除了一线城市房价高、户口难等简单粗暴的外因,还有自身定位难寻、没有归属感之类心绪复杂的内因。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有志青年,就是想去大城市历练一番,然后带着更好的自己回家乡做贡献。“从故乡出发,从世界回来”,这个标题应该可以代表这群人,我也算其中之一。作者重点引用了台湾和日本振兴乡村的成功案例,希望大陆可以学习借鉴。其中自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我个人觉得,大陆的乡村这些年发展的势头也很好。借助互联网,将其特色辐射至全国甚至全世界,李子柒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许多高学历、有才华的年轻人也纷纷回归故乡,通过努力和创意将家乡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希望研究人员能在大陆多走访,做些深入调查,相信会有令人惊喜的发现。类似的书还看过一本,是何培钧的《有种生活风格,叫小镇》。这本书是笔者的亲身经历,所以描写很细,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他如何将废屋打造成 “台湾最美民宿”,如何用文创带动家乡经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方面农村人口持续流出,使得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从法国的经验来看,如果适度敞开农村地区住房的供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让城里人去农村居住或利用住房资源,是有利于乡村振兴的,也有利于城里人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带到农村地区去,促进农村地区的现代化。但是这条路也并不总是理想的,因为很多人事后发现自己到了农村地区去以后,实际上是不能适应农村的生活的。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中国农村地区大量建的房子,如果你也是来自农村,或者你也在老家想要造房子,可能要仔细考虑下,是不是最后真的会回到老家。否则的话,你今天的投资,未来可能面临回报不确定性的风险。如果像这样的情况在更多地区出现,也许会让更多农村地区的住房闲置,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也是我的栖息之地

        书写得文学性并不强,就是纪实性的创业史,给满分是因为太知道海南发展的艰难曲折了,太佩服作者的坚韧和不屈,在一个谁去了都感到迷惘的地方,他们当地人杀出了一条条血路,而且,以后也不会是坦途。火山口,也是我的容身之地,所以更盼望此书此地越来越美。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