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另类阐释,东西方文明差异的独特审视。

内容简介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对于现代人类、国家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史学家往往存而不论,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许多大家熟悉以及想当然的答案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

远古时期,各大陆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分道扬镳。中国、中美洲、美国东南部和其他地区对野生动植物的早期驯化,使这些地区的各个族群获得了一种领先优势。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约之间。诚然,农业与放牧出现在局部地区,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重要的是,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就有可能发展出文字、技术、政府、有组织的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正是这样的社会在海洋和陆地上进行冒险,以牺牲其他民族为代价,向新的家园不断扩张,人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欧洲人在过去500年中对非欧洲民族的征服。开始时,这些欧洲人只是想通过航海去寻找贵金属和香料,结果却常常导致对土著人土地的入侵,并通过屠杀和带来的疾病大批消灭了土著居民。

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与戴蒙德的其他两部著作《崩溃》、《第三种黑猩猩》一起堪称为“人类大历史”。本书在2005年国外原版的基础上修订出版,新增“日本人乃何许人也”一章。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耶利的问题
  • 第一部分 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
  • 第一章 走上起跑线
  • 第二章 历史的自然实验
  • 第三章 卡哈马卡的冲突
  • 第二部分 粮食生产的出现和传播
  • 第四章 农民的力量
  • 第五章 历史上的穷与富
  • 第六章 种田还是不种田
  • 第七章 怎样识别杏仁
  • 第八章 问题在苹果还是在印第安人
  • 第九章 斑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 第十章 辽阔的天空与偏斜的轴线
  • 第三部分 从粮食到枪炮、病菌与钢铁
  • 第十一章 牲畜的致命礼物
  • 第十二章 蓝图和借用字母
  • 第十三章 需要之母
  • 第十四章 从平等主义到盗贼统治
  • 第四部分 在五章中环游世界
  • 第十五章 耶利的族人
  • 第十六章 中国是怎样成为中国人的中国的
  • 第十七章 驶向波利尼西亚的快艇
  • 第十八章 两个半球的碰撞
  • 第十九章 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
  • 尾声 人类史作为一门科学的未来
  • 日本人乃何许人也
  • 附录 2003后记:《枪炮、病菌与钢铁》今日谈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2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场危机过后,世界将永久改变。——基辛格

    每一条冰川,每一团星云,每一次飓风,每一个人类社会,每一个生物物种,甚至每一个个人和某个有性生殖物种的每一个细胞,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受到那么多的变数的影响,而且是由那么多的可变部分构成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再次重读这本书。作者横跨了地理、历史、政治、生物等多个学科,阐述了军事、医疗、科技的力量,对人类社会、政治及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尽量回避战争和冲突,却叙述了人类迁徙和权力悬殊的意义。最后想感谢最后一章对历史研究方法的梳理,人文学科虽不能直接预测未来,却不可否认其益处与重要性。

      5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是地理决定论,而是描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书

      作者以极度宏大的视角,描述了人类发展变化的历史规律,充满了细致的考据和推理,充满了朴素的智慧。可以把这本书当成小说当成八卦当成谈资看,当然这样可能会损失很多启发。作者总结了导致各个大陆最后发展完全不同的四组最重要的因素:可驯化的动植物,大陆内的交流程度,大陆间的交流情况,各大陆的面积和人口。大家从狩猎采集开始,显然那个时候非洲占优,最大的多样性,最富饶的自然资源。(或许这就是所有智人祖先发源于非洲的原因?)然后往农耕畜牧演化,谁先进入这个时代,谁就能负担更多的人口,可驯化的动植物就成了最大的制约因素,大陆内交流越多,驯化的动植物交换更多,发明交换更多,大陆间的交流更频繁,就会促进农业和技术的传播,各大陆的面积和人口决定了最后发展的上限。虽然作者说的是人类历史的宏大问题,但似乎这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的演变模式,也可以是一个人知识结构的进化过程。最后作者还讨论了下中国为什么失去了领先优势。作者认为,欧洲由几十个几百个独立的相互竞争的小国组成,也就意味着有几十个几百个发明创造中心,一个技术一个发明,即使被大部分国家阻止了,也会有国家会用,而一旦这个技术领先,势必传播到所有国家,而中国完全统一,一个命令就能放弃远洋,放弃水力驱动的纺纱机,放弃机械钟,乃至所有的机械设备。这导致了一个开放的欧洲的崛起和一个封闭的中国的没落。

        3
        10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地理決定?還是人定勝天?

        本書是戴蒙德歷史三部曲的第二部,既然生物學家早已證明所有人類都來自共同的祖先,先天的智力、體質各方面都差不多,差距咋這麼大呢?為什麼這些先進文明和先進國家,幾乎都出現在歐亞大陸?而在近代之前其他大陸上的人類社會長期落後,當歐洲人向外殖民的時候,很輕易就征服了他們?作者就這個問題越深入的考慮,就越接近一個驚人的事實,那就是歐亞大陸的人類社會一直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碾壓其他大陸,而且這種優勢越來越大。為什麼會這樣呢?作者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他這本書的書名:槍炮、病菌與鋼鐵。這三種因素讓歐亞大陸與其他大陸的對決中占盡優勢。而之所以這些優勢都出現在歐亞大陸文明這一邊,是因為只有歐亞大陸具備全面發展文明社會的自然資源庫,其他大陸都先天不足。當地土著再聰明也無法獨自發展到能與歐亞大陸抗衡的科技和文化水準。這下世界各國學術界都炸開鍋了,因為按他這麼說,各個文明的發展路徑先天就註定了,竟然只取決於你在哪塊大陸上?!這個結論真的讓人有點難接受,所以關於這本書一直伴隨著很大的爭議,也正是這種爭議成就了本書的經典地位。看得出來作者把地理條件作為左右人類社會命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從地理環境的角度來解釋歷史打破了那些從所謂 “人種” 角度解釋歷史的偏見。戴蒙德在本書以及演講中多次明確表明他的觀點,造成不同民族發展的路徑和程度不同的,是環境原因,而不是生物學上的差異。但這種把地理環境作為核心原理的觀點,也並不是戴蒙德首創的,從地理角度來解釋歷史,這種思路往根源上說甚至可以追溯到西方的歷史之父希羅多德。這種理論後來被概括命名為 “地理決定論”,然而作者本人卻是否定 “地理決定論” 的。他強調地理因素導致了世界上各個民族的差異,但並不能說地理因素決定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歷史的發展要複雜得多,並不能簡單歸因於某一種因素。而地理決定論是從已然的事實出發來倒推,從地理和環境的角度來尋找一個必然性的解釋,可以說更是一種後見之明,起不到歷史研究的前瞻性作用,這也是這種理論的局限。作者指出傳統的歷史學通常不被當作一門科學,反而更接近文學和哲學,很少提供可靠的統計資料。而且大部分 “歷史理論” 僅僅是政治宣傳,完全無法像科學原理那樣證偽。但是未來的歷史學不能再這樣了,跟自然科學結合是歷史學必須要走的道路,如果我們想更準確地瞭解、領悟歷史,那戴蒙德這種獨特的、把自然因素納入歷史的研究方法,或許是有益的新思路。

          1
          2
        • 查看全部40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