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9千字
字数
2018-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关于兴隆场(今属重庆市璧山县大兴镇)的人类学调查专著。
内容简介
伊莎白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加拿大传教士家庭;1939年,经晏阳初介绍,参加兴隆场的乡村建设实验,并进行人类学调查;1948年,应中共中央外事组邀请,参加外事学校(北京外国语学院前身)的创建工作。
本书以抗战时期在兴隆场挨家挨户的调研、访谈为基础,全面、客观地记录了有关当地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婚姻、妇女、法律诉讼、民间信仰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保存了大量的鲜活事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术调研与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献给兴隆场人
- 序言
- 鸣谢
- 引言
- 上篇 本地人
- 第一章 场镇生活
- 兴隆场的早期历史
- 1940年的场镇
- 赶场
- 茶馆与社交
- 第二章 靠山吃山:农业劳动
- 旧貌换新颜:从原始山林到密集耕种
- 田主与佃户:水田耕种概况
- 住房
- 衣食
- 家庭结构与分工
- 水稻种植
- 水牛
- 雇工
- 第三章 家门口的生财之道
- 农村原始工业与手工制造
- 深陷危机的家庭
- 土匪和受害者
- 结语
- 第四章 宗族、地主与地方政体
- 宗族和宗亲
- 地主:小池塘里的大泥鳅
- 大地主曹跃显
- 保甲制
- 第五章 袍哥与民间势力
- 袍哥的源流和发展
- 袍哥如何进入兴隆场
- 旧军阀蔡云清
- 袍哥的组织结构
- 地下经济
- 下篇 外来人
- 第六章 战时改革家
- 行政改革
- 教育改革
- 平民识字运动
- 唤醒国民意识
- 协进会“下乡”
- 协进会的乡建计划
- 教育实验
- 结语
- 第七章 公共卫生
- 四川公共卫生建设
- 传统中医
- 占卜
- 驱鬼
- 祷神
- 西医诊所
- 结语
- 第八章 新旧并存的婚俗
- 缠足与早婚
- 大操大办
- 包办婚姻
- 童养媳
- 常见离婚形式
- 结语
- 第九章 予取予求
- 税赋
- 营业税
- 包税人冯庆云的发迹史
- 屠宰税
- 征兵
- 抓壮丁
- 不情愿的新兵
- 壮丁队与民夫
- 改革呼声
- 第十章 交锋
- 禁烟运动
- 禁赌风波
- 食盐合作社的兴衰
- 尾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编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年创办,是一家以外语出版为特色,涵盖全学科出版、汉语出版、科学出版、少儿出版等领域的综合性教育出版机构,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