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术史家沃尔夫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欧美世界极有影响的一部美学和美术史著作。

内容简介

作者把文化史、心理学和形式分析融为一体,论述了欧洲16、17世纪艺术风格的历史嬗变。

全书以五对基本概念为主要章节,从绘画、雕塑、建筑角度,熟练驾驭大量视觉材料,概括了古典艺术与巴洛克艺术之间的主要区别。

同时,也让人思考以下问题:不同文化、不同时代是否存在共同的模式,从而构成表面上显得杂乱无章的艺术的发展基础?是什么因素引起人们对同一幅画或同一个画家完全不同的反应?

此书和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古典艺术》一起被视为风格研究的重要文献。全书观点鲜明,分析透辟,极有启发性,有助于提高读者的理论修养,深化对艺术作品的认知。

目录

  • 版权信息
  • 沃尔夫林和他的美学思想——中译者前言
  • 第六版(德文版)前言
  • 第七版(德文版)前言
  • 导论
  • 一、风格的双重根源
  • 二、最普遍的再现形式
  • 三、模仿和装饰
  • 第一章 线描和涂绘
  • 第一节 概说
  • 第二节 素描
  • 第三节 绘画
  • 第四节 雕塑
  • 第五节 建筑
  • 第二章 平面和纵深
  • 第一节 绘画
  • 第二节 雕塑
  • 第三节 建筑
  • 第三章 封闭的形式和开放的形式
  • 第一节 绘画
  • 第二节 雕塑
  • 第三节 建筑
  • 第四章 多样性和同一性
  • 第一节 绘画
  • 第二节 建筑
  • 第五章 清晰性和模糊性
  • 第一节 绘画
  • 第二节 建筑
  • 结论
  • 一、外部的和内部的美术史
  • 二、模仿的形式和装饰的形式
  • 三、发展的原因
  • 四、发展的周期性
  • 五、复归的问题
  • 六、民族特性
  • 七、重心的转移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触觉与视觉

    值得反复咀嚼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