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用户推荐指数
                        政治学
                       类型
                        9.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16千字
                       字数
                        2021-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塞缪尔·亨廷顿的代表作之一,审视了新兴国家可行的政治制度的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宏观上论述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第三世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强政府理论”。二战后亚非拉一大批国家纷纷摆脱原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而独立,并开始了现代化进程,但到20世纪60年代除少数国家以外,大多数国家不仅没有摆脱贫苦和落后,反而陷入了政治动荡和暴力冲突。
本书分析了导致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的原因,指出一个国家如何才能避免政治动荡实现政治稳定中的发展,获得现代化的成功。亨廷顿在考察了许多国家的情况后指出,要根除国内政治的动荡和衰朽,这些国家就必须建立起强大的政府,所谓强大的政府也就是有能力制衡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的政府。
亨廷顿把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大致分为传统君主制政体、军人左右局势的普力夺政体和革命政体,并对这几种政体在进行现代化改革过程中如何克服不同的困难、利用独具的有利条件的情形逐个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言
 - 序言
 - 1968年英文版前言
 - 第一章 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
 - 政治差距
 - 政治制度:共同体和政治秩序
 - 社会势力和政治制度
 - 政治之制度化的标准
 - 政治制度与公共利益
 - 政治参与:现代化与政治衰朽
 - 现代化与政治意识
 - 现代化与暴力
 - 现代化和腐化
 - 城乡差距:城市突破和绿色起义
 - 政治稳定:公民政体与普力夺政体
 - 第二章 政治现代化:美国与欧洲之比较
 - 现代化的三种类型
 - 权威的合理化
 - 结构的分离
 - 都铎制度与大众参与
 - 都铎政体和现代化中的社会
 - 第三章 传统政体的政治变迁
 - 权力、制度和政治现代化
 - 传统政治体制
 - 政策创制:改革对自由
 - 团体同化:多元制对平等
 - 国王的困境:成功对生存
 - 嬗变
 - 共存
 - 维持
 - 第四章 普力夺社会和政治衰朽
 - 普力夺社会的根源
 - 从寡头普力夺制度到激进普力夺制度:突破性军事政变和作为改革者的军人
 - 激进普力夺制度:社会势力和政治技巧
 - 从激进普力夺制度到群众普力夺制度:否决政变和军人的护卫作用
 - 从普力夺体制到公民秩序:军人作为制度建设者
 - 第五章 革命和政治秩序
 - 通过革命实现现代化
 - 革命发生的制度背景和社会状况
 - 城市与革命
 - 游民无产阶级
 - 产业工人
 - 中产阶级知识分子
 - 农民与革命
 - 革命联盟与民族主义
 - 通过革命实现政治发展
 - 共同体和政党
 - 墨西哥
 - 玻利维亚
 - 列宁主义与政治发展
 - 第六章 改革与政治变迁
 - 改革的战略战术:费边主义、闪电战和暴力
 - 改革:替代物还是催化剂?
 - 改革对于城市知识分子是催化剂
 - 改革对于农民是替代物
 - 土地改革的政治
 - 第七章 政党与政治稳定
 - 现代化与政党
 - 现代社会中的政治共同体
 - 无政党国家的脆弱性
 - 强大之政党与政治之稳定
 - 政党发展的过程
 - 政党体制的适应性
 - 绿色起义:政党体制与乡村动员
 - 政党与城乡差距
 - 通过民族主义斗争实现农村动员
 - 通过党派竞争实现农村动员:民主制的保守派
 - 两党竞争与选举农村化
 - 组织的必要性
 - 新版译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