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柳宗元眼中的儒、佛、道及其关系为对象,分析柳宗元对儒家之“道”与“统”内涵的独特理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安徽师范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中国诗学研究专刊”之一种,以柳宗元眼中的儒、佛、道及其关系为对象,分析柳宗元对儒家之“道”与“统”内涵的独特理解,对禅宗、天台宗、净土宗、律宗等佛教宗派的理解与评价,对道家、道教的批评、改造与吸收,揭示柳宗元的三教融合观及其在三教关系张力下宇宙论与心性论的独特内容,重估柳宗元在中国佛教史、三教关系史、及中国哲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并通过这一窗口,透析中唐思想文化的转型及宋学的源头情况。

基本观点上,本书认为:柳宗元是唐代三教融合思潮中的儒家代表,他与佛教的宗密、道教的杜光庭并列为三,分别代表了各自立场之上三教融合的方向。

文献资料上,本书从佛教《大藏经》中发掘大量有关柳宗元的资料,这些资料是以往“柳学”界很少使用的。组织架构上,本书以问题为中心,每章节都有明确的问题指向,都在解决具体问题,各章节内容,分读之皆可独立成篇,合读之则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唐代三教融合思潮中的儒家代表
  • 一、三教融合的原则与方向
  • 二、三教关系张力下的宇宙本体论
  • 三、三教融合视域中的心性论
  • 四、结论
  • 第一章 柳宗元儒佛道三教观形成的文化背景
  • 第一节 佛道二教的迅猛发展与儒学的理论危机
  • 一、佛、道二教的发展状况
  • 二、儒学的官学化与理论危机
  • 第二节 三教鼎立的文化格局
  • 第三节 时代的选择:柳宗元三教观的形成
  • 第二章 柳宗元的儒教观
  • 第一节 托迹儒门
  • 第二节 柳宗元的儒“道”诠释原则
  • 一、从“公羊学”到“新《春秋》学”
  • 二、柳宗元与“新《春秋》学人”交游考
  • 三、儒“道”诠释原则的确立
  • 第三节 柳宗元对儒“道”内涵的诠释
  • 一、《柳集》之“中”
  • 二、儒“道”的四个维度
  • 第四节 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道统论”
  • 一、以孔子匡定儒家“道统”
  • 二、周公、孟子的缺席
  • 第五节 柳宗元儒教观的时代意义
  • 第三章 柳宗元的佛教观
  • 第一节 柳宗元的禅学观:以《大鉴碑》中的“负问题”为中心
  • 一、“负问题”的提出
  • 二、柳宗元与南宗禅交涉考
  • 三、柳宗元对禅宗的批评
  • 四、柳宗元的禅学理想
  • 结语
  • 第二节 柳宗元的天台观
  • 一、柳宗元与天台宗僧人交游考
  • 二、柳宗元对天台宗的认知与理解
  • 三、柳宗元对天台宗的评价与态度
  • 第三节 柳宗元的净土观:以《东海若》为中心
  • 一、《柳集》净土材料考
  • 二、《东海若》的净土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 结语
  • 第四节 柳宗元的律学观
  • 一、《柳集》律学材料考
  • 二、柳宗元对律学的认知、理解与评价
  • 三、柳宗元律学观的时代意义
  • 第五节 柳宗元佛教观的特质
  • 一、融合性
  • 二、理性涵盖下的非理性选择
  • 三、“体用不二”的思维方式
  • 第四章 柳宗元的道教观
  • 第一节 柳宗元对道教“真经”的评价
  • 一、对《老子》的评价
  • 二、对《庄子》的评价
  • 三、对《列子》的评价
  • 四、对《文子》的评价
  • 五、对《亢仓子》的评价
  • 结论
  • 第二节 柳宗元对道教理论的吸收与发展
  • 一、对“元气论”的吸收与发展
  • 二、对“自然论”的吸收与发展
  • 三、对“冲虚”心性思想的吸收
  • 四、“造物者”的“自然”义涵
  • 第三节 柳宗元对道教方术的批判
  • 第五章 柳宗元儒佛道三教融合观
  • 第一节 初唐以来的“三教融合”思潮
  • 一、佛教的“三教融合”主张
  • 二、道教的“三教融合”主张
  • 三、“三教融合”思潮中的儒家学者
  • 第二节 三教归孔
  • 一、三教融合的总原则
  • 二、三教融合的总方向
  • 三、中:三教思维之纽结
  • 第三节 柳宗元三教关系张力下的宇宙论
  • 一、佛教批评刺激下的问题意识
  • 二、三教关系张力下的宇宙论
  • 三、“天命论”批判中的佛、道资源
  • 第四节 柳宗元三教融合视域中的心性论
  • 一、柳宗元心性理论形成的背景
  • 二、以“志”与“明”为核心的心性论
  • 三、以“性静”绾合三教心性论
  • 第六章 柳宗元儒佛道三教观的影响
  • 第一节 柳宗元三教观对宋代儒学的影响
  • 一、被“名分”和“佞佛”埋没的宋代儒学先驱
  • 二、柳宗元三教观对宋代事功儒学的影响
  • 三、柳宗元三教观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 第二节 柳宗元三教观的宋后回响
  • 一、释氏眼中的柳宗元
  • 二、宋后“三教融合”思潮中的柳宗元
  • 结论
  • 附录一 柳宗元的孔子观
  • 一、去蔽与还原:“孔子氏,是亦人而已矣”
  • 二、柳宗元对“孔子之道”的诠释
  • 三、“孔子之道”:三教融合的总方向
  • 四、“圆外方中”的人格范式
  • 五、柳宗元孔子观的时代意义
  • 附录二 柳宗元的孟子观
  • 一、柳宗元对孟子的批评
  • 二、柳宗元孟子批评的特质
  • 三、韩柳孟子观之比较
  • 四、柳宗元孟子批评的文化意义
  • 主要参考文献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L
  • M
  • N
  • O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