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全面介绍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起点、路径、方向、目的、重心,剖析了要素、难点、典型经验,提出了对企业管理者和从业者的期望。

内容简介

数字化的巨轮早已扬帆远航,任何持怀疑态度的人都无力阻止,无论是民众还是商业领袖。工业企业整体构成了全球GDP 总量的三分之二,其将在数字技术的引领下彻底革新,颠覆沿用数十年之久的业务习惯、常规做法和运营模式。劳动方式、基于机器的流程组织方式以及信息共享方式也会完全改变。在确定战略思维时,企业将不得不考虑采用全新的数据驱动型业务模式,以确保未来能有一席之地。

正因如此,不同于其他出版物,本书不仅回答了工业界“为何”大规模数字化,更主要的是探讨其“如何”数字化,详细梳理了工业企业需要采取的各项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享受数字化红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推荐序
  • 原版序
  • 致谢
  • 引言
  • 超越产品:成果和价值
  • 两大战场、潜在价值和六个“无悔”
  • 企业的信息流动性和数据普及性
  • 创“新”和创“核”——找准重心
  • 糅合产品、生态系统和平台型产品
  • 如何使用本书
  • 作壁上观只会损失惨重
  • 第一部分 产业物联网——彻底革新制造业
  • 第一章 数字化持续推进,行业加速转型
  • 行业变革的驱动力
  • 技术实惠亲民,助力产业物联网发展
  • 产业物联网价值仍有待释放
  • 生态系统——创新的有力来源
  • 个性化定制VS.大规模制造
  • 灵活实现网络将取代旧式工厂
  • 准备好数字化劳动力至关重要
  • 产业物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出奇缓慢
  • 要点回顾
  • 第二章 产业物联网——通向成果经济之路
  • 新技术催生新型业务模式
  • “活产品”或产品改造
  • 以成果为导向有助激发产品和服务创新
  • 成果在众多行业初露锋芒
  • 客户购买的理由
  • 从僵化的企业谷仓到敏捷式生态系统
  • 新风险和新回报
  • 行业未来的四个发展阶段
  • 要点回顾
  • 第三章 数字化的超级价值——数字战略指南
  • 双速之间,价值大量沉淀
  • 社会效益
  • 企业能分几杯羹?
  • 汽车行业——追求效率的急先锋
  • 如何找准重心
  • 要点回顾
  • 第二部分 如何充分利用行业数字化转型
  • 第四章 六项“无悔”能力——让数字化之旅变得简单
  • 辞旧迎新,路径不一
  • 主动适应,放平心态,探索求知,高瞻远瞩——即刻出发
  • 设计思维加速服务开发
  • 六项基本能力助力企业开展数字化
  • 企业的产业物联网大计——成功之道
  • 将服务推向市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迅速推广
  • 要点回顾
  • 第五章 热点聚焦:如何巧用数据分析
  • 原始数据没有价值,需要处理
  • 如何选择数据策略——内部回报和外部回报哪个更多?
  • 数据策略助力企业解锁五种价值来源
  • 利用物联网开发潜在客户——预见客户需求
  • 从纯监控到预测性维护实践
  • 数据分析策略——行业必备之新条件
  • 格局瞬息万变,创收就趁现在
  • 公用事业公司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
  • 开展试点,循序渐进,各有侧重
  • 灵活的数据分析服务和边缘计算
  • 实现真正的数字化工厂互联
  • 无论始于何处,创建路线图以扩大营收
  • 要点回顾
  • 第六章 热点聚焦:如何开发数字化产品
  • 从联网产品到数字化产品开发
  • 主要挑战——全面数字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 面向未来的DPLM进阶之路
  • 数字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已为企业创造价值
  • 以适当速度变革企业流程与员工组成
  • 电子与高科技产业为工业指明方向
  • 手机功能——工业制造商的导向
  • 争分夺秒的问题——同步硬件与软件的更新周期
  • 要点回顾
  • 第七章 热点聚焦:如何构建员工互联网
  • 企业各部门中的人机互惠关系
  • 以机器为中心、无人监管的工厂车间——近在咫尺
  • 协作机器人经营企业之路
  • 全面建设员工互联网需创新组织架构
  • 员工互联网需具备迭代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 管理者对智能机器的信任问题
  • 管理者须多做战略判断性工作
  • 不被重视的智能机器
  • 企业人才管理需注重战略
  • 要点回顾
  • 第八章 热点聚焦:如何在新时代把握创新
  • 囿于市场供给侧的旧式创新者
  • “做出好产品,客户自会来”VS.“客户一来到,产品自会有”
  • 新时代创新的第一助推力
  • 四种创新者,一种常胜将军
  • 卓越创新者在工业领域一马当先
  • 数字驱动型创新是关键
  • 四大建议助企业成为“革新者”
  • 孵化器的理念和功效可为未来创新锦上添花
  • 要点回顾
  • 第九章 热点聚焦:如何充分利用平台与生态系统
  • 何为生态系统以及为何要构建?
  • 借力初创企业
  • 构建生态系统的具体方法
  • 新兴的平台力量
  • 从交易中心到创新机器
  • 平台——软件“组织”
  • 平台成熟三步走
  • 逐渐破除旧模式,为新业务模式开路
  • 重资产VS.轻资产
  • 构建平台的五大注意事项
  • 要点回顾
  • 第三部分 未来近在眼前
  • 第十章 愿景展望——数字化工业企业
  • 拉动式经济——产品生产新气象
  • 技术让制造更灵活
  • 革新将成为常态
  • 第十一章 中国制造: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 中国制造业挑战重重
  • 数字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 全面评估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水平
  • 中国制造企业数字化水平整体较低,数字化尚未渗入经营全链条
  • 迈向“中国智造”
  • 换道超车
  • 参考资料
  • 章节要点概览
  • 术语表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国信息技术史专家和未来学家雷 库茨韦尔(Ray Kurzweil)这样预测工业领域未来的发展情况:“到 2030 年,我们将能以一台冰箱的价格买到一台集合人类所有智慧的计算机。” 在过去的几百年间,分别以蒸汽机、电力 / 内燃机、计算机为代表的三次工业革命给工业部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以物联网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工业领域。正当德国 “工业 4.0” 的概念在全球制造业部门形成话语体系时,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埃森哲却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更宏大的商业画卷 —— 工业 X.0。《工业 X.0—— 实现工业领域数字价值》一书带我们暂时抛却眼下有关中德制造业水平的比较,开始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商业未来之旅。在他看来,第四次工业革命远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商业未来的开始。其实,这个未来也并非遥不可及,它代表着一个企业建立完备智能制造的能力所需的转型之旅,历时将达 5 至 10 年。在 “中国制造 2025” 的时间轴上看,这本书的观点必将呈现独特的启发性。为什么是 “工业 X.0”?作者和埃森哲的咨询顾问们认为,“X” 作为未知数,代表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甚至区块链和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即将给传统工业领域带来的巨大潜力。同时,在工业智能化领域,企业高管对于行业颠覆的野心与担忧也从未减少,他们大多数人坦言,目前尚没有人能准确预知 “工业 4.0” 之后的世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本书作者持有不可知论。相反,作者以及埃森哲有关智能制造的咨询团队,早先已深度参与了德国 “工业 4.0” 以及 “智能制造” 的规划过程。德国产业界和学术界均认为,“工业 4.0”—— 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 指企业利用信息物理系统(CPS Cyber-Physical System)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性化的产品供应。该概念包括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三大主题。因而本书鲜明地指出,“工业 4.0” 只是智能化工业进程中的一个节点,且大多集中在产品制造环节,而从成本 / 收入这个核心价值点观察,企业高管急需将 “工业 4.0” 涉及的投入,转化为真实、可持续、有竞争力的市场回报。换言之,酷炫的技术解决方案,如果不能从试点和展示转化为超越同侪的客户体验与服务溢价,所谓智能制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书中,作者从工业企业在新技术条件和竞争环境下,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提供更能吸引客户的产品(增加收入)这两个核心命题出发,阐述了企业应该制定面向未来的数字战略、有针对性地构建六项 “无悔” 能力:与产品生命周期同步、嵌入软件智能和联网功能、巧用数据分析、实现制造设备敏捷化、化 “业务” 为 “服务”、构建并运营智能生态系统。作者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 “活产品”,即重新改造过的实体产品,是能够行动、思考的软件智能设备,并始终与用户紧密结合,与生态系统保持协调。以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例。数字化正将这个以传统硬件为主的行业转变为以软件和解决方案为中心的行业。借助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用户界面,实时导航软件已大众化。而借助这种嵌入硬件的操作系统,汽车作为一种移动平台,还能满足驾车者的附加需求 —— 从资讯、娱乐到出行、健康和商务的应用,都将拓展用户的数字化体验并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对于汽车行业的未来,作者提出了 5 个预测:汽车的内部运转会更依赖数据;汽车制造商必须研发排放量更小的引擎技术,以应对环境变化压力;汽车将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交通工具;汽车不再是为单个人所用的不联网的交通工具,车企品牌忠诚度将会下降。基于这些预测,全球主要汽车制造企业若遵循数字化路线和数字化运营模式,其全球营业总额将会在 2020 年前提高 15.6%,约合 2160 亿美元,利润也将增加 42.8%,约合 590 亿美元。事实上,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效益提升反映在多个产业。另据埃森哲调研,到 2020 年,数字化有望为中国 GDP 带来 3.7% 的额外增长。如果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产业物联网的投资,并且制定吸纳产业物联网技术的关键举措,预计到 2030 年,中国 GDP 增量将达到 1.8 万亿美元。尽管各方都有可能从数字化变革中获益,但大部分企业对这场变革的响应速度却 “出奇的缓慢”。因此,作者在书中特别言及企业内部变革和基础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工业 X.0” 为企业展现的四大价值 —— 生产更加智能;人员、系统和机器之间更加互联;捕捉市场机会更加敏捷;学习适应性更加互动 —— 如果缺少内部驱动力是难以实现的。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也验证了作者的判断:全球 84% 的商业领袖预期产业物联网将在未来五年颠覆企业的运营模式。然而这其中,只有 7% 已经制定了全面到位的产业物联网发展战略,而高达 73% 的商业领袖坦言还没有任何战略。仍以中国汽车制造业为例,在企业高管眼中阻碍转型升级的五大 “拦路虎” 包括:缺乏即插即用型解决方案、缺乏 “工业 4.0” 规范与标准、法律法规的不确定性、缺乏明确的内部权责划分,以及企业与股东缺乏统一认识。《工业 X.0》一书指出,中国制造企业可从劳动力、生产设备、技术、业务流程和部署安全解决方案五个方面着手,稳健推进数字化转型,而切忌小修小补。同时,埃森哲认为中国在向 “中国智造” 转型中拥有独特优势:良好的制造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偏好数字技术的消费群体、体系较为成熟完整的产业平台,因此中国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收益预期也大于任何其他国家。中国政府在 2015 年提出了 “互联网+” 战略和 “中国制造 2025” 规划。“这是一场涉及所有部门的重大变革,” 作者在书中直言,“(企业完全依靠政府)设计出完美详尽的路线图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同时他也表示,“企业要做的是设定高远目标,然后潜心钻研,稳扎稳打地朝目标前进”。而随着企业数字化变革的进程加快,虚拟与实体、产品与服务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更加模糊,未来市场的竞争焦点将不再局限于商品,而是转向基于服务的成果。借用一句通俗的商业格言来说:客户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坚固耐用的钻头,而是让墙上出现一个完美的孔。按照作者的设想,到 2030 年,“先下单后组装” 的拉动型经济将成为工业部门的主题。届时,满足定制化的实时需求不仅将成为可能,而且会成为领先企业生产机器或卡车等工业产品的主要目的。企业将通过采用3D 打印等分散化技术,从独立生产线或临时合作伙伴所组建的生态系统中获取资源,并即时配送。在这样的经济模式下,工业制造流程将是快速、动态和持续运转的,大量专门化企业将根据需求快速重构,从而为客户提供超个性化、超本地化的专属工业产品。若干年后,当拉动型经济成为常态,传统制造业又将走向何处呢?就目前而言,这显然是一个无法预知结果的旅程。但探索未知、向死而生,应当是工业企业敢于直面的历史使命。就像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开辟了一个时代,“工业 X.0” 既会是旧世界的消解,也将是新世界的序幕。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创建于2000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