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研究明清时期慈善组织渊源、组织形态、主要活动的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大量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对明清的慈善组织的渊源、组织形态,主要活动以及与明清社会经济及思想发展的关系作了探讨。内容全面、结构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价值,可供中国社会史、中国慈善史研究者与慈善工作者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导言
  • 一、研究的角度
  • 二、要探讨的问题
  • 三、其他值得注意的相关历史现象
  • 四、中国与江南社会
  • 五、所用资料
  • 第一章 明末以前的慈善——观念与制度变化
  • 一、古代的贫穷观念
  • 二、身份等级与经济地位的关系
  • 三、小结:社会文化身份与经济地位关系的暧昧性
  • 四、慈善组织的历史
  • 第二章 明末清初民间慈善组织的兴起
  • 一、明末善会的兴起
  • 二、善会兴起的原因
  • 三、明末清初“善人”的背景及活动
  • 第三章 慈善组织的制度化(1655—1724)
  • 一、明清慈善组织的过渡——扬州育婴社的例子
  • 二、清初慈善机构的发展及制度化
  • 三、清初期善堂的理想
  • 四、“妇女慈仁”之政:中央政府对慈善组织的态度
  • 第四章 慈善机构的“官僚化”(1724—1796)
  • 一、官方的积极介入
  • 二、新的同善会——与明末截然相异的意识形态
  • 三、官僚与地方慈善家的关系
  • 四、小结
  • 第五章 乾隆中期以来慈善机构的“儒生化”——惜字会与清节堂的例子
  • 一、惜字会
  • 二、清节堂
  • 三、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嘉庆以来慈善组织与小社区的发展
  • 一、配合家庭制度的保婴会
  • 二、施棺及综合性善堂的发展
  • 结论
  • 一、慈善组织是“福利国家”的前身吗?
  • 二、慈善组织的领导层与意识形态的变化:“儒生化”的发展
  • 三、公共范围与公民社会的争论
  • 附录
  • “明清慈善活动(公元1600—1850)”研究计划报告
  • 附表一 育婴堂
  • 附表二 清节类善堂
  • 附表三 施棺类善堂
  • 附表四 综合性善堂
  • 附表五 方志
  • 参考书目
  • 著作目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