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心路历程解析。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05-2006年度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项目“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中国’认识”的成果论文集,本书有别于中国近代思想史新方法论的研究,而是致力于研读各个文本的基础性研究。主要内容分析朱光潜、辜鸿铭、胡适、梁启超、宋平子、赵正平、张君劢等人的学术研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在被给定的环境中既要适应环境又要改变环境,在多重力的作用下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潮流的贡献、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凡例
  • 对美学而言,“中国”是什么
  • 前言
  • 1 朱光潜的生平
  • 2 李泽厚对朱光潜的批判
  • 3 朱光潜与克罗齐——关于道德
  • 4 克罗齐的道德与“传达”
  • 5 朱光潜和中国
  • 结语 中国的现代主义的去向
  • 东与西的回响
  • 前言
  • 1 体裁和目的
  • 2 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1822—1888)
  • 3 R.W.爱默生(1803—1882)
  • 4 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1795—1881)
  • 5 托尔斯泰(1828—1910)
  • 结语
  • 异物感和历史
  • 前言——共通之处
  • 1 思想史的异物
  • 2 “移植”和“征服”
  • 3 “并存”和“前后相继”
  • 4 “有限的可能说”和“走上一条线”
  • 5 道元=“真理王国的建设者”
  • 6 神会=“中国思想的解放者”
  • 7 异物感和历史
  • 关于《地球韵言》
  • 前言
  • 1 大地球体说的导入
  • 2 自传中所见《地球韵言》
  • 3 《地球韵言》的内容
  • 4 地理教育的开展
  • 5 《地球韵言》的历史定位
  • 结语
  • 考古学在近现代中国的命运
  • 前言
  • 1 王国维和顾颉刚的不同——先史时代和历史时代
  • 2 傅斯年和李济——考古学的妥协?
  • 3 郭沫若的考古学——与傅斯年和李济的异同
  • 代结语——章炳麟的反击
  • 梁启超的孔子观及其意义
  • 前言
  • 1 与“孔教”诀别?——《保教非所以尊孔论》前后
  • 2 作为中国文明的象征的孔子
  • 3 孔子的历史再定位与“佛教”式解释
  • 结语
  • 以对宋平子新字的历史定位为中心
  • 序言
  • 1 《清末汉语拼音运动编年史》中对《宋平子新字》的评价
  • 2 切音字和清末汉语表音式表记运动
  • 3 《宋平子新字》和清末江南知识分子对日本文化的接受
  • 代结语
  • 作为启蒙知识分子的赵正平
  • 前言
  • 1 赵正平略历
  • 2 辛亥革命前的思想
  • 3 民国时期的思考
  • 结语
  • 中国近代的知识编制和诸种权力
  • 前言
  • 1 国立自治学院的理念
  • 2 国立自治学院的“现实”
  • 3 考察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