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七辑。

内容简介

本期《清华社会学评论》聚焦两大主题,一是纪念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江村调查八十周年,二是关注“社会治理与社区建设”,书中集中探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新方向,对西方社会“后现代性”还是“新现代性”转向的理论辨析,从社会运动参与动机的视角对反日游行的实证分析,对鄂北3村农民迁移背后的“差序格局”及其逻辑的考察,以及斯坦福大学Andrew Walder和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William Domhoff的两篇论文。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卷首语
  • 学术论文
  • 后现代性,还是新现代性?
  • 社会运动参与动机的整合模型——以我国反日游行为例
  • 当代中国研究之转型
  • 地方层面的权力:增长联盟理论
  • 乡归何处:农民迁移的“差序格局”及其逻辑——鄂北三村考察
  • 纪念费孝通先生江村调查八十周年
  • 时代·个人·学问:费孝通与《江村经济》
  • 走出费孝通悖论——谈社会学的方法之争
  • 专题讨论:社会治理与社区建设
  • 当前社区研究的三个面向
  • “三社联动”实践与社会治理创新和社区建设
  • 关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探索
  • 农村社区的多样性、差异性、复杂性
  • “一带一路”:中国社会学发展新空间
  • 城市社区的“行政化”与“去行政化”
  • 谁的社区?谁的治理?
  • 反思社区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 人口老龄化问题与“问题化”研究反思
  • 《清华社会学评论》征稿启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恰好在这个时候,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学术界,发生了一次学术大转型,就是 “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的学术转向。原来的学者做学问是图书馆式的,就是从图书馆查文献,做研究,写论文。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等慈善基金会开始支持那些 “社会工程” 项目,即支持从实地进行调查的研究,通过调查获得的知识对社会的改进进行规划和指导。洛克菲勒基金会支持的中国项目中,恰好就有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吴文藻先生的研究。吴文藻在回国前已经有做社区调查和比较研究的想法,为了在中国实践其学术设想,他 “向罗氏基金会提交了一份研究计划,阐述其意义和价值,希望能获得资金支持”(阎明,2010:174)。吴文藻 1929 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来到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工作,第二年费孝通从东吴大学医学专业转到燕京大学学习社会学。费孝通在燕大师从吴文藻,成为其得意门生。费孝通出生于 1910 年,吴文藻比他长 9 岁。两代人之间的学术传承与转型,是一种难得的机缘。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