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台湾大学教授告诉你,如何从「社会学」角度,重新认识爱情。

内容简介

这本书会告诉你,爱情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行为;爱情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现代的婚恋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现代的婚恋观念,是一种意识形态。如何巧妙对待这种社会关系,《爱情社会学》带你一探究竟。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第一讲 爱情是什么——大哉问
  • 中西文化中的爱情概念
  • 爱的层面与迷思
  • 爱情研究的大饼抢食者
  • “爱情是什么?”——大哉问
  • 爱的“正名”
  • 爱情的对象特质
  • 爱情的社会学观点
  • 爱的社会过程
  • 第二讲 爱情是什么颜色的?
  • 爱的颜色论
  • 爱的风格及其典型特点的描述
  • 第三讲 学会好好爱
  • 肉体爱(Eros)
  • 游戏爱(Ludus)
  • 同伴爱(Storge)
  • 实用爱(Pragma)
  • 疯狂爱(Mania)
  • 利他爱(Agape)
  • 爱情理论三角论
  • 八种延伸类型
  • 爱情三要素的几何学
  • 爱情是一个故事
  • 爱情的依附理论
  • 第四讲 爱情的依附风格
  • 三种依附风格
  • 依附风格与爱情经验
  • 依赖风格与心理模型
  • 爱的原型分析
  • 爱的特征
  • 爱情的精萃分析
  • 第五讲 怦然心动:爱情的开始
  • 爱情开始的界定
  • 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 成人时期
  • 关系的开始
  • 五大(Big Five)特质
  • 开始与开始不了
  • 第六讲 怎样才幸福:爱情的维系
  • 爱情的例行化与深化
  • 关系维系的定义
  • 投资(investment)模型
  • 感情维系的功能
  • 最小利益原则(Principle of the Least Interest)
  • 关系维系行为(relational maintenance behavior)
  • 关系维系的行为类型
  • 关系维系策略的归纳
  • 情感发展
  • 爱的表示和行动
  • 爱情发展的事件
  • 关系维系建构单位
  • 第三者介入与关系维持
  • 第七讲 分手快乐:爱情的结束
  • 结束的开始
  • 关系结束的形式
  • 关系结束的相关因素
  • 分手考虑
  • 分手的原因
  • 分手过程
  • 分手过程
  • 分手方式
  • 分手策略
  • 分手过程的情绪反应
  • 疗伤止痛、重新出发
  • 分手误区
  • 结束与结束不了
  • 第八讲 爱情的偏差行为与犯罪
  • 正常与异常
  • 偏差行为的社会文化界定
  • 爱情与偏差行为
  • 爱情偏差行为的样态
  • 爱情中的冲突
  • 爱情中偏差行为的研究案例
  • 爱情的光明面与黑暗面比较
  • 爱情偏差行为的意义
  • 第九讲 性·力·爱
  • 基本观念
  • 本质论和社会建构论
  • 性(Sex)的原型分析
  • 性/性别与性行为
  • 性与浪漫爱
  • 依附类型和性行为
  • 婚前性行为
  • 婚外性行为
  • 性/别与权力
  • 性别与爱情
  • 性别歧视
  • 性骚扰
  • 第十讲 身体·自我·爱情
  • 自我与自我认同
  • 身体与自我
  • 身体与爱情
  • 两性腰臀比、腰肩比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和爱情吸引力
  • 身体与爱情的性别差异
  • “美丽”具有“普世标准”还是具有“文化差异”?
  • 自我与爱情
  • 第十一讲 爱情·婚姻·家庭
  • 爱情、婚姻和家庭的关系
  • 求婚
  • 婚姻与社会实体的建构
  • 择偶问题
  • 新婚夫妻的爱情
  • 夫妻关系
  • 夫妻关系的规则
  • 夫妻沟通
  • 婚姻稳定性
  • 夫妻冲突
  • 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 婚姻幸福与否的判准标准
  • 亲子关系
  • 婚姻与健康
  • 婚外性行为/婚外情/外遇/外“欲”
  • 另类婚姻
  • 婚姻与家庭关系的解除和重建
  • 第十二讲 爱情与人际关系
  • 人际关系、角色与情境
  • 人际关系(人际网络)
  • 友情类型的变异
  • 爱情与人际关系
  • 爱情与亲子关系
  • 爱情与朋友
  • 友谊的规则
  • 友谊的特质
  • 选择朋友和情人的不同偏好
  • 分手后是否还能做朋友?
  • 友情的性别差异
  • 爱情与师生关系
  • 爱情与工作关系
  • 爱情与邻里关系
  • 爱情与人际网络的经验研究
  • 第十三讲 爱情与文化
  • 爱情普世性的争议
  • 美国文化中的爱情
  • 日本爱情风格和浪漫爱经验
  • 62 种文化的浪漫依恋(附)的类型和普同性
  • 西方和东方爱情的比较
  • 中国人和美国人坠入情网(falling in love)的比较研究
  • 中国和美国爱情观念的比较
  • 美国和俄罗斯的爱情结构比较研究
  • 危险女人和危险男人的跨文化比较
  • 夫妻亲密性和女性地位的跨文化研究
  • 父母对于子女择偶的文化差异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9
1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什么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一直以来,网上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


    “人一生会遇到约 2920 万人,两个人相爱的概率是 0.000049。”
    咱不说这个概率准确不准确,但它至少道出了一个事实 —— 遇到真爱,很难。
    获得爱情,难;将爱情延续,更难。
    我们该如何经营自己的爱情?爱情最好的模样又是什么?
    这本书,咱们从社会学的视角,好好说说这个问题
    1. 首先必须要明确一点:这不是一本 “撩妹指南”,也不是一本 “和什么样的人结婚才幸福” 的恋爱宝典。相反,它是一本严肃的社会学著作。它可能没法直接帮你找到心仪的对象,但会带你重新审视 “爱情” 这个话题。
    2.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爱情远不是两个人的感情这么简单。爱情,是一个完整的社会过程,可以分为开始、维系、结束三个阶段,也会涉及到竞争、权力、金钱、道德等不那么浪漫的东西。
    3.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文艺青年会说 “不需要”,但社会学家告诉你 —— 需要。我们被一个人吸引,无外乎以下六个原因。只要满足其中一种,爱情就可能产生。
    ① 外貌,指对方的长相、身材、衣品等;
    ② 临近,指对方经常出现在你视野中;
    ③ 诱发,对方的行为、话语对你产生了影响;
    ④ 互惠,能互相给予物质或精神的帮助;
    ⑤ 相似,爱好或三观相似,有共同话题;
    ⑥ 阻挠,这一点出人意料,但统计发现:外界越反对,爱情双方反而爱得越深。
    4. 真正完整的爱情,由三个要素组成 —— 激情、亲密和承诺。就像三角形的三条边,缺一不可。如果只有亲密,缺少激情,容易有第三者界入;如果只有激情,很难长时间维持;如果只有承诺,爱情就太空洞。生活中,大多数爱情的破裂,都源于这三要素的缺失或不平衡。只有两人共同构建起一个 “等边三角形”,才可以说找到了对的人。
    5. 恋爱中,有些人希望每天黏在一起,有些人想要个人空间。本质上,是因为双方的 “依恋风格” 不同。只有了解自己和伴侣是哪种风格,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行为。
    ① 安全型:既相信自己,又给予伴侣信任。既会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又善于发现伴侣的情绪变化。这是最理想的风格。
    ② 回避型:对独立的重视超过与伴侣的亲密。过度亲密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所以对伴侣并不坦诚,往往选择保持一定距离。
    ③ 焦虑型:敏感又焦虑,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又担心伴侣不爱自己。需要伴侣频繁地示爱,反复表明自己不会离开。
    6. 和其他社会关系一样,爱情也避免不了结束。最理想的结束当然是携手到老,因死亡而分离。但生活中,有很多爱情以分手结束。很多人觉得分手后两人不再见面,甚至互删了联系方式,这段爱情就结束了。其实不然。只有在回忆这段关系时,能够坦然面对,既不感到眷恋,也没有懊恼和悲伤,这段感情才算真正终止。因爱生恨和失去后才懂珍惜,都不算爱情的真正结束。
    7. 分手为什么会让人痛苦呢?不是我们不够坚强。从社会学角度看,痛苦是必然的:恋爱时有了男女朋友,我们的社会角色变多,自我的范围扩大,所以会让人快乐;分手后这些角色丢失,不得不重新面对缩小的自我,自然让人不快,甚至自我怀疑。所以,恋爱时,保持自我的完整,不要让男女朋友的身份成为你唯一的标签;分手后,坦然接纳自己的脆弱。
    8. 正因为爱情很美好,所以很多人在追求和维系爱情的过程中,常常陷入三种误区。
    误区一:不恰当的追求。这常出现在爱情开始阶段,而且是单方面的。比如,尾随爱慕对象、在公共场合做出让对方尴尬的举动、打电话骚扰对方等。基本都是隐藏在爱情名义下的违法行为,如果遇到,及时向周围人寻求帮助,不要犹豫。
    9. 误区二:蔑视的态度。实验显示:一段感情中,最致命的态度就是蔑视。只要一方开始用蔑视的态度对待另一方,这段感情基本就走到头了。虽然双方在性格、财富、家庭等方面都会有差异,但这些差异不应该被带到爱情中。健康的爱情,双方一定是地位平等,彼此尊重的。
    10. 误区三:权力争夺。听起来不可思议吧?但事实上,很多情侣吵架都是在争夺权力 —— 因为你爱我,所以就要听我的。这种恋爱关系,本身就是不平等的,要长久维系自然困难重重。我们必须明白,爱情不是依附,不存在一方的绝对主导。
    11. 过去人们常追求 “泥巴爱情观”,渴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一方完全依附另一方,分手就活不下去。这样的爱情很热烈,但事实上却很不成熟。真正成熟的爱情,应该是 “钻石爱情观”—— 双方像两块钻石,各自独立而完整,但切面又能最大程度契合。相互独立,但又合二为一;自我成长,而又相互促进。
    12. 如何经营一段成熟的爱情呢?让我们记住一个大准则:平等对待,共同奋斗。在一个人生大目标下,培养共同爱好、多聊共同话题,给爱情提供持续的活力。用相互赠送小礼物、一起出游等活动,激活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爱情的健康稳定。

      6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爱情社会学》

      《爱情社会学》第一部分,社会学更侧重于将爱情定义为一种社会过程。这个过程分为开始,发展,和结束,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理解这个过程的发展路径,清楚各个阶段的特点,有助于我们获得美满的爱情。第二部分,社会学中的两个著名理论,依附风格理论和爱情三角形理论,我们可以从依附理论中了解到自己属于哪种风格,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和伴侣的相处方式,还可以从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中找到自己和伴侣之间缺少的元素,从而通过有意识的修补来让自己的感情更加完整和谐。第三部分,要警惕爱情中的偏差行为,识别出这些以爱情为借口的伤害,及时的通过寻求帮助或是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还说了获得美好的爱情的一个观念和一个准则,观念是从泥巴爱情观转变为钻石爱情观,准则是坚持平等对待,共同奋斗,这样就能让一段关系健康持续的维持下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孙老师的网络公开课有趣,且具有启发性,配合这本书的话学习效果更好。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东方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作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高品质的经济管理、励志和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并利用人民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和发行渠道,成功占据了中国大陆地区同类书籍出版市场的三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