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季羡林经典传记,真实再现了他1935-1945年留学德国的经历。

内容简介

逝去的生命不能复归,也用不着复归。但是,回忆这样的生命,意识到自己是这样活过来的,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来了,风风雨雨都经过了,一直到今天,自己还能活在世上,还能回忆往事,这难道还不能算是莫大的幸福吗?

《留德十年》记述了季羡林为寻求人生出路出国留学,却因战争羁旅异域十年的人生经历。书中,有哥廷根斑斓的秋色,有莘莘学子的孜孜以求,有房东夫妇的正直善良,还有饥肠雷鸣、人命危旦的忧虑。留德十年,不仅奠定了季羡林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亦为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阅尽世间沧桑,体味人情百态,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没有太多华丽的文字,没有过多的文学手法,只是把自己真实的故事和感情表现出来,静静地回忆逝去的梦,浅显明白,又引人入胜,用耄耋之年的智慧为站在十字路口的年轻人讲述人生应该如何抉择。

目录

  • 版权信息
  • 楔子
  • 一 留学热
  • 二 天赐良机
  • 三 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 四 满洲车上
  • 五 在哈尔滨
  • 六 过西伯利亚
  • 七 在赤都
  • 八 初抵柏林
  • 九 哥廷根
  • 十 道路终于找到了
  • 十一 怀念母亲
  • 十二 二年生活
  • 十三 章用一家
  • 十四 汉学研究所
  • 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十六 完成学业 尝试回国
  • 十七 大轰炸
  • 十八 在饥饿地狱中
  • 十九 山中逸趣
  • 二十 烽火连八岁 家书抵亿金
  • 二十一 我的老师们
  • 二十二 学习吐火罗文
  • 二十三 我的女房东
  • 二十四 反希特勒的人们
  • 二十五 伯恩克(Boehncke)一家
  • 二十六 迈耶(Meyer)一家
  • 二十七 纳粹的末日 ——美国兵入城
  • 二十八 盟国
  • 二十九 优胜记略
  • 三十 留在德国的中国人
  • 三十一 别哥廷根
  • 三十二 赴瑞士
  • 三十三 在弗里堡(Fribourg)
  • 三十四 同使馆的斗争
  • 三十五 从瑞士到法国马赛
  • 三十六 船上生活
  • 三十七 西贡二月
  • 三十八 从西贡到香港
  • 三十九 回到祖国的怀抱
  • 附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留德十年》。“在那种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人生乐趣仍然是有的。在任何情况下,人生也决不会只有痛苦。”— 季羡林人到了老年,往往喜爱回忆往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当然也不能成为例外。英国人常说什么 “往日的可爱的时光”,实有会于我心。往日的时光,回忆起来,确实感到美妙可爱。“当时只道是寻常”,然而一经回忆,却往往觉得美妙无比,回味无穷。我现在就经常陷入往事的回忆中。逝去的生命不能复归,也用不着复归。但是,回忆这样的生命,意识到自己是这样活过来的,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来了,风风雨雨都经过了,一直到今天,自己还能活在世上,还能回忆往事,这难道还不能算是莫大的幸福吗?当时山东中学界抢夺饭碗的搏斗是异常激烈的。常常是一换校长,一大批教员也就被撤换。一个校长身边都有一个行政班子,教务长、总务长、训育主任、会计等等,一应俱全,好像是一个内阁。在外围还有一个教员队伍。这些人都是与校长共进退的。这时山东中学教育界有两大派系:北大派与师大派,两者钩心斗角,争夺地盘。宋校长是北大派的头领,与当时的教育厅长何思源是菏泽六中和北京大学的同学,私交颇深。有人说,如果宋校长再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与何在国外也是同学,则他的地位会更上一层楼,不止是校长,而是教育厅的科长了。柏林是我这一次万里长途旅行的目的地,是我的留学热的最后归宿,是我旧生命的结束,是我新生命的开始。在我眼中,柏林是一个无比美妙的地方。经过长途劳顿,跋山涉水,我终于来到了。我心里的感觉是异常复杂的,既有兴奋,又有好奇;既有兴会淋漓,又有忐忑不安。从当时不算太发达的中国,一下子来到这里,置身于高耸的楼房之中,漫步于宽敞的长街之上,自己宛如大海中的一滴水。有时候近在眼前,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抓到。有时候又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有时候熠熠闪光,有时候又晦暗不明。这使得我时而兴会淋漓,时而又垂头丧气。一个平凡人的心情,就是如此。“挨饿” 这个词儿,人们说起来,比较轻松。但这些人都是没有真正挨过饿的。我是真正经过饥饿炼狱的人,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我非常佩服东西方的宗教家们,他们对人情世事真是了解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在他们的地狱里,饥饿是被列为最折磨人的项目之一。中国也是有地狱的,但却是舶来品,其来源是印度。谈到印度的地狱学,那真是博大精深,蔑以加矣。“死鬼” 在梵文中叫 Preta,意思是 “逝去的人”。到了中国译经和尚的笔下,就译成了 “饿鬼”,可见 “饥饿” 在他们心目中占多么重要的地位。今天我真的亲身来到了瑞士。初入境时,我只能坐在火车上,凭窗观赏。我又一次大为吃惊,吃惊的是,我亲眼看到的瑞士自然风光,其美妙、其神奇、其变幻莫测、其引人遐思,远远超过了我以前看到的照片或者图画。远山如黛,山巅积雪如银,倒映湖中,又氤氲成一团紫气,再衬托上湖畔的浓碧,形成了一种神奇的仙境。我学了半辈子语言,说了半辈子话,读了半辈子中西名著,然而,到了今天,我学的语言,我说的话,我读的名著,哪一个也帮不了我。我要用嘴描绘眼前的美景,我说不出;我要用笔写出眼前的美景,我写不出。最后,万不得已,我只能乞灵于《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徒唤 “奈何” 了。特别是在离西贡市中心不太远的堤岸,居民几乎全是华人。在这里的大街上和市场上,来往行走的人是中国人,商店的主人是中国人,挂在外面的招牌写的是中国字,买东西的主顾当然也是中国人。中国人在这里开办了许多小型的工厂,其中碾米厂占大多数。还有一些别的工厂,比如砖瓦厂之类。吃的东西自然是中国风味。有极大的酒楼,也有摆在集市上的小摊,一律广东菜肴。广东腊肉、腊肠等等,挂满了架子。名贵的烤乳猪更是到处都有。从前有人说:食在广州。我看,改为 “食在西贡”,也符合实际情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二战时期的德国生活

      语言平实无华,娓娓道来。并时不时穿插各种典故或诗文,看似顺手拈来,实见作者学问之深厚。至今也看过、听过一些二战的历史,但本书从一个留学生、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反映了二战时期的一些普通人的所思所想所为,让人对二战时期的德国、德国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一般的十年

        和一个在德国留学的朋友聊起来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写到了二战期间,十年在德国的经历,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兴趣。作为一个年轻的学子,身在世界大战的暴风中心,又目睹中西方在文化和科技发展上的巨大差异,应该会有很深刻和独特的感触。这也是我读这本书期待的内容。虽然文字上有一些流水账,但是我看到了我期待的。看到了真实的德国人,其实和当今的德国人一样,平实质朴。也看到了战争对于平常人生活的绝大威慑。他出国和回国的漫长经历,在今天看来也有独特的味道。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新经典文化

        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4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3096)。先后与马尔克斯、奈保尔、川端康成、东野圭吾、保罗·柯艾略等上千位全球一线作家建立起良好且稳固的合作关系,曾历时7年引进《百年孤独》,创造了中国版权引进史上的奇迹。引进《窗边的小豆豆》在2017年占据全国书市1%的份额,创造了图书年销量的世界奇迹。为国内2亿人次以上的读者带来了包括《解忧杂货店》《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多部大师代表作。这些作品常常以超越母语版本的业绩,深受作家、版权经济、业界同行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