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世界佛教通史》系列第二卷,主要讲述了公元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印度的佛教,有很多填补空白的理论创新。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一、戒日王时代的佛教。讲述了七世纪印度佛教概况,戒日王的武功文治及其对佛教的弘扬,那烂陀的佛学,玄奘对唯识学的弘扬,法相与法性——中观与唯识的判教之异,甘露与毒药——中观与唯识之争,法称与佛教新因明。
二、金刚乘的全面发展与大乘佛教的合流。八世纪印度的政治格局与势力更替,《金刚大道场经》与秘密佛教的成立,《大毗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与真言道密法,《金刚顶经》与金刚界密法的兴起,《金刚顶经》与金刚乘密法的成立,密教行法的整合与科判,秘密经法的出现、应用与流传,秘密佛教中的观自在信仰与行法,《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所载不空罥索菩萨密法,文殊密法与《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中观学派的新变与发展,瑜伽唯识学之异说。
三、怛特罗佛教——无上瑜伽密法的兴起与繁荣。怛特罗经典的成立及其密法体系,密集教法的形成及传播,阎摩德迦教法的兴起与传承,呼金刚教法的经典与传承,胜乐教法的兴起与传承,诸部怛特罗教法拾遗。
四、六贤门时代之佛教。汉藏佛教求法,传译活动所见印度佛教之新变,时轮教法的兴起与传承,六贤门时代之佛教,阿底峡对印度佛教之集成与弘传,无畏作护及其后学,释迦吉祥贤时代佛教之星散,黑暗世纪里的佛教孑遗。
五、佛教的发现与复兴。发现印度佛教,神智学会与印度佛教复兴的先声,大菩提学会的佛教复兴之旅(上),早期佛教比丘,大菩提学会的兴佛之旅(下),现代佛教三大士,贱民与佛教——安贝卡领导下的佛教皈依运动,佛教作为文化与学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总序
- 绪言
- 第一章 戒日王时代的佛教
- 第一节 公元7世纪印度佛教概况
- 第二节 戒日王的武功文治及其对佛教的弘扬
- 第三节 那烂陀佛学
- 第四节 玄奘对唯识学的弘扬
- 第五节 法相与法性 ——中观与唯识的判教之异
- 第六节 甘露与毒药 ——中观与唯识之争
- 第七节 法称与佛教新因明
- 第二章 金刚乘的全面发展与大乘佛教的合流
- 第一节 公元8世纪印度的政治格局与势力更替
- 第二节 《金刚大道场经》与秘密佛教的滥觞
- 第三节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与真言道密法
- 第四节 《金刚顶经》与金刚界密法的兴起
- 第五节 《金刚顶经》与金刚乘密法的成立
- 第六节 密教行法的整合与科判
- 第七节 秘密经法的出现、应用与流传
- 第八节 秘密佛教中的观自在信仰与行法
- 第九节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所载不空罥索菩萨密法
- 第十节 文殊密法与《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 第十一节 中观学派的新变与发展
- 第十二节 瑜伽唯识学之异说
- 第三章 怛特罗佛教 ——无上瑜伽密法的兴起与繁荣
- 第一节 怛特罗经典的成立及其密法体系
- 第二节 密集教法的形成与传播
- 第三节 阎曼德迦教法的兴起与传承
- 第四节 呼金刚教法的经典与传承
- 第五节 胜乐教法的兴起与传承
- 第六节 诸部怛特罗教法拾遗
- 第四章 六贤门时代之佛教
- 第一节 汉藏求法、传译活动所见印度佛教之新变
- 第二节 时轮教法的兴起与传承
- 第三节 六贤门时代之佛教
- 第四节 阿底峡对印度佛教之集成与弘传
- 第五节 无畏作护及其后学
- 第六节 释迦吉祥贤时代佛教之星散
- 第七节 黑暗世纪里的佛教孑遗
- 第五章 佛教的发现与复兴
- 第一节 发现印度佛教
- 第二节 神智学会与印度佛教复兴的先声
- 第三节 大菩提学会的佛教复兴之旅(上)
- 第四节 早期佛教比丘
- 第五节 大菩提学会的兴佛之旅(下)
- 第六节 现代佛教三大士
- 第七节 贱民与佛教 ——安贝卡领导下的佛教皈依运动
- 第八节 佛教作为文化与学术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