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社会学家的锐利目光,探寻新一代香港人的思想结构和文化关怀。

内容简介

"许多人只把香港视为职业发展的中转站,无法真正进入与了解这座城市的脉络和肌理。

他们享受城市的一切便利,却刻意与这座城市保持着疏离,从来不和这里产生任何交集。
严飞的观察、写作深入到香港那些极富生活气息的市井角落,探寻香港的制度逻辑和公民意识生长的土壤。对八位香港文化人的访谈,透露出他们对于香港的热爱和意欲改变香港的愿望,以及在行动场域里聚集的巨大能量。"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我与香港
  • 第一辑 港城
  • 门槛上的人
  • 消失的石硖尾
  • 香港,一座输水管森林
  • 退步中的香港风格
  • 香港街头的这一泡尿
  • 李欧梵的拱廊研究计划
  • 香港风水的生意经
  • 从鱼翅捞饭到狮子山下
  • 第二辑 港人
  • 香港文化式微了吗?
  • 写专栏的香港文化人
  • 寻找香港的苏丝黄
  • 忘不了,忘不了
  • 糅杂的港日文化
  • 关锦鹏镜头中的香港侧影
  • 情色香港?保守香港人?
  • 自瓮中张望天地
  • 第三辑 港声
  • 韩丽珠:写作的孤独和自由
  • 邓小桦:一个灿烂的异数
  • 邓正健:社会批判下的香港棱角
  • 袁兆昌:挣扎之下的理想主义
  • 阿P:梦想照进未来
  • 潘诗韵:透过剧场创作去思考香港
  • Stella So:有趣的事物,长出脚来远走高飞
  • 沈旭晖:改变香港人的国际视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城市的张望》

    《城市的张望》这本书由作者的一系列专栏文章和对香港文化人士的访谈组成,本书最精彩和最主要的内容简单总结如下:首先,本书说到了内地人眼中的香港。混杂性是香港文化的重要传统,体现在城市面貌和城市文化上。香港的都市景观和建筑风貌,都受到经济因素的极大影响。不过,香港的城市文化,除了常提到的中环价值,还有《狮子山下》代表的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精神。这种根植于本地文化和身份的精神,是香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大魅力之处。其次,本书说到了香港人眼中的香港。香港是典型的商业社会,讲求效率和经济,但是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很多独立艺术作品都生存了下来,作品中的反叛精神和本土意识是很大的闪光点。其实,对于本土文化消亡的焦虑,并不是香港独有的现象,内地的大城市都有类似的问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变得千篇一律,如何才能树立一个独特的城市品牌,香港可能已经为北京、上海等地提供了一个参考答案。一方面是要重视本地的建筑文化遗产,讲好本地故事;另一方面,要始终为本地艺术家保留一片创作土壤,在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发掘出新的本土意义。书里引用的香港作家也斯的这一段话,值得所有城市市长们思考:“那些小路旁边的事物,那些没有放大登上头版的人,也许有他们值得听听的故事呢。” 总得有些人为本土文化做点什么,但如果环境许可,也总会有些人为本土文化做些什么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港城,港人,港声

      从港城、港人、港声叙述香港的文化。一个地方有人书写必有文化,无论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和发展,历史文化是由书写者保存下来的。我的家乡有谁在书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香港于西方之女性形象

        香港在西方人眼中的女性形象 Suizie Wong 让我颇为触动,这可能是长久对亚洲的征服感使然吧,就好像美国人眼中的日本依旧是潘潘...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