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8千字
字数
2017-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跟着作者,重新理解卢梭。
内容简介
“卢梭是启蒙思想家”,这是个充满现代理想主义的断语,会掩盖历史分析的诸多可能。他是旧制度、启蒙与革命时代的人,一个科学、迷信与伦理边界上的孤独者。生前他在变形,从启蒙哲学家到浪漫派,去世后又有两个卢梭,一个是生命意义的,一个是政治意义的。卢梭是现代解释学里的变形体,他的故事在历史的大时刻会有不同版本。18世纪的法国,制度、风俗与人心是打不破的循环,文字悬空,知识体系分裂,理想无力改观现实,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生存理性交叠。革命家要冲散一切,却时时有无力感。
目录
- 版权信息
- 人物介绍
- 前言
- 第一章 卢梭的病
- 第一节 不能回避的问题
- 第二节 急性间歇紫质症
- 第三节 补证与佐证
- 第四节 被害妄想症
- 第五节 理解卢梭
- 一、时代医学与误解的起源
- 二、自我理解的偏差
- 三、病痛与卢梭的历史境遇
- 第二章 1766年卢梭休谟之争
- 第一节 事件始末
- 第二节 天气、舆论与卢梭休谟之争
- 第三节 卢梭休谟之争与英法的卢梭形象
- 第四节 《忏悔录》的写作:情境与意图
- 一、“回忆录”或“忏悔录”
- 二、《忏悔录》手稿与卢梭休谟之争
- 三、《忏悔录》的写作背景
- 四、《忏悔录》与时代精神
- 第三章 卢梭与文学共和国
- 第一节 文学共和国的结构
- 第二节 文学共和国的主题
- 一、自然
- 二、理性
- 三、远方
- 四、科学
- 五、商业
- 六、农业
- 七、教育改革
- 八、公众或公共性
- 九、后代
- 十、荣誉
- 第三节 文学共和国的精神
- 一、乐观
- 二、进步论
- 三、追求真实
- 四、“我”或人的主体性
- 五、批判精神
- 第四节 卢梭进入文学共和国
- 第五节 1766年卢梭的转变
- 第六节 文学共和国的解体
- 第七节 萨德问题
- 第四章 法国革命时代的卢梭形象
- 第一节 卢梭进入革命话语体系的前奏
- 一、祭奠墓地与现代感性风格
- 二、健康问题与去世原因
- 三、重提卢梭休谟之争
- 四、作品整理与出版
- 第二节 1778—1782年:模糊的理解
- 第三节 1782—1789年:阅读潮流与道德争论
- 第四节 1789—1794年:夸张的神化与愤怒的沉默
- 第五节 1794—1799年:反击与妥协
- 第六节 卢梭与日内瓦:身后的荣耀
- 结论 卢梭变形记
- 一
- 二
- 三
- 附录 《卢梭通信全集》中的身体话语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二、外文文献
- (一)手稿档案
- (二)报纸杂志
- (三)17—18世纪作品
- (四)医学及医学史文献(外科医学、精神病学)
- (五)卢梭研究作品
- (六)旧制度研究作品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