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为什么“我”不只是我?认识基因、细菌和那些塑造我们的隐形力量。

内容简介

你了解自己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这本书将会颠覆你对自己的固有认知。

人们习惯于用乐观的话来安慰,比如:“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但这似乎并不现实。随着我们对遗传学、微生物学、脑科学等多个前沿科学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了解,我们不会再天真地以为所有事情都由自己决定。

是的,的确有隐形的力量在影响着我们。我们的行为和个性来自基因、微生物、潜意识和环境中的其他因素之间令人眼花缭乱的相互作用。

为什么我喜欢吃西兰花,而你很讨厌它?为什么有些人嗜酒如命,我却对它兴趣缺缺?为什么我离不开咖啡?为什么我不喜欢户外运动?为什么冬天我容易觉得难过?以及灵魂伴侣真的存在吗?当我们重新深入认识自己时,我们将会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想法,从而找到更快乐、更从容、更健康的全新自我。

这是一本人类行为学方面的普及读物,也是一本遗传学、微生物学方面的概览式入门读物。 很高兴认识“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认识真正的自己
  • 第1章 认识你的制造者
  • 第2章 认识你的口味
  • 第3章 认识你的食欲
  • 第4章 认识你的成瘾
  • 第5章 认识你的情绪
  • 第6章 认识你心中的恶念
  • 第7章 认识你的伴侣
  • 第8章 认识你的思想
  • 第9章 认识你的信念
  • 第10章 认识你的未来
  • 结语 认识全新的自己
  • 致谢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是谁?你有多深的认识?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290 本)📚📚《很高兴认识我》📚📕 科学家最近对我们人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知道的深刻、黑暗的秘密。你越了解真实的自我,就越容易驾驭生命之舵。而且通过了解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你将更好地了解那些与你不同的人。📕 研究进化心理学的科学家认为,实际上我们所有的行为都会受到某种方式的驱动,来寻找配偶和复制我们的基因。透过这个镜头,人类大部分的愚蠢行径成为焦点。人们对取巧占上风的伎俩、贪婪和权力的孜孜以求都蕴藏在我们的基因库中,许多人都无法抗拒。📕 被称作转录因子的蛋白质,通过是否与位于基因起始位置的、被称作启动子的 DNA 序列结合来控制基因的表达。转录因子决定基因开关是打开还是关闭,可分别作为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发挥作用。当你还是一个胚胎时,你由干细胞组成,这些干细胞具有分化成你体内任何类型的细胞的潜能。这种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胚胎干细胞的命运。📕 超级味觉者往往有更多的味蕾,你可以在圈中看到 30 个或更多。每个味蕾由约 50~150 个味觉受体细胞组成。有一个名为 TAS2R 的基因家族(恰如其分,它读起来像 “taster”—— 品尝家),使这些细胞上的味觉受体与食物或饮料中的分子结合。在这些分子进入我们的口腔并与味觉受体结合后,信号被传递到我们的大脑:“啊,里斯牌花生酱杯……” 或者 “哦,糟糕,是羽衣甘蓝!”📕 对辛辣食物具有高度耐受性的人,可以感谢同样帮助我们应对高温的基因。有一种名为 TRPV1 的基因,在我们的细胞表面合成一种可被物理热量激活的蛋白质受体。当热量融化这个受体的一部分时,它会向我们的大脑发送一条信息:该死,真热!📕 每个人的 CYP1A2 细胞色素氧化酶并非一致。大多数人在摄入咖啡因 15~30 分钟后就会感受到效果。咖啡因的半衰期约为 6 个小时。(半衰期就是身体消耗 1/2 咖啡因所需要的时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你可能不想在下午 6 点的晚餐中喝太多咖啡:当你试图入睡时,剩余的 50% 咖啡因会让你在午夜仍兴奋不已。)📕 科学家正在开发可规避侵入性的大脑植入 BCI 技术,该技术倾向于将电极栅放置在大脑表面 —— 脑皮层电图学(ECoG),或者做出更佳选择:放在头皮上 —— 脑电图学或 EEG。放置在头皮上的 EEG 电极就像一个泳帽,上面附有 100 多根可接入计算机的电线。这两种技术都可扫描更广泛的大脑活动,并尝试将这些模式转换为语音或动作,与读心术非常相似。📕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任何样子。先天与后天的巨大差异,使我们陷入了极为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差距,帮助每个人发挥最大的潜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认识我自己

      认识全新的自己不论你觉得自己多么平淡无奇,总会有人觉得你稀奇古怪。从我们的饮食到习惯再到信仰,人的个性真是多姿多彩。每个人都需要知道的深刻、黑暗的秘密。你越了解真实的自我,就越容易驾驭生命之舵。而且通过了解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你将更好地了解那些与你不同的人。随着年龄增长,更多的微生物从食物、宠物和其他人身上来到我们身体安营扎寨。新的研究表明,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在我们的肠道内游走,可能会对我们的食欲、情绪、个性等产生影响。不要谴责人们,让我们尝试理解他们。让我们尝试弄清楚他们为什么那样做。这比批评更有成效,也更有魅力。它孕育了同情、宽容和善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正认识自己

        从来没有在看一本书的过程中,始终是张大嘴巴,念念有词,哦,原来是这样!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