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9.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8千字
字数
2018-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比较完整地、多层次地还原温李诗风的本相。
内容简介
本书将“温李新声”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概念提出,并将其放在晚唐文学变局的大背景下,研究温李诗词创作中的新变因素,试图比较完整地、多层次地还原温李诗风的本相。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辅文
- 序
- 绪论 晚唐文学的变局
- 上编 古文和骈文
- 第一章 李商隐创作从古文到骈文的转变
- 第一节 李商隐早年学习古文的经历
- 第二节 李商隐对韩愈文道论的承与变
- 第三节 李商隐对元结文道思想的汲取
- 第四节 李商隐从古文到今体的转向
- 第五节 李商隐对今体和古文的复杂心态
- 第二章 李商隐的骈文理论与创作实践
- 第一节 “四六”名义源流考——以晚唐五代两宋为中心
- 第二节 “四六”形式的流变与李商隐的“四六”观
- 第三节 李商隐有关“好对切事”的论述与实践
- 第四节 李商隐四六以散济骈的艺术倾向
- 第三章 温庭筠的骈文创作
- 第一节 “三十六”名义源流考
- 第二节 温庭筠启与李商隐状的比较
- 第三节 后期“惟以哀矜为主”的风格特征
- 第四节 温庭筠四六的对仗和用典
- 中编 古体和近体
- 第一章 温李诸人学长吉体及其得失
- 第一节 李贺在中晚唐之际诗坛上的定位
- 第二节 温李学长吉体的得失
- 第二章 杜牧冶游七绝研究
- 第一节 晚唐绮艳风尚背景下杜牧冶游七绝的独特个性
- 第二节 杜牧早年的浪迹生活与冶游七绝“风流自赏”的特质
- 第三节 杜牧冶游七绝的寄托性质与对六朝风流的向慕
- 第三章 李商隐艳情诗研究
- 第一节 “艳”体溯源
- 第二节 李商隐艳情诗的风格类型
- 第三节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质
- 第四章 温李诗歌中的南朝主题
- 第一节 初盛唐诗歌中对“南朝”的追慕与想象
- 第二节 安史乱后咏史怀古诗中的南朝主题
- 第三节 李商隐诗歌中南朝主题的三个面向
- 第四节 温庭筠诗歌中的南朝主题
- 第五节 杜牧诗歌中的南朝主题
- 下编 乐府和词
- 第一章 温庭筠乐府诗的艺术渊源
- 第一节 温庭筠乐府与六朝乐府的渊源关系
- 第二节 温庭筠乐府的比兴引喻和双关手法
- 第三节 温庭筠乐府对太白的取法
- 第二章 温庭筠乐府与词的关系
- 第一节 温庭筠乐府与温词的浮艳风格
- 第二节 中晚唐浮艳风格在乐府体的渊源与发展
- 第三章 温庭筠风花词研究
- 第一节 “风花词”概念的提出和内涵
- 第二节 柔媚温丽的词风
- 第三节 风花词的浮艳风格与“风人体”
- 结语
- 参考书目
- 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