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用户推荐指数
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3千字
字数
2020-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读《汉字印象》,品“见字如面”,追寻汉字源流,触摸传统文化,彰显汉字魅力,回味文字逸趣。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普及文字学与文化学知识的通俗读物。
全书分为六章,围绕汉字源流和汉字文化两个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我国汉字的起源、构型特征、分类体系、古今演变脉络、文化内涵及其日常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结合文物材料、历史知识、学术观点、字例、用例以及相关的图片等,系统扼要地展现了汉字的古今承继关系和演变概貌,生动鲜明地揭示了中国传统的汉字文化内蕴、艺术审美追求和文字百变魅力,从妙趣横生的汉字运用现象中探求中国汉字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扑朔迷离:汉字的起源
- 第一节 汉字与汉语
- 一、为什么叫“汉字”
- 二、为什么有文字
- 三、独特的汉字
- 第二节 汉字起源的传说
- 一、仓颉造字
- 二、八卦说
- 三、起一成文说
- 四、结绳说
- 五、契刻说
- 第三节 汉字起源的考古资料
- 一、贾湖文化刻符
- 二、双墩文化陶器符号
- 三、仰韶文化陶器符号
- 四、马家窑文化陶器符号
- 五、大溪文化陶器符号
- 六、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
- 七、良渚文化刻符
- 八、二里头文化陶器刻符
- 九、殷商文化陶器刻符
- 十、小结:几何形刻画符号不是文字,象形刻画符号可能是文字的前身
- 第四节 汉字起源蠡测
- 一、图画也是一种原始的记事方式
- 二、汉字起源于图画
- 三、比甲骨文更早的汉字
- 四、早期中国可能存在不止一种文字
- 五、小结
- 第二章 源远流长:汉字材料概说与汉字形体演变
- 第一节 有册有典 ——文字的载体及分类
- 一、书写载体视角下的汉字分类
- 二、时代视角下的汉字分类
- 三、字体视角下的汉字分类
- 四、形成方式视角下的汉字分类
- 第二节 王室档案 ——商代文字
- 一、商代甲骨文
- 二、商代金文
- 三、商代其他文字材料
- 第三节 贵族狂欢 ——西周文字
- 一、西周甲骨文
- 二、金文
- 三、西周陶文
- 四、西周玉石文字
- 第四节 和而不同 ——春秋文字
- 一、金文
- 二、玉石文字
- 三、春秋文字的地域特色
- 第五节 文字异形 ——战国六国文字
- 一、战国文字的发现
- 二、齐系文字
- 三、燕系文字
- 四、晋系文字
- 五、楚系文字
- 第六节 书同文字 ——秦系文字
- 一、秦文字的资料
- 二、小篆与隶书
- 第七节 一脉相承 ——汉以后的文字
- 一、汉隶
- 二、草书
- 三、行书
- 四、楷书
- 第八节 源远流长 ——概说文字发展脉络
- 一、简化
- 二、繁化
- 三、规范化
- 第三章 博大精深:汉字结构的基本类型
- 第一节 六书非“书” ——汉字构形概说
- 一、传统的六书理论
- 二、六书非造字之本
- 三、三书说
- 第二节 望文生义 ——象形字
- 一、象形字的产生
- 二、象形字的分类及举例
- 第三节 有点不同 ——指事字
- 指事字举例
- 第四节 比类合义 ——会意字
- 一、会意字意义合成的方式
- 二、会意字的分类及举例
- 第五节 有借无还 ——假借字
- 一、词无假借,字无引申
- 二、本字和假借字
- 三、假借字举例
- 第六节 有声有色 ——形声字
- 一、形声字的产生
- 二、形旁和声旁
- 三、甲骨文形声字举例
- 第四章 字里乾坤:汉字本体所蕴的传统文化
- 第一节 汉字与日常生活
- 一、衣
- 二、食
- 三、住
- 四、行
- 五、用
- 第二节 汉字与人伦观念
- 一、氏族
- 二、繁衍
- 第三节 汉字与社会经济
- 一、农业
- 二、养殖
- 三、渔猎
- 四、工商业
- 第四节 汉字与文教卫生
- 一、文化教育
- 二、医疗卫生
- 第五节 汉字与宗教信仰
- 一、宗教信仰
- 二、祭祀
- 第六节 汉字与国家统治
- 一、政治
- 二、军事
- 三、兵器
- 四、刑法
- 五、奴隶
- 第五章 洵美且异:汉字书法之美
- 第一节 善书不择笔 ——汉字书法
- 一、笔墨之美
- 二、书法艺术
- 三、中国古代的书法
- 第二节 别是一番滋昧在心头 ——晋以前的墨书
- 一、战国以前的墨书
- 二、战国时期的墨书
- 三、秦朝时期的墨书
- 四、两汉时期的墨书
- 第三节 “图腾” ——商周先民的族徽
- 一、族徽的概念
- 二、族徽文字的特点
- 三、族徽文字的分类
- 四、族徽文字的意义
- 第四节 雕虫小技 ——变幻莫测的鸟虫书
- 一、鸟虫书的起源
- 二、鸟虫书的定义
- 三、鸟虫书的构形特点
- 四、鸟虫书的发展
- 第五节 刀走凌云志 ——玺印
- 一、历代玺印
- 二、篆刻技法
- 三、篆刻艺术的发展
- 四、当代篆刻艺术
- 第六章 妙趣横生:文字的使用
- 第一节 缺文改字 ——避讳
- 一、避讳的概念
- 二、避讳的发展历程
- 三、避讳产生的原因
- 四、避讳的方式
- 五、避讳的种类
- 六、避讳的影响
- 第二节 合文叠字 ——趣昧字漫谈
- 一、甲骨文合文
- 二、金文合文
- 三、其他古文字合文
- 四、合文的艺术运用
- 第三节 说文解字 ——字谜、谶语、测字
- 一、字谜中的汉字运用
- 二、谶语中的汉字运用
- 三、测字中的汉字运用
- 第四节 咬文嚼字 ——对联、回文诗
- 一、对联
- 二、回文诗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重庆大学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9大教材出版中心之一,是教育部直属的“985”“211”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入选“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是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依托历史久远的“双一流”综合性高等学府重庆大学的学科优势,在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发展壮大,在艰苦中创业,在改革中奋进,在竞争中发展,形成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