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经典著作《汉书》的文本形成与传播做了系统梳理和全面研究,其解读兼有文学和史学双重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考察了《汉书》文本的形成与早期传播,努力探求文本背后知识与权力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尝试获得关于《汉书》的一种系统性和整体性理解。

作者认为,《史记》与《汉书》确立了帝制时代中国历史写作的基本范式,但二者又有根本的不同。司马迁《史记》颇以《春秋》自比,洋溢着个人情怀与批判精神;班固《汉书》则是以“文章”颂美汉室之“成功”,对皇权积极配合。汉代以后,《史记》、《汉书》为代表的“正史”开始取代“正经”,成为帝制时代王朝制作的典范。

在这一经史范式的转换中,《史记》因其不尽符合统治者的需要而被有意忽略,《汉书》则以其在现实考量与历史写作之间灵活的把握获得皇权的青睐,遂成为新的“帝典”范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出版説明
  • 绪论
  • 一 经传汉事:《汉书》文本的形成
  • 二 共识与共谋:作为王朝史学的《汉书》
  • 三 帝典:经史范式的转换
  • 四 比肩五经:《汉书》的经典地位
  • 五 自由与秩序:中国史学传统中的两种力量
  • 上编
  • 第一章 《汉书》编撰前史
  • 一 零散的诸家“续《太史公书》”
  • 二 班彪《史记后传》的整齐化
  • 第二章 从冲突到合作:政治影响下的班固《汉书》
  • 一 永平五年的风波与“中兴纪传”的写作
  • 二 永平十七年(74)明帝的干预
  • 三 建初七年(82)班固所上《汉书》面貌之推测
  • 四 《汉书》的续补与署名
  • 第三章 包举一代:《汉书》的文本世界
  • 一 广采博鉴:《汉书》的材料来源
  • 二 纂组成文:《汉书》的编撰方法
  • 三 有关《汉书》编撰的两种异闻
  • 第四章 《汉书》的政治观念与文本权力
  • 一 周汉一脉:西汉王朝的历史定位
  • 二 盛衰之变:西汉历史的演进线索
  • 三 “双轨制”:两汉历史的衔接问题
  • 第五章 昭著汉德:《汉书》的历史使命
  • 一 两汉之际的史学趋向
  • 二 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工具
  • 三 遮蔽:历史书写的另一面
  • 第六章 构建与认同:《汉书》的中古传播
  • 一 汉晋之间的广泛流布
  • 二 东晋南北朝传播的南盛于北
  • 三 隋唐时期的繁荣局面
  • 第七章 中古时代的《汉书》注释传统
  • 一 从“音义”到“集注”
  • 二 《汉书》学的南北分流与绾合
  • 三 集大成的《汉书》颜注
  • 下编
  • 班彪班固父子年谱
  • 引言
  • 凡例
  • 正文
  • 主要参考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