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历史学家汤因比的环球游记。

内容简介

1956年2月至1957年8月,汤因比夫妇在退休后进行了为期17个月,针对三大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环球旅行,本书即是他这次旅行的游记。

与一般的游记不同,本书并非有关这次旅行的连续记述,而是以汤因比独特的见解和他对世界历史、地理和宗教生活的深刻理解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系列值得重视的扫描式记述。对汤因比其他一系列著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引人入胜的补充,不仅处处体现出汤氏独特的历史智慧,而且是对20世纪50年代当时一部分世界的珍贵记述。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序言
  • 1 卡塔赫纳
  • 2 厄瓜多尔
  • 3 秘鲁的人与水
  • 4 普加托里奥
  • 5 阿雷基帕
  • 6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
  • 7 印加之地
  • 8 马丘比丘
  • 9 热带雨林
  • 10 北岛
  • 11 热带地区的澳大利亚
  • 12 难窥真容的大陆
  • 13 跨越大陆
  • 14 熠熠生辉的荒原
  • 15 跨越分界线
  • 16 各宗教睦邻友好之地
  • 17 婆罗浮屠
  • 18 希望之岛
  • 19 东南亚的中华潮
  • 20 越南半壁江山掠影
  • 21 乐天达观的马尼拉
  • 22 重访香港
  • 23 日本的过去与未来
  • 24 日本的宗教前景展望
  • 25 北海道
  • 26 人树之战
  • 27 吴哥
  • 28 泰国掠影
  • 29 缅甸掠影
  • 30 老法师
  • 31 动物权益
  • 32 印度新版图
  • 33 角力次大陆
  • 34 印度农民的觉醒
  • 35 印度的河流
  • 36 印度的庙宇
  • 37 印度的城堡
  • 38 锡兰六日
  • 39 斯拉瓦纳比尔戈拉
  • 40 阿姆利则和拉合尔
  • 41 犍陀罗
  • 42 消弭的边境
  • 43 摩亨约达罗和哈拉帕
  • 44 从卡拉奇一跃前往贝鲁特
  • 45 绕游以色列
  • 46 博福特堡
  • 47 浩兰和德鲁兹山
  • 48 亚喀巴
  • 49 圣塞尔吉乌斯和圣西缅
  • 50 黎巴嫩山及其诡秘莫测的姊妹
  • 51 德鲁兹派
  • 52 渐盈的新月
  • 53 亚述之所以然
  • 54 纳贾夫
  • 55 至上坦途
  • 56 安娜希塔女神
  • 57 伊朗隐秘的山谷
  • 58 伊斯法罕
  • 59 参差多态之地
  • 60 法尔斯省诸都
  • 61 伊朗苍翠的北方
  • 62 苏丹尼耶的圆顶建筑
  • 63 雪松林
  • 64 国王和精灵
  • 65 美式的特里波利斯
  • 66 不可思议的城市
  • 67 胡富夫的园圃
  • 68 魂牵巴勒斯坦
  • 69 加沙地带
  • 70 毗斯迦三眺
  • 71 约旦的城市
  • 72 骇人的倭马亚家族
  • 73 旅程的终点
  •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行程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从东方到西方:汤因比环球游记》。“和人当面接触交流,亲眼目睹风光景色,比形形色色连篇累牍的印刷物、照片和地图都更有所值。旅途虽舟车劳顿,却大有收获,我们归来时所携回的新结友谊和新鲜知识,将是我们余生的宝贵财富。”— 汤因比环球旅行是多少人一生的愿望,因为旅行是认知这个世界的直接的方式。凡尔纳的《环游世界八十天》,汤因比的《从东方到西方》,罗杰斯的《一个风险投资家的环球旅行》都是环球旅行的题材,凡尔纳和汤因比的旅行时间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个世界刚刚结束剧烈动荡、百废待兴的年代,而罗杰斯则是在千禧年来临之际发生的,那也是一个人类刚刚踏入互联网时代的节点,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三个人的线路也有不同,凡尔纳从西向东(因为他的作品我还没有读过,细节不得而知),汤因比直接从伦敦飞到加勒比地区,然后一路南下贯穿南美洲,再到大洋洲,重头戏放在亚洲,从东方到西方,完成了环球之旅。罗杰斯则是从欧洲一路南下到中东,顺着尼罗河南下非洲,从东非沿着中亚到中国,从东南亚经大洋洲到南美,进而北美再到俄罗斯,返回欧洲。相同的是三个人的起点都是伦敦,伦敦在二十世纪中期以前的 “世间中心” 的地位深深的印入了人们的脑海,罗杰斯的理由却有不同,他是因为伦敦是 “格林尼治时间” 的零点,是经度的零点,是环球旅行地理位置的科学起点。本书作为一本成功的、令读者满意的环球旅行游记,皆因作者渊博的知识体系、深刻的洞察世事的能力,呈现出了这个世界多元的文化、宗教、历史、地理风貌,让读者不需要身体力行,即可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正所谓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本书开启了游记的新范式:无论你身体入地狱,还是眼睛上天堂,必须带着自己的思想去感受和理解每一片土地,以及生活在、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汤因比作为一名造诣深厚的历史学家,对每一片土地上的故事早就 “胸有成竹”,他的这次环球之旅无非就是他利用退休后的晚年时光来查验一下他的大历史架构。一圈逛下来,他轻松的将人类文明的缘起缘落在地理版图上勾勒出来了,并且清晰的在应有的地方标记了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将历史结合地理进行传播,寓教于乐,幸哉乐哉!如果没有故事,没有文化的积累,即使是堆积如山的照片和风景,那样的游记也不过是隔靴搔痒,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罗杰斯没有顶级风投家的阅历和经验,他的游记也就只是一个土豪老头带着新娶的小媳妇进行的一次 “凡尔赛” 旅游。多读书,多思考,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代入生活的任何一个场景,那些本身平淡无奇的事情就将变得深刻而有趣起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1956 年至 1957 年,汤因比夫妇在退休后进行了为期 17 个月、针对三大洲、近 20 个国家和地区的环球旅行。本书并非有关这次旅行的连续记述,而是以汤因比独特的见解和他对世界历史、地理和宗教生活的深刻理解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系列值得重视的扫描式记述。跟着汤因比的足迹,从伦敦出发,分别经过厄瓜多尔、秘鲁、印加岛屿、新西兰、澳大利亚、越南、菲律宾、香港、日本、印度和中东国家。跟随历史大师的足迹,领略东西文化差异之美。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