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直被误解的巧克力,居然是人类文明的缩影。北大师生倾力打造,解读美食巧克力的前世今生。

内容简介

本书从3000多年前的南美洲讲起,17世纪巧克力开始在欧洲皇室贵族中掀起第一波浪潮,后来甚至引起了清朝康熙皇帝的兴趣。可可在这一进程中也变身成为含糖、含牛奶的香甜饮品,皇室贵族的体面社交符号。

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人才和技术把可可拉下神坛,随着世界上第一块固体巧克力的面世,以机器量产的巧克力为代表的第二波浪潮到来。

当市场被包装华丽、口味甜腻的巧克力充斥时,就有那么一些匠人,通过制作健康超级可可和巧克力食品,解决富裕生活下的健康、美体和环保问题,利用从可可豆加工成巧克力(Bean-to-Bar)运动引领着第三波巧克力浪潮。翻开书,手边放上一块黑巧克力或者一杯热可可,开启巧克力探索之旅吧。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推荐序
  • 第一站 原点:可可
  • 1.1 神食之树
  • 1.2 可可树与可可豆
  • 1.3 从可可豆到可可膏
  • 1.4 从可可膏到巧克力
  • 第二站 起点:玛雅与阿兹特克
  • 2.1 远古可可豆
  • 2.2 作为货币的可可豆
  • 2.3 神的祭品
  • 2.4 医疗用途
  • 第三站 来自海的对面——地理大发现中的巧克力
  • 3.1 哥伦布的可可缘
  • 3.2 贵族小众品
  • 3.3 从美洲到非洲
  • 3.4 食物还是药物
  • 第四站 巧克力来到欧洲
  • 4.1 可可饮料的统治时期
  • 4.2 压榨出真知的可可粉
  • 4.3 从可可粉到巧克力
  • 第五站 美味工业革命——瑞士传统
  • 5.1 巧克力风云谱
  • 5.2 巧克力中的元老与新贵
  • 第六站 巧克力新大陆
  • 6.1 让巧克力生产者也能吃到巧克力
  • 6.2 糖衣不仅裹炮弹
  • 6.3 好时巧克力镇
  • 第七站 再出发——第三波巧克力浪潮
  • 7.1 第三波浪潮已经来到
  • 7.2 得天独厚的比利时
  • 7.3 跨界创新的美国
  • 7.4 口味先行的新浪潮
  • 第八站 巧克力进入中国
  • 8.1 从绰科拉、炒扣来到朱古力
  • 8.2 巧克力之战
  • 8.3 金帝巧克力的成与败
  • 8.4 高端化与第三波浪潮在中国并行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