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我国著名报人、小说家包天笑回忆录。

内容简介

包天笑幼年家道中落,就读于表姊丈朱静澜处和二姑夫尤巽甫处。可谓之凡人,但他却不流俗,非凡超群。转徙逃难的痛苦使他倍加用功,博览群书,靠自学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了维持生计,他17岁即开门授徒,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1894年,考取了秀才。

1900年与友人合资在家乡开办了东来书庄,并自任经理,尔后又集资发行《励学译编》;1901年,他创办了《苏州白话报》,内容以政论、新闻为主。文字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深受欢迎。1908年,他加入江苏教育学会。25岁时,包天笑经人推荐去江苏候补道员蒯光典家任家庭教师,次年,受蒯光典的委托在沪筹备金粟斋译书处,先后在启秀编辑局、广智编译所、珠树园译书处任职。

1906年,他31岁时正式移居上海,开始主编和编辑了许多有影响的刊物,如《小说时报》《妇女时报》《小说大观》《小说画报》等。他受聘为明星电影公司编剧,又创作了数部电影剧本,撰写了多篇影评剧评。1909年加入南社,在南社第三次雅集上,当选为庶务。1936年,61岁的包天笑与鲁迅、郭沫若、沈雁冰等共同署名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七七事变”后,积极为《申报》《南京晚报》撰稿。

1947年,包天笑由上海去台湾居住,次年赴香港。1973年,包天笑在香港法国医院病逝,享年98岁。

目录

  • 版权信息
  • 《钏影楼回忆录》序
  • 自序
  • 缘起
  • 我的母亲
  • 上学之始
  • 上学以后
  • 我的父亲
  • 三位姑母
  • 我的外祖家
  • 自刘家浜至桃花坞
  • 中落时代
  • 儿童时代的上海
  • 延师课读
  • 记姚和卿先生
  • 我的近视眼
  • 儿童时代的娱乐
  • 坐花船的故事
  • 在新年里
  • 我的拜年
  • 自桃花坞至文衙弄
  • 记顾九皋师
  • 桃坞吴家
  • 扶乩之术
  • 出就外傅
  • 记朱静澜师
  • 读书与习业
  • 小考的准备
  • 考市
  • 县府考
  • 院试
  • 观场
  • 读书与看报
  • 自文衙弄至曹家巷
  • 面试
  • 父亲逝世之年
  • 父亲逝世以后
  • 适馆授餐
  • 订婚
  • 进学
  • 入泮
  • 记徐子丹师
  • 求友时代
  • 西堂度曲
  • 外国文的放弃
  • 东来书庄
  • 木刻杂志
  • 译小说的开始
  • 苏沪往来
  • 烟篷的故事
  • 名与号
  • 钏影楼
  • 结婚
  • 初到南京
  • 记蒯礼卿先生
  • 在南京
  • 金粟斋译书处
  • 金粟斋时代的朋友
  • 重印《仁学》
  • 金粟斋的结束
  • 巡游译书处
  • 回到苏州
  • 吴中公学社
  • 重帏弃养
  • 葬事
  • 到青州府去
  • 记青州府中学堂(一)
  • 记青州府中学堂(二)
  • 青州风物
  • 青州归来
  • 移居上海之始
  • 新闻记者开场
  • 在《小说林》
  • 息楼
  • 女学校教书
  • 女学生素描
  • 《时报》的编制
  • 集会结社
  • 编辑杂志之始
  • 还乡三事
  • 一天的临时记者
  • 编辑小说杂志
  • 在商务印书馆
  • 记余觉沈寿事
  • 春柳社及其他
  • 《时报》怀旧记(上)
  • 《时报》怀旧记(下)
  • 回忆狄楚青
  • 日本之游
  • 参观《朝日新闻》
  • 记上海《晶报》
  • 自序
  • 关于《留芳记》(上)
  • 关于《留芳记》(下)
  • 辛亥风云(一)
  • 辛亥风云(二)
  • 辛亥风云(三)
  • 辛亥风云(四)
  • 记上海《立报》
  • 回忆毕倚虹(一)
  • 回忆毕倚虹(二)
  • 回忆毕倚虹(三)
  • 回忆邵飘萍(上)
  • 回忆邵飘萍(下)
  • 《时报》小纠纷
  • 路劫记
  • 我与电影(上)
  • 我与电影(下)
  • 护花律师
  • 上海律师群像
  • 痴官王引才
  • 缀玉轩杂缀
  • 姚玉芙一故事
  • 东方饭店杂事秘
  • 铁门小住
  • 军阀时代赌与嫖
  • 记丙子同庚会
  • 神童易顺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道善文化

道善文化成立于2016年,依托母公司北京爱智达人科技教育公司的出版资源,致力于中国传统经典,以及文学、历史、艺术等优秀人文内容的出版与发行推广。 公司先后与东方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与中信出版集团开展更加密切的总发行合作。已出版过的系列作品计有:《王鼎均散文系列》12册、《刘君祖的易经世界》(22种)、王溢嘉的“周边文丛”(20种)、《民国人物小传》(20种)(上海三联)、蒋勋说文学之美系列(5种)、蒋勋说红楼梦系列(8册)、爱新觉罗.毓鋆讲经典笔记系列(20种)、吴怡的我在美国讲中国哲学系列(20种)、何寄彭教授主编的《华夏之美》系列(1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