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8千字
字数
2019-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普利策获奖记者历时两年追踪报道,记录一个开了85年的工厂倒闭后人们的故事。一个关于失业、抉择和艰难复兴的经典样本。
内容简介
2008年12月23日,圣诞节前两天,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旗下历史最悠久的装配厂简斯维尔走到了最后一刻。9000多名员工走出装配厂,大门挂上了锁链,工厂里一片漆黑。这家开了85年的工厂的关闭,并没有让简斯维尔停下脚步。虽然它看起来完好无损得惊人,但变化已悄然发生。住宅区的街上挂出许多“代售”的牌子,市中心的大道上开张了数家经营贷款业务的网点,提供慈善资助的家庭中心不断扩张。
从普通的工人到工厂的管理者,从他们的父母到孩子,从学生到老师,从商人到政客,从便利店、电影院、加油站到房地产中介机构,所有人、所有组织都被“失去的工作”这个巨大旋涡卷入和吞噬。 接下来发生的故事,被艾米·戈德斯坦完整地记录了下来。作为曾经获得过普利策奖的她,并没有记录震荡之后的直接冲击,而是用了几年的时间,采访简斯维尔的工人、商人、学校、政客、慈善组织,调阅大量资料,对这个小城和小城居民的故事,以及工厂关闭给他们带来的冲击,进行了长期观察和追踪。
这就是本书的故事。当地处美国中心地带的一个工业城镇的主要工厂关闭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当一个具有“敢干”精神的城市试图重新振作起来时,又发生了什么。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语
-
推荐序 一座小城折射美国的兴衰
-
序
-
登场人物
-
第一部 2008
-
第1章 电话响了
-
第2章 鲤鱼正在主街游泳
-
第3章 克雷格
-
第4章 退休派对
-
第5章 8月的转变
-
第6章 文艺复兴中心
-
第7章 妈妈,你会怎么办呢
-
第8章 “当一扇幸福之门关闭,一定会开启另一扇”
-
第9章 派克密室
-
第二部 2009
-
第10章 罗克县5.0战略
-
第11章 第四次告别
-
第12章 竞标战
-
第13章 索尼克的加速度
-
第14章 一个工会人该做什么
-
第15章 黑鹰技术学院
-
第16章 优等生
-
第17章 一项计划和令人沮丧的信号
-
第18章 节日食物募捐活动
-
第三部 2010
-
第19章 派克笔公司的最后一天
-
第20章 成为吉卜赛人
-
第21章 家人比通用汽车更重要
-
第22章 荣誉生
-
第23章 白宫的人来镇上的这天
-
第24章 2010年劳动节集会
-
第25章 16:49计划·上
-
第26章 我们再想办法
-
第27章 希望礼袋
-
第四部 2011
-
第28章 乐观大使
-
第29章 和惩教官的工作截然不同
-
第30章 这就是民主
-
第31章 简斯维尔时间
-
第32章 骄傲和恐惧
-
第33章 2011年劳动节集会
-
第34章 发现密室
-
第35章 晚班之后
-
第36章 伍德曼的深夜
-
第五部 2012
-
第37章 阳光计划
-
第38章 简斯维尔的吉卜赛人
-
第39章 慈善的鸿沟
-
第40章 吉卜赛的孩子
-
第41章 罢免选举
-
第42章 一个艰难的夏天
-
第43章 候选人
-
第44章 2012年劳动节集会
-
第45章 空药瓶
-
第46章 女人圈
-
第47章 第一次投票
-
第48章 健康网
-
第49章 再次失业
-
第六部 2013
-
第50章 两个简斯维尔
-
第51章 夜间驾驶
-
第52章 工作机会起起落落
-
第53章 16:49计划·下
-
第54章 杯子满了一半以上
-
第55章 周末的毕业典礼
-
尾声
-
致谢
-
附录I 罗克县调查的结果与解读
-
附录II 职业培训分析的结果和解读
展开全部
从一个锈带典型样本看美国大选
周末一口气读完了顾衡老师推荐的这本书,用了 6 个多小时,现在来交作业说说读后感~1. 简斯维尔,是著名摇摆州 —— 威斯康星州罗克县下一个小城市,人口约 6.3 万,距离州首府麦迪逊不远,是罗克县政府所在地。从规模上看,简斯维尔顶多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小镇吧,或者是城区中一个派出所的辖区~尽管是这么小的地方,却是从林肯开始,历任总统及候选人拉选票时的必经之地,还出过副总统候选人。当地有两个支柱产业 —— 通用汽车、派克钢笔,简斯维尔居民的生活与此息息相关。一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中,男生高中毕业后,以能追随父亲的脚步,进入通用汽车工作为荣,女生则选择像妈妈一样,在派克钢笔生产线工作,这样就能过上体面的生活,甚至成为中产阶层。结婚生子攒够了工龄拿退休金,简斯维尔人过去几十年,都是这样循规蹈矩的生活。但是到了 2008 年底,美好生活戛然而止。链主企业通用汽车主体营收规模缩水超 20%,股价暴跌至历史最低点,直至申请破产保护,为了降低成本缩减多地产能并大规模裁员,包括简斯威尔。于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下,当地围绕汽车装配形成的上游链条上的企业,一个个陆续关停并转。雪上加霜的是,另一个支柱 —— 派克笔,也关停了最后的生产线。此时的简斯维尔走向至暗时刻,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正在形成的典型锈带样本。2. 我们同样特别熟悉的吴军老师,在推荐序中说,读完这本书,就能理解 2016 年大选中,为什么广大选民把政治素人特朗普推上总统宝座,而抛弃了建制派希拉里?同样的逻辑,读完这本书也可以推测出,特朗普 2020 年连任失败的部分原因。书中有个故事:威斯康星州长(共和党人)初次参选时,曾承诺会在第一个任期内增加 25 万个工作岗位。在他宣誓就任州长一年半后,工作岗位增长不超过 3 万个。于是引起简斯威尔选民的不满,并举行罢免游行,其实当地共和党支持者更多。说明选民的耐心是有限的,毕竟关系到他们生计,刻不容缓,不管你是谁,也不管是哪个党派,老百姓只看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所以州摇摆不定,是因为选民集中的在红蓝间切换。3. 建制派为什么会在 2016 年失去人心?书中第一个出场的议员保罗・瑞安,祖居简斯维尔的门阀子弟。听到当地生产线被关停消息时,想到 1800 名面临失业的工人及背后家庭的未来,他曾对着通用汽车 CEO 怒吼表达不满,并致力于为家乡人民的生计奔走。但是当他调任美国联邦预算委员会工作时,考虑的已经变成如何为政府减少预算赤字,而不是怎么给家乡更多的财政扶持。ps. 当年伯南克、保尔森、盖特纳的救市计划,也是遭到联邦预算委员会的多番阻拦。尽管从 2008 年起,简斯维尔一直在风雨中飘摇,像保罗・瑞安这样的建制派官员,仕途并不受影响,一路平步青云到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家乡的资产也没有受影响。所以作者形象的将这种现象定义为:两个简斯维尔建制派是一种何不食肉糜般的理性存在,不可能一直跟底层人民共情,后者也不会寄希望于建制派身上。另一个书中没有说,但是很重要的问题:谁该为简斯维尔的产业没落负责?
经济危机中的清明上河图
难得的非虚构全景图,最感动的是第五十一章,那是一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看到了美国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与沿途的时代变迁,宛如时光隧道,对比《乡下人的悲歌》改编的电影,那个牢牢抓住自己命运的副总统候选人与他千疮百孔的家庭,这本书有清明上河图般细致入微的刻画,芸芸众生的奋斗、挣扎… 政客们偏狭的视角… 还有社会生态的活力…
简斯维尔离我们并没有多远
这个月把《简斯维尔》读完了,这本书透露着一股学术范。作者以 08 年金融危机前后罗克县 - 一个通用汽车生产重镇为背景讲述了几代简斯维尔人围绕着通用汽车起家、发迹、辉煌然后落幕的故事,虽然关于简斯维尔的人和事距离我们长达十几年之久,经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后放到当前经济背景下对我们又能起到足够的参考借鉴作用。书中几乎全镇大多数人都在通用的装配厂工作,他们时薪高达 20 多美元,有自己的工会。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简斯维尔前后三代人都以在通用工作为生,没有想过通用汽车有一天会离他们而去。虽然大衰退时期通用汽车有过短暂停摆,但很快还是回来了。而 08 年这次的金融危机让罗克县人永远的失去了通用汽车工厂,镇子上的大部分人的生活因此也彻底被改变,他们有的回归学校重新学习其他技能,有的家庭为了房贷和维持家庭基本开销,去了隔壁州的通用汽车工厂;他们每周往返 300 公里,被称为通用的 "吉卜赛人"。说实话我听到这本书时,已经有充分的预期「美国铁锈带」几个州在 08 年金融危机前后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当作者把几个家庭在五年时间内的生活变迁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这种触动感是如此的真实且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在通用工作十几年且时薪 20 多美元的家庭,会因为这家公司的突然离开而突然陷入没钱购买生活必须品的地步,甚至很多小孩无家可归。这也是这本书的好看之处,所以我称它为充满了学术范,在文末看了作者的介绍,他是《华盛顿邮报》特约撰稿人,因为《简斯维尔》项目请了三年停薪休假,专门来到简斯维尔调研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书中核心的比对数据则是作者和美国几所大学学者们合作的成果。用来说明金融危机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包括人均收入,失业率,犯罪率等。甚至他们原来为之自豪的慈善捐赠在大家收入锐减后,都变得难以为继。需要帮助或者受捐者的激增和捐赠者因为失业、收入下降锐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通用离开第五年后罗克县新增工作岗位和人均收入仍未有好转迹象;政治方面他们罗克县人则从民主党开始慢慢转向了共和党。简斯维尔也分裂成了两种简斯维尔,一种是书中以玛丽为首的带领的《简斯维尔 4.0》项目发起者,他们对简斯维尔的未来充满希望;而就业中心负责人和普通工人则看不到任何希望。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他们收入均无法回到从前,资产(例如房产) 也在大幅缩水。之所以说这本书很好看,是因为它也部分反应了我们当前的状况。从我的视角来看则尤为明显。我工作的前几年,对未来乃至中国经济充满了无限信心;23 年之前完全没想过杭州这样人口净流入城市,房价竟然也会跟着下跌。充满了幽默感的幸运点是杭州的房价下跌程度至少是按百分比来的,其他二三线城市则是按照倍数来下降的。17 年前简斯维尔人面临的经济和工作困境,某种程度上已经降临至我们周围。拿 24 年来说我生活的村庄因为大多数出去务工都是泥瓦工、电工和木工,过去几十年的时间他们见证了中国房地产的崛起,有做不完的工作,所以我们老家村庄的房子我成长的前后二十年至少大规模重建了两轮,第一轮是我小学初中期间由瓦房升级成小洋房;最近几年从原来涂料或者水泥外墙的洋房升级成了更高级的石材、真石漆外立面的新一代住宅,有的直接在城里和务工地买了商品房。据我了解从去年开始村里工作人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中很多人突然没有了工地上的工作,家装行业的工作机会也大幅下降,有的干脆待业在家。虽然生活不至于像美国失业者那样,这点倒是中国人储蓄意识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房产投资对他们的影响比起美国同阶层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过去的三年里绝大多数中国普通老百姓都经历了资产的缩水,很多我村里父辈们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因为在大城市郊区买房投资,一个经济周期就让他们十来年的收入化为乌有。曾经他们和我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房价永远在涨。现在他们慢慢开始回归现实,至少开始接受房价下降的现实。当然他们因为习惯了常年离家离开孩子的生活,倒是不觉得离家几百公里工作是一件痛苦且难以接受的事情,这点和书中迈克和马特不太一样。从个人角度这本书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教训,第一点是对于我这种天生的乐观主义者来说需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现阶段的高时薪仅代表当前某个周期的时间,它无法保证未来一直会是这样。这是简斯维尔乃至美国普通工薪阶层身上最大的问题,他们以为进了通用工厂就可以拿到 “铁饭碗 ",做出此判断的依据可能是他们的父辈和祖父辈都是在通用退休,并且享受着高额的退休金。第二条是对于资产的处置,需要有一定的理财能力。作者在书中长期跟踪的几个家庭均没有合格的理财意识,他们通过休假或者汽车等高额消费花光每月工资,因为" 铁饭碗 " 让他们误以为工作会一直在,工资也会一直有,并且有高额的退休金和医保。当美好的未来和意外以非预期情况乱序而至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可能是突陷赤贫,甚至家庭破产。
- 查看全部12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