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从一个锈带典型样本看美国大选
周末一口气读完了顾衡老师推荐的这本书,用了 6 个多小时,现在来交作业说说读后感~1. 简斯维尔,是著名摇摆州 —— 威斯康星州罗克县下一个小城市,人口约 6.3 万,距离州首府麦迪逊不远,是罗克县政府所在地。从规模上看,简斯维尔顶多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小镇吧,或者是城区中一个派出所的辖区~尽管是这么小的地方,却是从林肯开始,历任总统及候选人拉选票时的必经之地,还出过副总统候选人。当地有两个支柱产业 —— 通用汽车、派克钢笔,简斯维尔居民的生活与此息息相关。一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中,男生高中毕业后,以能追随父亲的脚步,进入通用汽车工作为荣,女生则选择像妈妈一样,在派克钢笔生产线工作,这样就能过上体面的生活,甚至成为中产阶层。结婚生子攒够了工龄拿退休金,简斯维尔人过去几十年,都是这样循规蹈矩的生活。但是到了 2008 年底,美好生活戛然而止。链主企业通用汽车主体营收规模缩水超 20%,股价暴跌至历史最低点,直至申请破产保护,为了降低成本缩减多地产能并大规模裁员,包括简斯威尔。于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下,当地围绕汽车装配形成的上游链条上的企业,一个个陆续关停并转。雪上加霜的是,另一个支柱 —— 派克笔,也关停了最后的生产线。此时的简斯维尔走向至暗时刻,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正在形成的典型锈带样本。2. 我们同样特别熟悉的吴军老师,在推荐序中说,读完这本书,就能理解 2016 年大选中,为什么广大选民把政治素人特朗普推上总统宝座,而抛弃了建制派希拉里?同样的逻辑,读完这本书也可以推测出,特朗普 2020 年连任失败的部分原因。书中有个故事:威斯康星州长(共和党人)初次参选时,曾承诺会在第一个任期内增加 25 万个工作岗位。在他宣誓就任州长一年半后,工作岗位增长不超过 3 万个。于是引起简斯威尔选民的不满,并举行罢免游行,其实当地共和党支持者更多。说明选民的耐心是有限的,毕竟关系到他们生计,刻不容缓,不管你是谁,也不管是哪个党派,老百姓只看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所以州摇摆不定,是因为选民集中的在红蓝间切换。3. 建制派为什么会在 2016 年失去人心?书中第一个出场的议员保罗・瑞安,祖居简斯维尔的门阀子弟。听到当地生产线被关停消息时,想到 1800 名面临失业的工人及背后家庭的未来,他曾对着通用汽车 CEO 怒吼表达不满,并致力于为家乡人民的生计奔走。但是当他调任美国联邦预算委员会工作时,考虑的已经变成如何为政府减少预算赤字,而不是怎么给家乡更多的财政扶持。ps. 当年伯南克、保尔森、盖特纳的救市计划,也是遭到联邦预算委员会的多番阻拦。尽管从 2008 年起,简斯维尔一直在风雨中飘摇,像保罗・瑞安这样的建制派官员,仕途并不受影响,一路平步青云到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家乡的资产也没有受影响。所以作者形象的将这种现象定义为:两个简斯维尔建制派是一种何不食肉糜般的理性存在,不可能一直跟底层人民共情,后者也不会寄希望于建制派身上。另一个书中没有说,但是很重要的问题:谁该为简斯维尔的产业没落负责?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简斯维尔离我们并没有多远这个月把《简斯维尔》读完了,这本书透露着一股学术范。作者以 08 年金融危机前后罗克县 - 一个通用汽车生产重镇为背景讲述了几代简斯维尔人围绕着通用汽车起家、发迹、辉煌然后落幕的故事,虽然关于简斯维尔的人和事距离我们长达十几年之久,经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后放到当前经济背景下对我们又能起到足够的参考借鉴作用。书中几乎全镇大多数人都在通用的装配厂工作,他们时薪高达 20 多美元,有自己的工会。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简斯维尔前后三代人都以在通用工作为生,没有想过通用汽车有一天会离他们而去。虽然大衰退时期通用汽车有过短暂停摆,但很快还是回来了。而 08 年这次的金融危机让罗克县人永远的失去了通用汽车工厂,镇子上的大部分人的生活因此也彻底被改变,他们有的回归学校重新学习其他技能,有的家庭为了房贷和维持家庭基本开销,去了隔壁州的通用汽车工厂;他们每周往返 300 公里,被称为通用的 "吉卜赛人"。说实话我听到这本书时,已经有充分的预期「美国铁锈带」几个州在 08 年金融危机前后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当作者把几个家庭在五年时间内的生活变迁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这种触动感是如此的真实且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在通用工作十几年且时薪 20 多美元的家庭,会因为这家公司的突然离开而突然陷入没钱购买生活必须品的地步,甚至很多小孩无家可归。这也是这本书的好看之处,所以我称它为充满了学术范,在文末看了作者的介绍,他是《华盛顿邮报》特约撰稿人,因为《简斯维尔》项目请了三年停薪休假,专门来到简斯维尔调研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书中核心的比对数据则是作者和美国几所大学学者们合作的成果。用来说明金融危机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包括人均收入,失业率,犯罪率等。甚至他们原来为之自豪的慈善捐赠在大家收入锐减后,都变得难以为继。需要帮助或者受捐者的激增和捐赠者因为失业、收入下降锐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通用离开第五年后罗克县新增工作岗位和人均收入仍未有好转迹象;政治方面他们罗克县人则从民主党开始慢慢转向了共和党。简斯维尔也分裂成了两种简斯维尔,一种是书中以玛丽为首的带领的《简斯维尔 4.0》项目发起者,他们对简斯维尔的未来充满希望;而就业中心负责人和普通工人则看不到任何希望。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他们收入均无法回到从前,资产(例如房产) 也在大幅缩水。之所以说这本书很好看,是因为它也部分反应了我们当前的状况。从我的视角来看则尤为明显。我工作的前几年,对未来乃至中国经济充满了无限信心;23 年之前完全没想过杭州这样人口净流入城市,房价竟然也会跟着下跌。充满了幽默感的幸运点是杭州的房价下跌程度至少是按百分比来的,其他二三线城市则是按照倍数来下降的。17 年前简斯维尔人面临的经济和工作困境,某种程度上已经降临至我们周围。拿 24 年来说我生活的村庄因为大多数出去务工都是泥瓦工、电工和木工,过去几十年的时间他们见证了中国房地产的崛起,有做不完的工作,所以我们老家村庄的房子我成长的前后二十年至少大规模重建了两轮,第一轮是我小学初中期间由瓦房升级成小洋房;最近几年从原来涂料或者水泥外墙的洋房升级成了更高级的石材、真石漆外立面的新一代住宅,有的直接在城里和务工地买了商品房。据我了解从去年开始村里工作人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中很多人突然没有了工地上的工作,家装行业的工作机会也大幅下降,有的干脆待业在家。虽然生活不至于像美国失业者那样,这点倒是中国人储蓄意识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房产投资对他们的影响比起美国同阶层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过去的三年里绝大多数中国普通老百姓都经历了资产的缩水,很多我村里父辈们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因为在大城市郊区买房投资,一个经济周期就让他们十来年的收入化为乌有。曾经他们和我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房价永远在涨。现在他们慢慢开始回归现实,至少开始接受房价下降的现实。当然他们因为习惯了常年离家离开孩子的生活,倒是不觉得离家几百公里工作是一件痛苦且难以接受的事情,这点和书中迈克和马特不太一样。从个人角度这本书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教训,第一点是对于我这种天生的乐观主义者来说需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现阶段的高时薪仅代表当前某个周期的时间,它无法保证未来一直会是这样。这是简斯维尔乃至美国普通工薪阶层身上最大的问题,他们以为进了通用工厂就可以拿到 “铁饭碗 ",做出此判断的依据可能是他们的父辈和祖父辈都是在通用退休,并且享受着高额的退休金。第二条是对于资产的处置,需要有一定的理财能力。作者在书中长期跟踪的几个家庭均没有合格的理财意识,他们通过休假或者汽车等高额消费花光每月工资,因为" 铁饭碗 " 让他们误以为工作会一直在,工资也会一直有,并且有高额的退休金和医保。当美好的未来和意外以非预期情况乱序而至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可能是突陷赤贫,甚至家庭破产。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失落的城镇(书评)简斯维尔,一个工业小镇的命运。2008 年来到命运河流的拐弯处,简斯维尔被通用汽车抛弃,6000 多名员工失业。“穷” 突如其来,来势汹汹,席卷多个产业链,整个城市生态被迫改变。泪水数次模糊双眼,从奢入简难。大家都在变,小心翼翼的克制自己的欲望,慢慢的相信自己从幸运的高台跌落,虚荣心受伤,自尊很痛,喊出需要帮助的声音。挫败分离了团结的简斯维尔,工会力量在削弱,大家对政府抨击越发多了,这也解释了特朗普的上台。政见不同的亲友也开始疏离。城市还是那个城市,城市的主人却分崩离析了。处境一直未彻底改善。无法回到过去,欢乐只是回忆,数个家庭在挣扎,有的被迫异地谋生,有的无钱治病,有的自杀,许多孩子流离失所。夜晚哭泣。虽然有很多组织致力于重振简斯维尔,小镇却仿若暮色覆盖,已无生气,爱心组织常常因募捐有限而无能为力。震荡面前,努力二字也显得浅薄。过去很久了,大家已经适应了,好日子已飘走,尽管无奈,现实残酷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通用汽车的生产重镇如何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工人再就业撕裂时代的隐喻面对着通用关闭简斯维尔工厂的决定,简斯维尔人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银行业从业者发起了罗克县 5.0 计划,为简斯维尔的复兴筹集资金。社会工作者发起了 16:49 计划,16:49 代表着学龄儿童一天 24H 中离开学校的时间。因为很多儿童的父母不得不面对不稳定的工作时间,有些还不得不异地工作,所以很多学龄儿童并没有得到以往的那种家庭照顾,甚至放学后都没有地方能完成当天的作业。用中文世界的名词也许会更好理解 —— 留守儿童的关照计划。此外,学校老师还会组织学生向 “神秘房间” 募捐,从卫生纸,洗发水到奶酪,面包等食品。老师如果发现某些学生在学校期间魂不守舍或者独自抹眼泪,就会单独去了解情况,然后在其他人看不到的时间领着学生去 “神秘房间” 选取他们自己需要的食物,或者物资。很多的中产阶级家庭,因为失业的重创已经无力支付房贷,车贷和一些生活物品的账单。这种自发的募捐和互助活动一直都是简斯维尔人的传统。当然,事情也有糟糕的一面。随着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中酗酒的情况开始变多。犯罪率也在上升。有些教师甚至在购物的时候遭到了言语攻击,原因仅仅是他们的工作薪水有财政支持。恶意和憎恨在看不见的地方滋生,又在看得见的地方蔓延。简斯维尔教师协会主席戴夫在沃尔玛购物的时候被人认出,然后这名男人向戴夫大吼 “我告诉你,你不会少拿一分钱的”。戴夫的母亲在医院看病的时候,和医生闲聊起自己的家庭。当戴夫的母亲说自己的女儿,也就是戴夫在教书,医生翻了个白眼。恶意已经开始灼伤其他人。也许,针对州长的罢免投票可以看作是整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斯科特・凯文・沃克,2011 年当选威斯康星州州长,作为共和党州长,沃克提出要削减赤字,取消州政府雇员工会要求提薪以及其他福利的集体谈判权利,这一举动激怒了工会和民主党活动人士,引发了大规模抗议以及罢免沃克的运动。任何时代,削减赤字都是一个得罪人的活儿,尤其是沃克在选民中的个人形象其实并不太好。比如参加沃克的就职舞会的每位 50 美金的收入被拿去支付沃克的竞选开支以及支持本州的共和党,多少就有一点儿要给党内大佬拍马屁的感觉。在这之前,这种收入会被捐赠给威斯康星州的男孩女孩俱乐部。嘲讽州长的就职典礼只是人们一整年泄愤的开始。州长甚至在公务员,包括学校老师面前大吃大喝,随后他就要削减赤字,也就是让他面前的人没饭吃。时任州长斯科特・凯文・沃克此时的民主党站在工会一方,积极联络地方组织,为罢免活动造势。但是此次的罢免行动背后是庞大的预算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工会一方。工会成员和民主党志愿者开始拉票,而各家树立在草坪上的标语似乎暗示了邻里之间不再亲密无间。年届 60 岁的朱迪是一名退休教师,坚定的民主党人。朱迪在脸书上对沃克开始大谈特谈,而且好恶分明 —— 州长是魔鬼。为此,朱迪的侄子发帖抱怨:“受够了那些智商堪忧的朋友,亲戚,还有喋喋不休发牢骚的工会人”。很显然,他们双方未来基本上要互相拉黑了。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在此次罢免行动的据点分别两家餐厅,它们距离只有两个半街区,中间隔着简斯维尔警察局总部,还有内战以来就树立在此的长老教会。换句话说,曾经团结一致的简斯维尔人在通用汽车关闭工厂后就分裂为了两个阵营。当然,罢免行动以失败告终,沃克不仅在州长罢免行动中幸存下来,甚至成为了第一位在罢免选举中获胜的美国州长。但是,无论沃克州长的个人形象如何,他确实成功地上任一年之后就把州政府 36 亿的财政赤字转变为九千万的盈余,也向其他生意人宣告,来投资吧,自己是一位亲商的州长,那把悬在自己头上的匕首,已经不见了。简斯维尔吉普赛人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可以非常快速便捷地完成异地配置,而人力作为生产资料进行异地配置时永远不会有资本那样的便捷。尤其是当全球化时代进行资本跨国配置时人力的配置就更难以完成。咱们公众号曾经介绍过一本书《巨兽: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里面提到了福特汽车一直想建造一座 10 万人规模的工厂,但是历经数次努力,人数只能勉强达到 7-8 万左右。这是因为人数达到一定量级之后,这些人会带来的衣食住行的需求,当然还有社交,生活,情感之类的需求都是一并产生的。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人数越多,需求越多,当然会刺激经济体向前发展,带来繁荣。但是,人力的发展并不一定和企业的发展步调那么一致。当企业的需求锐减的时候,这些人又能去何处呢?水池中唯一的一根粗水管不出水了,水池子干涸是早晚的事儿。项飙写过一本书叫做《全球 “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窗口。项飙以 2000 年前后的印度信息产业工人为样本,详细研究了劳动力在资本完成全球化配置后,如何紧跟其步伐。当然,印度工人有非常巨大的语言优势和年龄优势。项飙的研究中发现,印度的男性青年只要声称自己要去信息技术的培训班,就可以获得自己家族,或者未来岳父家族的资助,有些还会顺便让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些青年,家庭条件好的还会附赠仆人。这些技术培训班的毕业生会经过数次转手和代理,经由澳大利亚或者加拿大,最终进入美国本土工作。在远离家乡后,自己的印度妻子(和仆人)会随着一并进入美国。这种模式对于不想在家种地或者进工厂打螺丝的印度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也难怪这个行业会催生出市值 82 亿美金的印度信息产业外包的第一把交椅 Infosys,其 2024 年 Q4 的财报营收 45.64 亿美金。创始人纳拉亚纳・穆尔蒂,也就是英国前首相苏纳克的老丈人。我们一定要看到,即便是背后有家庭鼎力支持的年轻的印度技术劳工,在新环境中完成劳动力的全球配置时,仍然需要几层中转和数年的时间。但是,如果你已经在家乡结婚生子,不远处就住着自己的父母,隔壁小镇可能就是自己的岳父岳母,每天过着上班干活,下班看娃,周末能有家庭聚餐 BBQ 的幸福时光,此时再让你远离家乡,是不是就有些不那么心甘情愿了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真实的美国世界,值得中国借鉴《简斯维尔》这本书详细讲述了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通用汽车公司关闭了位于美国小镇简斯维尔的工厂,对当地居民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本书不仅反映了金融危机和全球化对美国传统中产阶级的冲击,也为我们理解当前美国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提供了深刻洞见,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历史巨变中的人同样具有借鉴意义。作者背景: 艾米・戈德斯坦,作为《华盛顿邮报》的特约撰稿人,拥有超过 30 年的新闻报道经验,并荣获 2002 年普利策新闻奖。书中内容: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描绘了简斯维尔几类典型居民因工厂关闭而经历的生活变迁。在 20 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通用汽车工厂的工人享受着高薪酬,一个人工作就能支撑起整个家庭的中产生活,拥有带游泳池的独立别墅,生活无忧。人们曾认为这种生活会永远持续。然而,2008 年金融危机后,工厂的永久关闭打破了这一幻象。书中详细描述了工厂关闭对居民生活的三类影响:・背井离乡,异地工作: 简斯维尔工厂关闭后,部分工人被调至其他地区的通用汽车工厂,薪酬未受影响,但需周末往返于工作地和家庭之间,无法像以往一样陪伴家人。尽管相对于其他人影响较小,他们也需要时间适应这一变化。・下岗再就业,职业培训: 一些居民选择留在原居住地,通过职业培训或直接寻找新工作。由于经济萧条,他们无法找到与之前薪酬相当的工作,且工作不稳定,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甚至需要慈善团体的援助,这对他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尽管如此,他们仍努力维持生计。・无法接受改变,选择结束生命: 还有一类居民因找不到合适工作,或无法适应新工作环境,导致严重心理问题,个别甚至选择了自杀,令人心痛。尽管政府宣布金融危机已结束,但对美国中产的影响仍在持续,这也导致了当前美国社会的现状和问题。这种情况对全球也造成了深远的不确定性影响。对中国中产的启示: 历史总是重复自己,对于中国中产来说,经过三年的经济调整,损失同样惨重。我们都希望中国经济能快速好转,重回高速增长轨道,但或许在经历了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也无法再以之前的速度增长。我们需要为新常态做好准备,调整心态,留足余地,从容应对变化。・调整预期: 降低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不再期待快速翻倍,而是满足于工作稳定、投资保本、合理收益,以及家人健康。・准备 B 计划: 在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利用业余时间发展个人兴趣,为可能的职业变动做好准备,并控制消费,储备资金以应对不时之需。・调整心态,接受现实: 不再期待快速升职加薪,而是调整心态,准备应对好坏情况,保持冷静,活着就有希望,就能走出困境。当我们度过这段时期,回望时,我们会庆幸自己的坚持。只要不放弃,我们就将迎来曙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