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视觉艺术追溯政治思想,反思启蒙运动以来西方对中国的误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讲学社丛书”第四辑,内容以2016年著名美国汉学家包华石在清华园为“王国维纪念讲座”之二发表的系列讲演为基础扩充而成。全书从艺术史视角分析了启蒙运动时期中西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互动,以结构性分析为框架,采用跨语际、跨视觉等研究方式,对于任人唯贤、社会身份平等、自然宇宙观等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通过以上述观念为基础形成的绘画、园林、石刻等艺术品研究思想的交互和接受度,探讨了中国的正义传统及其对英国启蒙运动产生的思想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插图目录
  • 第一讲 导言
  • 方法
  • 文化政治
  • 17世纪文化政治的特质
  • 18世纪文化政治的特质
  • 20世纪文化政治的特质
  • 第二讲 施政权力
  • 以威严来显示的施政权力
  • 近代早期英国施政权力的形象化
  • 古典官僚理论中的施政权力
  • 近代早期中国施政权力的形象化
  • 第三讲 政体
  • 中古中国的政体
  • 政体与大众
  • 宋代的政体与人民
  • 政体的形象化
  • 作为政体形象化表达的山水画
  • 特权与法律
  • 第四讲 人民(上)
  • 在朝堂宫廷中表现“人民”
  • 在民间草野中表现“人民”
  • 人情
  • 艺术与社会
  • 第五讲 人民(下)
  • “人民”的另类视角
  • 第六讲 平等在中国
  • 人与贤能才干
  • 个体道德选择的形象化
  • 隐私权与所有权
  • 第七讲 平等在英国
  • 官职与荣誉
  • 贤能才干与贵族身份
  • 监察与贪污腐败
  • 监察与世袭特权
  • 贤能才干与个人品质
  • 启蒙运动晚期的激进分子与中国
  • 第八讲 自然(上)
  • 自然世界
  • 上古中国自然世界的形象化
  • 从自然到“自由”
  • 近代早期中国自然世界的形象化
  • 自然主义与自然
  • 自然的形象化
  • 庄子与个体自由的论述
  • 第九讲 自然(下)
  • 错落参差之美
  • 自然的形象化
  • 第十讲 言论(上)
  • 汉代中国关于政治言论的制度性保护
  • 汉代中国对异议的形象化
  • 中古中国的政治反馈
  • 宋代中国的制度改革
  • 宋代中国对异议的形象化
  • 第十一讲 言论(下)
  • 欧洲人对于中国平等观念的回应
  • “来自中国人的论点”以及英国人的回应
  • 近代早期英国对于不公正的形象化
  • 帝国的反击
  • 伏尔泰、中国与英国
  • 约翰·威尔克斯与言论自由
  • 启蒙运动晚期的激进分子与中国
  • 结论
  • 评议 为中国人民声辩
  • 一、作为理解框架的欧亚大陆
  • 二、对于民族主义的两种态度
  • 三、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影响
  • 印象记 清华园里的包华石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文明

    包华石(Martin Powers)美国汉学家,最近将会被北大礼聘,本书是 10 年前在清华园的讲座,讲中国古代政体,艺术等和 17 世纪欧洲的对比,讲述中华文明的先进性(不落后于西方文明),此类书可看,当个新视角,可不必认真。生产率方面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没有可比性,而管理体制上,中国的人口数和欧洲 17 世纪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人类社会是个不断发展的活的生物集合体,文明和科学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无国界,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可固步自封。作者硬生生拿宋朝对比工业革命后的欧洲,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感觉。

      3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美国著名汉学家、艺术史家,两届列文森奖得主 —— 包华石,首部中文论著包华石曾于 1993 和 2008 年两次获得列文森奖,是世界顶 * 的汉学家、中国思想与艺术史学者。《西中有东》是包华石首部中文专 著,也是他聚十年研究之成果的又一力作。《西中有 东》充分体现了包华石艺术史 与思 想史并重的独特研究路径,不仅论述逻辑完整,而且在方法上颇富新意,采用了跨语际、跨视觉分析。2. 以视觉艺术等文本追踪政治抽象概念的发展历程,探究中国悠久的正义传统包华石使用了大量视觉材料,如欧洲肖像画、版画、印刷小册子和中国园林、山水画、石刻、扇面等。他认为某一时代视觉艺术的典型特征,意味着创作者和观看者双方对整个社会的认知水平存在某种共识。因此,他视艺术作品为政体、人民、施政权力、平等、自由等政治抽象概念的形象化,依此探讨思想的接受与普及程度。同时,包华石通过比对西方著作对中国文献的翻译引用与中国思想论著原文,譬如 18 世纪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翻译的宋代奏章,或凯夫翻译的《孟子》,为中西政治思想正本清源,确认了启蒙运动期间存在经翻译实现的智力交换,驳斥了自由与平等始终是西方文明核心价值,以及中国历来缺乏社会公义的观点。3. 反思启蒙以来西方对于中国思想的误读,复原历史的趋同共存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亦如同一文化内部的交流一样,是极度复杂精巧的过程。启蒙运动时期的智力交换,通过翻译过程调解、改造。因此,受 18 世纪启蒙运动影响形成的、作为现代社会建构基础的政治理念,不是西方独有的,中国也有相似的讨论。它们为中国和西方有自觉意识的知识分子所共享。权利平等或言论自由等基本的社会价值,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理性发展的产物,而非某种文明的原生价值。通过在比较视角下对所谓 “西方价值” 观念进行批判性分析,本书表明,政体的差异是结构性的,而非文化性的。对于社会正义的追求深植于每个人的内心,只要给予适合的历史土壤,理性的种子便可生根发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包华石的写作是一部关于思想迷宫的卓越沉思,不论是欧洲还是中国,正是这些历史思想指引我们走到了今天。这部作品最强有力的贡献在于指明,自由的历史并非一个全然封闭的西方工程,而是人类经验的外观表现,可以冷静并合乎逻辑地逐步获得,不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任何其他地方。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