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温铁军教授带领福建农林大学团队的又一科研成果。

内容简介

工业文明飞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和农业困局,农业困境和人类文明的出路在哪里?答案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产业化农业向农业可持续回归。

本书首先论述了人类农业文明受地理气候自然等约束而具有先天的差异性及其演化,阐述了农业的本质以及农业与生态的密切关系。进而有了农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农业1.0对应殖民地大农场,中国因受资源禀赋硬约束,难以效仿其走规模化农业道路。农业2.0对应设施化农业、工厂化农业,近年来面临高亏损和严重的环境负外部性。农业3.0对应三产化农业,因其与形态各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资源相结合而呈现出多元化。农业4.0意即社会化生态农业。通过互联网等工具,将农业多功能性所内含的教育文化、历史传承等非经济功能彰显出来,带动农村经济回嵌乡土社会、农业经济回嵌资源环境,很终达至“人类回嵌自然”的生态文明新时代。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仁文丛”(Green Thesis)总序
  • 专家推荐 第六次产业革命即将到来
  • 专家推荐 乡村兴则中国兴
  • 前言 生态化与农业转型的初步解读
  • 一、农业1.0与殖民化
  • 二、农业2.0与工业化
  • 三、农业3.0与三产化
  • 四、农业4.0与互联网
  • 第一章 气候与农业:东西方文明起源肇始的优劣分界线
  • 一、楔子:从“竺可桢假说”看气候变迁与人类文明历史
  • 二、呈现“重瓣花朵”结构的中华早期文明
  • (一)优于西方的东方农业文明起源模式
  • (二)良渚考古:一场改写了世界认知的考古盛宴
  • (三)空间优势:东方文明胜过西方文明的根本原因
  • 三、气候影响着早期文明的兴盛与衰亡
  • (一)再看北纬30度:世界文明生命线的真实含义
  • (二)“封燕然山兮”:气候大变迁与农牧之战
  • (三)探究东西方文明差异的本质
  • 第二章 世界农业发展与美欧亚“三分天下”
  • 一、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殖民地国家的大农场农业
  • (一)殖民屠杀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形成
  • (二)从美国农业看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特征
  • (三)思考:“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 二、莱茵模式
  • (一)成本转嫁与莱茵模式的形成
  • (二)莱茵模式的特征
  • (三)绿色主义与欧洲农业转型
  • (四)欧盟共同农业政策
  • (五)思考:莱茵模式的难解顽疾
  • 三、东亚模式: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原住民农业
  • (一)小农经济与东亚模式农业的形成
  • (二)东亚模式核心探究:中国式小农经济与乡村治理
  • (三)日本综合农协制度:东亚模式的另一面
  • (四)韩国的综合农协制度:相似与差异化
  • 四、东亚农业只能走自己的道路
  • 第三章 中国传统农业:引领未来
  • 一、魅力无穷的中国传统农业模式
  • (一)中国传统农业是世界有机农业之源
  • (二)中国传统农业是世界高产表率
  • (三)“农户理性”和“村社理性”:中国传统农业的社会优势
  • 二、百年未有之变局:近现代中国传统农业大变革
  • (一)大冲击:工商业和金融资本侵袭下的传统农业变局
  • (二)大变革:国家工业化下的传统农业之变
  • (三)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 三、从有机到污染:近现代科技对传统农业的深刻影响
  • (一)绿色革命与农业“化学化”
  • (二)白色革命的增产与白色污染的灾害
  • (三)传统农业vs农业机械化
  • 四、可持续生态发展:中国农业的唯一出路
  • (一)组织化变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 (二)模式化变革:借鉴传统农业优势的立体循环农业
  • (三)战略化变革:对农村自然资源立体式开发
  • 第四章 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复兴“三农”之路
  • 一、敢问路在何方:农村生态资源的价值化之路
  • (一)农村生态资源:农村利益矛盾的肇始
  • (二)理论视角下的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
  • (三)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关系国本的国之大计
  • 二、农村生态资源的全域整体开发
  • (一)理解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性
  • (二)一种新设想: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开发的三级市场模式
  • 三、探索与实践:对几个真实案例的再剖析
  • (一)浙江丽水:从GDP到GEP
  • (二)宁夏隆德李士村:“以投转股”与集体经济
  • (三)重庆市城口县岚天乡:“三变”改革与三产融合
  • (四)贵州罗甸:基于黄花梨的产权金融交易探索
  • 第五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外视野
  • 一、他山之石:多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察
  • (一)德国:市民农园与农业多功能性
  • (二)美国:有机农产品需求下的社区支持农业
  • (三)韩国:消费者生活合作协会与产销互助
  • (四)泰国:米之神基金会的多重实践
  • (五)秘鲁:挑战西方农业体系的安第斯农民科技协会
  • (六)古巴:国内外冲击与古巴农业转型
  • 二、真实的中国故事: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观察
  • (一)小毛驴市民农园
  • (二)“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项目
  • (三)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概况:创新的农业经营理念
  • (四)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女性为主体的绿色农业实践
  • (五)湖北省“三乡工程”:打造乡村振兴中国模式
  • 三、再思考:属于中国的可持续农业之路
  • (一)个性鲜明的中国农业
  • (二)打造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模式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14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

    这本《从农业 1.0 到农业 4.0》,将带你深入认识农业,尤其是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可能的出路。本书作者温铁军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知名 “三农问题” 专家,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主持过多项农业方面的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本书题目 “从农业 1.0 到农业 4.0”,这套理论便是温铁军教授近年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这个项目的名称是《作为国家综合安全基础的乡村治理结构与机制研究》。本书核心内容:一、从 “农业 1.0” 到 “农业 4.0” 各阶段农业模式的特点是什么?彼此的关系是什么?二、世界各地的农业各有什么特征,遇到了什么问题?三、中国农业未来的方向是什么?第一,从 “农业 1.0” 到 “农业 4.0”,并不是线性升级关系。简单概括的话,“农业 1.0” 和 “农业 2.0” 的关系比较密切,要实现 “农业 2.0” 需要以 “农业 1.0” 作为前提,它们都属于不可持续的农业。“农业 3.0” 和 “农业 4.0” 的关系更密切,“农业 4.0” 是 “农业 3.0” 的进阶版,两者都是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是未来世界农业的发展方向。第二,东亚地区的情况是基本一致的。今天的日本和韩国一直在实行 “综合农协制度”,“农协” 就是 “农业协会” 中的那两个字。“日本综合农协” 是亚洲最成功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只要是与当地农民有关的事情,这个组织都管。日本综合农协涵盖了农民 “从出生到死亡” 的各种事务,为农民提供了生活一体化服务。第三,“农业 4.0”,正是要让土地在现代发挥出 “东亚模式” 功能。比如,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多样性,借助互联网,让城市的人口和资本流向农村,让农村的农产品、文化产品流向城市,这正是在打造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土地的价值也被重新发现并不断丰富。在今天,工业文明过快发展引发了生态危机和农业困局,未来农业的出路在哪里呢?温铁军教授的答案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产业化农业向农业可持续回归。解决农业问题,不只是解决吃饭问题,还关系 “国本”。 这不是在刻意夸大。温铁军教授在书中写了这么一段话:长久以来,我们在追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主义的道路上奋进,成绩瞩目,但粗放的数量型增长也带来许多负面问题。一方面是经济结构失衡,工业、商业和金融资本过剩,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是贫富差距扩大、城乡生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风险加大,更容易遭受国际波动的影响。而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似乎有一个共同的抓手,这就是振兴乡村,发展生态农业,让我们重新重视占中国土地面积 70% 以上的乡村地区。生态化是人类文明的出路,也是农业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鄉村興則中國興,中國人的飯碗,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溫鐵軍教授是位令人景仰的經濟戰略家,以我個人淺見,書中他對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指明了一條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以下引述一段書中序言… 中華文明屬於農耕經濟主導的文明,農耕經濟的載體不是城市而是鄉村。中國作為世界巨體量的大國擁有很多資源,而且擁有自己獨特的文明歷史和文化。如果繼續跟著西方走,重複西式損人利己地讓全球埋單的工業文明,那麼中國與世界其他各國面臨的前景就是走向共同的毀滅。目前一些主流學者講中國的現代化就是實現工業化,要超越美國。我認為這個目標定位,不符合時代的要求,也不符合這樣一個巨體量大國的身份。中國的崛起,對人類的貢獻不應該是重複西方的工業文明。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人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涵,必須是一條新文明之路,一條不是讓全球為中國埋單,而是中國要為人類文明做貢獻的新文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农业要发展生态旅游,也要注意不要破坏环境。很多所谓的 “农家乐” 标榜着 “原生态” 的噱头,实则整天焚烧垃圾、毁林开荒,这是不可取的。另外书中提到了互联网 + 农业,是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但文中提到种植单一的问题也要重视。大范围种植一个品种,万一这个品种在某个时刻不受欢迎了,农民就血本无归了。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0条书评

        出版方

        东方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作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高品质的经济管理、励志和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并利用人民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和发行渠道,成功占据了中国大陆地区同类书籍出版市场的三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