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抵达欧洲腹地,穿梭时光之旅,单向街年度青年作家刘子超出发之作,在路上寻找自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家刘子超的首部旅行文学作品。在这本书里,他深入欧洲的中部,展开了一次逃脱和寻找的漫游。中欧生长在帝国和强权的夹缝中,在历史的长河中撕扯和游移。她曾建立起庞大的帝国,点燃两次世界大战,也在冷战中被铁幕割离。

在短暂的夏季,年轻的作家跳上火车,行驶在绵长的轨道上。从柏林的游行中脱身,穿梭于德累斯顿和奥斯维辛,走在卡夫卡成为商品的街头,在布拉格的地下逃逸现实。在漫长的冬夜,旅人在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床榻上入梦,又在多瑙河旁的街头醒来。他开上汽车驶向匈牙利大平原,被雨水困在昨日的咖啡馆中,却在的里雅斯特一夜撞见世界的巨变。

不安与刺痛,亲切与安慰,光明与阴影——遥远的中欧如同镜像,依然保持着永恒不变的特质,吸引着同样迷惘的年轻心灵。当现实过于沉重,当时代过于轻浮,去见识风景和人间,去见证希望和苦难,为了明白“世界上还有人在这样生活”,在一次次出发和抵达中确认自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出发与抵达
  • 上部 夏
  • 第一章 疆界的消失,德累斯顿大轰炸,老布拉格的幽灵
  • 1
  • 2
  • 3
  • 4
  • 5
  • 第二章 火车情结,横穿波希米亚,死亡赋格
  • 1
  • 2
  • 3
  • 4
  • 第三章 读艺术史的女孩,塔特拉山,猎人小屋
  • 1
  • 2
  • 3
  • 4
  • 5
  • 第四章 卫星城,沃利肖像,昨日的世界
  • 1
  • 2
  • 3
  • 4
  • 第五章 中国“倒爷”,骑行者俱乐部,土耳其浴室
  • 1
  • 2
  • 3
  • 4
  • 第六章 挥之不去的饥饿感,分裂的南斯拉夫,湖底的钟声
  • 1
  • 2
  • 3
  • 第七章 酒吧过夜,民工大巴,米兰告别
  • 1
  • 2
  • 3
  • 下部 冬
  • 第一章 古树茶,故乡在塞尔维亚,撒旦的探戈
  • 1
  • 2
  • 3
  • 4
  • 5
  • 6
  • 7
  • 第二章 物理老师的秘密往事,两个哑巴,赖奇克劳动营
  • 1
  • 2
  • 3
  • 4
  • 第三章 布尔诺之星,异乡人,冬之旅
  • 1
  • 2
  • 3
  • 4
  • 5
  • 第四章 弗罗茨瓦夫与平行世界,叶子和臭鼬,一场风暴的结语
  • 1
  • 2
  • 3
  • 4
  • 5
  • 第五章 “舒伯特”号列车,帝国的切片,萨尔茨堡的雨
  • 1
  • 2
  • 3
  • 4
  • 第六章 流亡之地,黄金时代,最后的游荡
  • 1
  • 2
  • 3
  • 4
  • 5
  • 6
  • 后记 在旅行和写作中确认自我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8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人都是记录者

    从来都以为旅行笔记不好看,但这本书的精彩程度着实超过了我的预期。读时的剧烈感受是这是很久没有欣赏到过的美的文字。内容也有意思,是欧洲旅行的感受以及见闻。美国著名艳星 Stoya 也曾在欧洲拍过一个系列纪录片,叫做「Around The World in 80 Ways」。片中她操着清朗的美国口音,带着美国的魂魄,在欧洲游荡。每部片子的开头她总会录一段对当地简短的介绍和概况,我记得的城市有巴塞罗那和布达佩斯。以前我总以为这两个城市离我的认知很遥远,是触不可及的电影里的陌生城市。现在发现,它们其实只是西班牙和匈牙利的某个地方,不再是印象中的《午夜巴塞罗那》,也不再是《布达佩斯大饭店》。Stoya 的片子和刘子超的书相互呼应,都为我对欧洲的印象增添了一份真实的主观细节。欧洲仿佛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文艺工作者最后奔向的终点,在我的印象里。作者创造出来的作品就是刻在他们墓碑上的「二维码」。扫一扫,他们的生平、思想与故事就显现出来 —— 那是他们亲手写下的关于文化的讣告。至于几百年几千年后的「扫墓者」会先看刘子超还是先看 Stoya?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脚步丈量世界

      上一本读完作者刘子超的书是失落的卫星,这一本早已就在阅读的清单中了。喜欢这样的旅行文学,喜欢这里面的美食、历史、文学、音乐以及每一个平凡的人。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德国以东的大片区域,这不是中国游客最喜爱的地方,但其实充满着魅力。有时候旅行的意义在于,去亲眼看一看,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在这样的地方过着这样的生活,这足以让人心胸辽阔起来。未知的旅途上充满了不确定性,你不知道会遇见什么人、什么事,你只知道去哪里,甚至不知道如何抵达。东欧,或者严格说是中欧,真的是一块令人着迷的地方,这块土地天生就有一种撕裂感,历史上的命运多舛,当你远看会有一种陌生和滑稽,当你近观又会有一种深沉和悲伤。在这片大地上,那种寂寥,只有踏上去,才能够真正感受。她既不是繁华的发达世界,也不是未开化的荒蛮之地,而是有一份说不清楚的冷漠,好像在拒绝别人的窥视。但就是有让人产生无限冲动的魔力,去靠近她。如今,疫情仍在世界各处肆虐,去远方旅行已经是一种奢望,那不妨跟着作者的脚步,换揣着丈量世界的勇气,去探索那个神秘的欧洲腹地。

        转发
        8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上还有这样生活的人,自己的心就舒服些了

        读完了《失落的卫星》,读了这本书,依然还是读到了那个真实能触摸到的作者。失落的卫星是介绍中亚的,这本书则是介绍中欧的,在我们的印象里这个地方不是太突出。可以西欧临海发展很好非常繁华,知道历史课本上的东欧剧变,唯独中间这一块缺失了。与其说作者带我们 “观察”,不若说是 “游荡”,其中书中作者多次自比为 “幽灵”,他进餐几乎从不离 “酒”,想要喝酒心愿居然每每被他落笔为一个 “渴” 字,这种强烈的个人味道和其他部分冷眼旁观般的笔触构成了鲜明对比。我仿佛能看到一个情绪淡泊而略带颓唐的亚裔男性,穿梭在街头、原野和森林之中,游荡在一大片似乎被世界 “遗忘” 的地方,在那些并不神秘,也不辉煌的 “中间地带”,因而这本文集,总体上就隐隐地透出一种独特的、阴郁而平缓的气质。这本书依然是作者的风格,那就是不走寻常路,完全依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路线,而非人云亦云,走一条每个人都会 “一生中必到的 xx 地方” 去摆个剪刀手拍个照立此存照。你拍的照片写的游记提供的攻略,都很快会被忘记,留在社交网络上的那些痕迹都很快烟消云散,不复有人记起,那些点赞的更是过眼云烟。唯有为自己选择的路线,留在自己此时此地的真实所想,才会一直保持自己内心的独立,才能在回忆中占有一席之地。作者在这本书里有两次旅行 ----- 夏天搭火车,冬天玩自驾。如果把旅游路线连起来看,还是很有星座般的感觉的,这也是看似无序其实能找到规律的。当然其中讲述的故事还是最精彩的,最打动我的故事可能就是到站后要找住的地方,并没有因为山下房子有限就挤一挤,而是为了看到更美的风景,宁肯多走几步路到山上的旅馆住。另外就是坐火车途中要停靠站,总会有人上车也会有人下车,而往往有特点的那些是能被自己记住的,作者也记住了很多。也带给自己启发,那就是要多观察人,其他土地什么的都可以没有温度,人总是会有的。一句话总结:没人知道我是谁,而我可以成为任何人。

          1
          2
        • 查看全部49条书评

        出版方

        新经典文化

        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4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3096)。先后与马尔克斯、奈保尔、川端康成、东野圭吾、保罗·柯艾略等上千位全球一线作家建立起良好且稳固的合作关系,曾历时7年引进《百年孤独》,创造了中国版权引进史上的奇迹。引进《窗边的小豆豆》在2017年占据全国书市1%的份额,创造了图书年销量的世界奇迹。为国内2亿人次以上的读者带来了包括《解忧杂货店》《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多部大师代表作。这些作品常常以超越母语版本的业绩,深受作家、版权经济、业界同行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