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诗经》作为经典,产生于“人文化成”时期,建构了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品格。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专题形式串讲、细讲《诗经》,站在古老文明何以生发的高度,再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华夏礼乐文明的泱泱大美。关注普通人的心灵与命运,细致描摹女性婚恋心理,深具现实精神与人道精神。全书彩印,随文配有42幅今人手绘彩图,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令阅读之旅赏心悦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风诗的现实精神与人道精神
  • 一、辽阔的地域
  • 二、古老的渊源
  • 三、风诗表现社会的热点和焦点
  • 四、生活还是美好的
  • 五、风诗的艺术
  • 第一讲 《诗经》离我们远吗
  • 《诗经》:文化的家底
  • “风”的辽阔地域
  • 风:是风教,是讽谏,是地方乐调,也是天意
  • 雅:夏声,王朝政治之歌
  • 颂:庙堂祭祖的乐章
  • 风、雅、颂整体关联
  • 《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 《诗经》的时代
  • 第二讲 琴瑟和谐
  • 春光中的好配偶
  • 最像爱情的句子
  • 琴瑟与钟鼓的使用场合
  • 对《关雎》的三种误解
  • 《关雎》不是爱情诗
  • 《关雎》居首:婚姻是人伦之始
  • 第三讲 桃花盛开的时候
  • 桃花时节嫁女儿:宜室宜家
  • 鹊巢鸠儿占:富贵人家嫁娶豪
  • 羞涩新嫁娘:入门偷眼瞧新郎
  • 古老的婚俗:闹洞房
  • 第四讲 美丽的新娘
  • 灿若天仙的新娘子:颜如木槿美孟姜
  • 身份尊贵的新娘子:既美且媚是庄姜
  • 表现美女各有笔法
  • 喜事不妨开开君主的玩笑
  • 山欢水笑,祝福新人地久天长
  • 第五讲 家有贤妻
  • 德、言、容、功四妇德
  • 待嫁女子心事多
  • 制葛成衣的劳作
  • “浣衣”的暗示
  • 鸡鸣时的夫妻对话
  •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 恋床不起,男人爱犯的懒
  • 第六讲 最苦是离别
  • 夫妻对唱,谁也没见到谁
  • 《卷耳》原是“背躬戏”
  • 礼乐文明的典礼歌唱
  • 叫我如何不想他
  • 秋声中的忧愁
  • 愁到深处不梳妆
  • 觑破男儿的功名虚荣
  • 第七讲 水畔的欢歌
  • 兰草、芍药,古代的爱情花
  • 野性婚俗下,女孩引逗男孩
  • 褒贬是爱恋
  • 天下男孩有的是
  • 今天就是好日子
  • 饶你奸似鬼,姑娘照样有法对付你
  • 第八讲 情与礼的纠结
  • 选择媳妇的方法论
  • 卫道士痛斥不守礼法的男女
  • 周礼约束下的爱情偷渡
  • 巧妙应对男孩的恋爱攻势
  • 男女相会中的狗儿
  • 第九讲 性爱的决堤
  • 桑林中的那些事儿
  • 无端嫁个癞蛤蟆
  • 宫廷丑事不宜说
  • 君臣的团伙淫荡行径
  • 兄妹间的“鸟兽之行”
  • 第十讲 面对生活的废墟
  • 婚姻乃死生之地
  • 贵族家庭闹雾霾
  • 房倒架不塌
  • 精妙的博喻
  • 当“妇德”遇到“中山狼”
  • 第十一讲 蚕娘的觉悟
  • 那人看上去很敦厚
  • 蚕娘做了爱情的俘虏
  • 悲苦中的觉悟
  • 抒情色彩压过了叙事特征
  • 王官采诗,文学触觉广阔
  • 第十二讲 巾帼胜须眉
  • “歹笋出好竹”的许穆夫人
  • 许国当国者的渺小无力
  • “诸夏亲昵”的民族大义
  • 拿小礼灭大义
  • 许穆夫人真是诗篇作者吗
  • 远嫁女儿的母邦情
  • 第十三讲 被误解的诗
  • 误读《诗经》各有式样
  • 乱追女孩惹麻烦
  • 赞美来自诸侯国的勇士
  • 盛赞亲族子弟兵
  • 国破了,家还在
  • 第十四讲 在水一方
  • 秋水伊人的胜境
  • 朦胧诗想说明白不容易
  • 与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有关
  • “企慕之境”的审美象征
  • 第十五讲 七月流火
  • 判断时令,抬头望天
  • 从寒暑之际说起
  • 春日少女情
  • 狩猎也是军事训练
  • 田野的生机
  • 稍事休息,迎接新年
  • 农夫吃什么
  • 第十六讲 农桑生活大韵律
  • 秋季的丰饶
  • 农家少闲日
  • 藏冰为的是阴阳调和
  • 艰辛之外也有欢愉
  • 人在天地之间劳作
  • 天人一体化的“大韵律”
  • 第十七讲 征夫的哀怨
  • 不种地,谁来养活父母
  • 多加小心,一定要活着回来
  • 归途的忧郁
  • 魂牵梦绕是家园
  • 夫妻团聚百感交集
  • 只想回家做农夫
  • 第十八讲 思深忧远过年歌
  • 过年要享乐,消费应适度
  • 过日子也有“文武之道”
  • “过年歌”的农耕文明溯源
  • 过年也是回报天地神灵
  • 有时思无的忧患意识
  • 对守财奴的规诫
  • 第十九讲 生活的万花筒
  • 大官亲近小民有榜样
  • 活画篡国者的奸猾嘴脸
  • 原谅“亲之小过”是孝顺
  • 最早的悼亡诗
  • 对当国者无情义的怼言
  • 外交场合的诗,用爱情诗的调儿
  • 官场小人物的倒霉相
  • 第二十讲 风诗的神韵
  • 不语怪力乱神的现实精神
  • 同情弱者的人道精神
  • 赞美弱者的智慧和胆气
  • 善于营造情境
  • 托物言志的手法
  • 比兴与夸张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