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艾恺与“最后的儒家”梁漱溟1980年访谈的双语精选本。

内容简介

1980年8月,艾恺来京对梁漱溟先生进行了连续14天的采访。这次访谈内容由北京“一耽学堂图书室”根据录音资料整理,随后由艾恺教授将之翻译成英文,以《Has Man a Future? –Dialogues with the Last Confucian》为题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

本书以上述资料为底本,精选最能体现梁漱溟先生思想与经历的谈话内容,将原来按时间顺序整理的访谈文本按主题与逻辑顺序重新调整结构,划分为梁漱溟的“思想”、“历史经历与社会交往”以及“品评当年人事”三大部分,以期重现山河破碎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持守与担当,品评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李大钊、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等风流人物,回顾梁漱溟风云激荡的一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博雅双语名家名作”出版说明
  • Preface
  • I'm not a scholar; I'm a thinker.
  • 第一章 我不是学问家,而是一个思想家
  •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are my basis.
  • 壹 我的思想的根本就是儒家跟佛家
  • Buddhism
  • 贰 佛家
  • Confucian
  • 叁 儒家
  •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the enlightened person has no problem.
  • 肆 佛家与儒家:高明的人通达无碍
  • Questions of reality and life have occupied my mind.
  • 第二章 现实问题和人生问题占据着我的头脑
  • From Revolutionary Alliance to Peking University
  • 壹 从同盟会到北大
  • Rural reconstruction
  • 贰 我与乡村建设
  • Involvement in national affairs
  • 叁 奔走国事
  • Days after the year 1949
  • 肆 1949年以后的岁月
  • Two greatest things in my life
  • 伍 我一生最重要的大事
  • My views of other people, the world and myself
  • 第三章 我对他人、世界和自身的看法
  • Historical figures
  • 壹 当年人事
  • My views of the world
  • 贰 我对世界的看法
  • What kind of person I am
  • 叁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2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独善其身

    当年哈佛学者的一段访谈,因为是双语版,适合英语学习,关于梁先生整体思想可读《我生有涯愿无尽》《如何才能合理痛快的生活》。「At the time, I didn't quite understand. How could a person be both a Buddhist and a Confucian, and also identify with Marxist-Leninist thought and approve of Christianity? Later Ifinally grasped it. This ability to blend mutually contradictory thought is a special characteristic of typ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llectuals. 那时我相当不解,一个人如何可以既是佛家又是儒家?既认同马列思想又赞许基督教?后来终于想通了,这种可以融合多种相互矛盾的思想,正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特质。」中国文化本就是个融合许多看似不相容的思想于一体、只需留心便会发现,其实大部分的中国知识分子都是融合各类思想于一身。西方知识分子受现代学术规范训练而言,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是儒家,又是马列信徒;但对梁先生来说,这完全不是问题,佛教的众生平等和因果之说和中华农耕社会文化契合,道德修养和思辨的方法论被知识精英接受,和马哲的唯物辩证法也不冲突。采访者还是西方习惯于一种定义下的信仰,以为中国人是有一个共享宇宙观,基辛格理解的 “天下观”,不明白中国是向内修的道德律,内心就是 “小宇宙”,老人是儒学大家,也自认是个遵循大乘佛教的佛教徒,“不舍众生,不住涅槃”,思想上倾向佛家,生活上走儒家的路,通达无碍。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梁漱溟:最后的儒家

      梁漱溟不认为自己是个学者,因为他既没有陈寅恪的古文功底,也没有钱钟书的外文水平。不过我们谈到他的时候,总会认同他的两个角色:一个是社会活动家,因为他是乡村建设的实践者,是民盟的秘书长;一个是思想家,他写出了《人心与人生》这样的经典,有人称他是 “最后一个儒家”。


      梁漱溟认为自己的一生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一个是人生问题。
      看梁漱溟的文章,读他的访谈,有一种感觉,那就是 “淡” 和 “乐观”。
      他看待自己经历的苦难很 “淡”,他的生活也很淡,20 几岁吃素,只喝白开水,不看电影,不听音乐,偶尔听戏。
      他看待中国的未来很乐观,他认为人也好社会也好,都要按顺序处理三层关系:
      第一层是人与物的关系,发展科技、发展物质文明,解决温饱问题和健康问题。这是资本主义解决的问题。
      第二层是人与人的关系,相互尊重,温暖和谐,文明守礼。这是社会主义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会回归 “礼” 和 “人” 的儒家文化。
      再往前,第三层是人与自己的关系,这个阶段寻求的是精神的解脱,佛教的东西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方面。
      梁漱溟说,对他影响至深的是大乘佛教和儒家,他是个佛教徒。我觉得,他的思想更接近王阳明和曾国藩的思想,不求广博,而求思想的践行和社会效应。
      大学时读过梁漱溟年轻时写的的《朝话》,觉得这个人少年老成。这次高铁上读完了《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是 1980 年梁漱溟 87 岁高龄接受美国学者艾恺的访谈录,又觉得他心灵轻快、乐观活泼。
      这本书的语言很淡,道理很淡,读不懂的人会觉得内容琐碎,道理平常。
      读得懂的人能看到这个人,看到这个人的境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听老人言

        平平淡淡 淡淡平平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年创办,是一家以外语出版为特色,涵盖全学科出版、汉语出版、科学出版、少儿出版等领域的综合性教育出版机构,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