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什么事情我们做起来既耗时又费心?是做出大大小小的决策。但是,我们往往深陷难以计数的偏见和非理性中,做出荒谬的判断。通过本书,你将了解什么是助推,以及助推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提升智慧,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内容简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的助推实践,全球首个“助推小组”助力经济增长、提升幸福指数的秘密。行为经济学《助推》《“错误”的行为》《赢家的诅咒》后续之作。《助推(实践版)》告诉你:几乎人人都会存在思维偏误,我们倾向于相信那些与我们的信念一致的事情,拒绝相信那些不一致的。比如很多人相信吃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于是我们往往会一直注意那些吃了维生素C并且没有生病的人,而忽略那些既没吃维生素C也没有感冒的人。但这个巨变的世界,我们需要修正自己的思维偏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和卡斯·桑斯坦共同提出了“助推”,旨在不需要强制性手段的情况下,巧妙地引导人们做出更理性的思考与选择。其实生活中的助推无处不在:它是马路中间的一条白线,引领车辆秩序前行;当我们希望孩子把一堆衣服收拾整齐时,它就是一个明显的眼色。助推本质上是一种引导的行为或者鼓励的方式,那么如何有效助推呢?《助推》作者理查德·塞勒组建了全球第一支“行为洞察力小组”(又名 “助推小组”),其目的是利用行为科学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帮助普通个体、公司、医院、政府高层及相关组织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助推(实践版)》是“助推小组”负责人戴维·哈尔彭教授对多年实践的总结,他公开了助推框架以及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分析各种情境下的助推案例,指导读者如何把助推践行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从而让你更健康、更富有、更幸福。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引言
  • 第一部分 社会人和经济人
  • 第1章 偏差和谬误如何欺骗我们的眼睛?
  • 第2章 如何抵制诱惑?
  • 第3章 如何控制社会对我们的影响?
  • 第4章 我们何时需要助推?
  • 第5章 如何优化选择体系?
  • 第二部分 钱
  • 第6章 “明天储蓄更多”计划
  • 第7章 幼稚的投资
  • 第8章 信用市场
  • 第9章 社会保障私有化
  • 第三部分 医疗健康
  • 第10章 “处方药”
  • 第11章 如何促进器官捐献?
  • 第12章 如何拯救我们的星球?
  • 第四部分 自由选择
  • 第13章 我们该如何为孩子挑选学校?
  • 第14章 如何改善现有医疗体系?
  • 第15章 婚姻有没有可能私人化?
  • 第五部分 支持还是反对?
  • 第16章 欢迎来到助推的世界!
  • 第17章 谁会反对助推?
  • 第18章 助推:真正的第三条道路
  • 后记
  • 致谢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8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济学——《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是理查德・塞勒为我们带来的一部引人深思的经济学著作,通过对决策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读者提供了关于健康、财富和幸福的理性决策指南。📜首先,塞勒在书中对决策过程的细致剖析展现了他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独到见解。通过对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点进行深入研究,他揭示了决策时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和情感影响,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理解个体决策行为的视角。这种深刻的分析为我们理解人们在面对健康、财富和幸福问题时的行为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基础。📜其次,书中对于健康、财富和幸福关系的讨论使得这份著作更为贴近人生实际。塞勒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关联性深入剖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系统性的讨论有助于读者在个体决策时更全面地考虑不同因素,实现更为平衡的生活。📜此外,书中对于行为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也为本书增色不少。塞勒通过对政策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强调了了解人们的决策模式对于制定更有效的政策至关重要。这为决策者提供了在公共政策层面上运用行为经济学原理的实际指导。📜在书中,塞勒对于幸福和财富关系的深入思考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他通过对幸福研究的综合评述,呼吁人们审视财富追求的真正动机,提出了实现更为可持续幸福感的途径。这种关注人们真实感受的观点使得本书更贴近人类情感和生活体验。📜总体来说,《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是一部兼具理论深度和实际指导意义的著作。理查德・塞勒通过对决策科学和行为经济学的深入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在个体决策时更加理性、全面的参考。这不仅对学术界有着积极推动作用,更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实现健康、财富和幸福平衡的智慧指南。

      5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改善人们的最终决策?

      2008 年,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和法学家卡斯・桑斯坦合著了《助推》。这本书很快成为了全球畅销书,也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书中提到,我们可以采取一种 “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方法”,改善人们的最终决策。


      自由主义和专制主义听起来是水火不容的,但却能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自由主义是指我们要保留人们作出自主决策的权利。温和的专制主义是指,我们可以适当地影响人们作决策的过程,好让他们作出对自己更为有利的选择。
      举例来说,如果政府强制规定人们不能吃垃圾食品,只能吃健康食品,这就是一种粗暴的干预,尽管政府的用心可能是好的,但结果一定很糟。这种粗暴的专制主义在现实中随处可见。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呢?比如,我们可以把新鲜的水果用更低廉的价格、更方便地提供给消费者,那么,很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消费者主动地选择健康食品。这就是泰勒和桑斯坦所说的 “助推”。
      吃不吃健康食品,其实还是小事。像养老金计划,不仅对个人,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一件大事。美国的养老金保险制度非常复杂,员工需要在各种五花八门的方案中作出选择。正如我们说过的,选择的机会越多,人们越不愿意作出选择。
      于是,很多美国人就放弃了参加养老金保险计划。这一选择对自己不利:因为到了退休之后员工的收入水平会更少;对政府也不利:因为到最后还是得由政府买单。有一些美国公司作了一个小小的调整,以前的方案是你要主动选择,才能加入养老金计划,如今的方案是如果你不反对,就默认你同意参加养老保险计划。
      泰勒和桑斯坦提出了 “为明天储蓄更多” 方案,并得到美国国会中保守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的联合支持,这在美国政治中也算是奇迹。“为明天储蓄更多” 是公司为其员工提供的养老金计划。签了这份合约的员工在加薪时,会自动地增加在养老金账户中的储蓄,于是,储蓄率随工资的上涨而上升。如果员工觉得存得太多,他们也有选择退出该计划的自由。这一方案没有强迫任何人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也没有任何欺诈和隐瞒,只是巧妙地把人们的懒惰天性和他们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让人们自己作出更有利的选择。
      在泰勒和桑斯坦看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要作出小小的调整,就能极大地改变决策的结果。比如,总是会有人把尿尿到公共厕所的小便池外边,但是,如果在小便池里刻上一只苍蝇,男士就会自动地瞄准那只苍蝇尿尿,于是,尿到小便池外边的现象减少了 80%。
      如果你想让人们节约能源,仅仅在墙上张贴一些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的标语是没有用的。如果让每个家庭在收到账单的时候,都能够从账单上看到自己的用电量和邻居的用电量的对比,那么,出于 “同伴压力”,很多人就有更多的自觉性去注意节约资源。这说明,帮助人们改进其行为的最好方法是提供反馈。
      对于是否在政策设计中采用 “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 方法,我持谨慎的保留态度,因为我们必须先相信政府是无私而善良的,才能相信它们会为了我们的利益,帮助我们改善决策。
      但是,这一方法也给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启示。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也是发自内心的,为了让孩子和学生作出更好的选择,我们是该奉行毫不干预的自由主义原则,粗暴独裁的专制主义原则,还是找到一种中庸的 “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 呢?

        3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都在助推中,或者我们正在参与着助推!

        《助推》是行为经济学三大经典著作之一。另外两部,一部就是名满天下的《思考,快与慢》,另一部是《错误的行为》。(对行为经济学感兴趣的话,可以从《错误的行为》开始。)


        强烈安利!
        每个人都应该读读行为经济学。既然我们都身处经济世界。实际上,我们都被 "助推着",也都在参与着助推。那么,总要清醒一点 "玩" 这场游戏,尽管不一定从此眼明手快,但是哪怕少掉几个坑、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找到些出路,也是异常值得的!
        201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为我们揭开 "助推" 的种种套路,提醒你可能会犯的错误,助你回归正确之路。但如何助推呢?
        塞勒把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假思索的直觉,即 “直觉思维系统” 或 “自动系统”;另一种是比较认真的思考,即 “理性思维系统” 或 “省思系统”。
        主流经济学假设人们用的是理性思维系统,但现实中人们运用更多的则是直觉思维系统,这种思维方式会引出错误的选择。这就需要设计一种方式,让直觉思维少犯错误。
        这就是《助推》交付给我们的。
        《助推》共 13 篇文章,主要分析经济中的反常现象。
        反常现象是指与主流经济学的分析和预测不一致、但在现实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塞勒运用博弈论、金融学、劳动经济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在消费者选择、自我控制、储蓄行为和金融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构成了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其中最重要的是:
        【禀赋效应】
        这一概念认为,人们在决策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即对 “避害” 的考虑大于 “趋利”。
        讲的是,人们非常不愿意失去自认为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说,按照 “禀赋效应”,即使不考虑交易成本,所有权的最初分配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资源的最终配置。
        【跨期选择】
        是指将成本与收益分散在各个期间进行决策。在跨期选择的情况下,人们的长期理性选择能力是值得怀疑的。
        【心理账户和储蓄理论】
        心理账户概念最重要的是自我控制,它假定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也会在心里记账。
        一是人们对收入的敏感大于各种形式的财富;二是人们缺乏耐心,短期内对贴现率的重视大于利率。
        【锚定和判断】
        尽管经验法则有时候非常有用,但它可能会导致系统偏差。这一观点最先由两名以色列籍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和丹尼尔・卡尼曼于 1974 年提出,它改变了心理学家对人类思维的认知方式,后来甚至改变了经济学家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他们最初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三项经验法则 —— 锚定法则、可得性法则和代表性法则,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他们的研究项目后来被人们看作关于人类判断问题的 “启发和偏差” 的研究方法。最近,心理学家认识到,这些启发和偏差来自直觉思维系统和理性思维系统的相互作用。
        有证据显示,在许多领域,只要在理性承受范围之内,你要的越多,得到的就会越多。
        【行为金融理论】
        在这个领域塞勒贡献甚大。他提出在评价投资组合时,短视的损失厌恶使一大部分投资者放弃股票投资的长期高回报率,去投资具有稳定回报的债券。塞勒发现了 “输者赢者效应”,即投资者对过去的输者组合过分悲观,对过去的赢者组合过分乐观,导致股价偏离其基本价格。等一段时间之后市场自动修正,前期的输者赢得正的超额收益,而前期赢者的超额收益为负。据此,他提出了预测股票收益的新方法,即采用反转策略买进过去 3~5 年的输者组合,卖出赢者组合。塞勒对股市的研究有三项重要结论:第一,价格变动可能与影响进出市场的习俗相关;第二,机构投资者对他们的投资组合进行季节性调整是一种 “装饰门面” 的活动;第三,日历效应与好消息、坏消息发布的时间选择相关。塞勒对封闭基金、折价或溢价等均有研究,这些研究对金融理论和现实的研究影响重大。
        人们花费如此大的力气去迎合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别人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予关注。
        措辞坚决的禁令最有效!由于通过强调统计数字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许多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助推去影响人们的行为了。
        “回返效应”,它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果要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无论如何不能让人们知道他们已经做得足够好。
        通过询问人们行动的目的可以形成助推,如果进一步询问他们的行动时间和行动方式,则会加大助推。
        三种社会影响 —— 信息、同侪压力和措辞,它们都可以被私人组织或公共部门采用。我们看到,无论是商业团体还是政府部门,都可以通过助推实现或好或坏的社会影响力。
        比如,总会有人把尿尿到公共厕所的小便池外边,但是,如果在小便池里刻上一只苍蝇,男士就会自动地瞄准那只苍蝇尿尿,于是,尿到小便池外边的现象便减少了 80%。如果你想让人们节约能源,仅仅在墙上张贴一些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的标语是没有用的。如果让每个家庭在收到账单的时候,都能够从账单上看到自己的用电量和邻居的用电量的对比,那么,出于 “同侪压力”,很多人就有更大的自觉性去注意节约资源。这说明,帮助人们改进其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提供反馈。

        这当然是一本值得精读的书。你会发现,使用那些有益的助推,确实能够帮你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能够给你在营销、客户服务和管理中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有时,只需要做出一点点改变,就会四两拨千斤,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
          评论
        • 查看全部27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