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摇滚乐又回来了,而且正值壮年,新裤子、刺猬、Joyside和木马等13支乐队的摇滚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世纪90年代至今,先后成立的13支乐队的成长故事为主线,串联了中国摇滚乐几十年来的发展流变的过程。

书里有新裤子、木马、痛仰、达达、后海大鲨鱼、海龟先生、刺猬、旅行团等乐队跌跌撞撞的成长经历和唱作记录,也有乐队成员们互相支撑,成为更好的彼此的漫长过程。

作者作为中国摇滚乐发展的亲历者和观察者。不仅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文献资料、演出现场和幕后故事,她双重身份的视角和细腻绵密的笔触生动刻画了这一代真实、热血、崇尚自由的摇滚音乐人,他们对理想主义的坚守以及在现实世界的清醒与骄傲。

这些真实的人生和经年流传的作品,不仅呈现了中国独特的乐队生态和文化发展脉络,也是一代青年牢牢掌控自己命运有迹可循的回溯与证明,摇滚乐不止是音符的律动,它本质上连接的是当下青年的精神状态、理想生活的选择方向,甚至时代的回声。

“他们是生而摇滚的人,反过来亦成立——摇滚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命。”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新裤子 不断叛逆在潮流之前,提前离去在成名之后
  • 夏天侧记
  • 1 “我们的时代”早已到来,但他们不断叛逆,又提前离去
  • 2 不停跨界,形成自己的立体美学体系,却找不到出路
  • 3 浪潮是什么?不会抵达的未来和早已消失的过去
  • 4 做一个美丽的失败者吧!生命因你而火热
  • 5 面对选择,做被风折断的野花,还是暴烈炽热的花火?
  • 反光镜 三人朋克,像一支队伍
  • 夏天侧记
  • 1 半熟少年
  • 2 嚎叫俱乐部
  • 3 成长瞬间
  • 4 只有音乐才是解药
  • 5 生命不息,演出不止
  • 6 因为,所以
  • 木马 经过整个舞台的灯火
  • 夏天侧记
  • 1 空空旋转的木马,沿着铁路漫游
  • 2 有一段时光供我们回忆,也是美妙的
  • 3 生活里面绝对不能没有一只玻璃杯
  • 4 无意中,就挖到一个金矿
  • 5 听摇滚乐的人,被限制住了
  • 6 就是要漂亮
  • 7 旧城之王,不陷哀伤
  • 痛仰 没有音乐,生活将是一场错误
  • 夏天侧记
  • 1 不愿过模式化的人生,我们的自由是被发了芽的
  • 2 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 3 静坐常思己过
  • 4 不要停止我的音乐
  • 5 希望成为摇滚乐“传教士”
  • 6 痛仰的音乐是一座桥梁
  • 达达 时光不会倒流,人生却有重逢
  • 夏天侧记
  • 1 浮出水面
  • 2 看看你的模样,天生就是明星
  • 3 黄金时代,也是黑铁时代
  • 4 不如相忘于江湖
  • 5 来吧,一次次再见
  • 6 我甚至又奔跑起来
  • Joyside 回来了,浪漫心碎的夜晚复活了
  • 夏天侧记
  • 1 新一代北京朋克的骄傲
  • 2 三和弦点燃危险的荷尔蒙
  • 3 最招人烦的酒鬼,将时刻与你告别
  • 4 快乐是对美好的事物有着绝望般的赞美
  • 5 更远更危险的航海
  • 6 “The joker is back”
  • 后海大鲨鱼 梦是白色的泡沫
  • 夏天侧记
  • 1 后海的冲浪手
  • 2 我们的摇滚乐,听了让人想跳舞
  • 3 野性是生命最初的原始状态
  • 4 浪潮来了,我们就在浪潮之中
  • 5 在“得到”这件事上先做好准备,你会失去什么
  • 6 一段口哨,带来一匹梦马
  • 7 成功不需要以抛却理想为代价
  • 8 快乐的人,孤独的人,真心的人,在一起吧
  • 海龟先生 在光芒之下从容退场
  • 夏天侧记
  • 1 在哪里呢,我的朋友
  • 2 快来说hello,我们穿过了茂密的丛林
  • 3 放下了自己,才可以去认识你
  • 4 我们宁愿绝望也不信…… 该往哪儿走呢?
  • 5 若挣得全世界,赔掉了生命,又有什么益处?
  • 6 时间过去了十年,一切又好像从未改变
  • 刺猬 昔日青春纷纷老去,只有少年依旧横冲直撞
  • 夏天侧记
  • 1 世道变了,体面地活着变成了更艰难的事
  • 2 创作不可以推动,但生活可以推动一下
  • 3 一场又一场“24小时摇滚聚会”,就是他们的青春期
  • 4 做了所有努力之后,你发现自己还是很孤独
  • 5 暗无天日却光芒万丈,压抑苦涩又热血飞扬
  • 6 只有少年才不会被经验主义框住,不会被市场考量改变
  • 7 所有人在理想主义和现实生活中苦苦支撑,不知前程,又一往无前
  • Carsick Cars 在噪音里大梦初醒,在浪潮中继续造梦
  • 夏天侧记
  • 1 穿越,安德路隐秘的时光机
  • 2 校内网,相识初见
  • 3 初试啼声,时代在呼唤
  • 4 走出去,去听也可以去讲
  • 5 短暂分离,守望彼此的平行世界
  • 6 十年回归,如梦初醒
  • 7 所有的一切等你来选择
  • 旅行团 途中不全都是好风景,还有多少不得已的离别和放弃?
  • 夏天侧记
  • 1 这也是我们的当打之年
  • 2 总是跌倒在离家不远的路口
  • 3 北京的夏夜,与很多人擦肩
  • 4 人生旅行中不断地跌宕与离别
  • 5 于是我不再唱歌
  • 6 爱不会被磨灭,逝去的人住在心间
  • 7 永远都会在
  • 马赛克 如果全世界都跳舞
  • 夏天侧记
  • 1 之前特别想做朋克和车库,但是幸好没做
  • 2 喜剧的内核是悲伤
  • 3 邂逅美丽的霓虹甜心
  • 4 喜欢在路上的感觉,一趟没有终点的旅行
  • 5 劲歌热舞与复古未来主义
  • 九连真人 做事,定会翻身
  • 夏天侧记
  • 1 连平往事
  • 2 创作是抵抗庸常生活的唯一出口
  • 3 野心和梦想之后,守住自己
  • 4 从平安到搏命
  • 后记 二楼的乐评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没有生而摇滚,只有不甘沉沦

    “如果有一天我们大家都很舒服了,我们也不需要摇滚乐了。” 我觉得这句话饱含哲理,它出自刺猬乐队的主唱赵子健之口。刺猬乐队和其他十几支乐队的故事组成了《生而摇滚》这本书,他们是我最喜欢的一支乐队;作者小寒老师用自己在音乐圈多年的亲身经历,借着现象级综艺《乐队的夏天》,得以将这些故事集结成书,人们终于可以不用从各种零碎的消息里去拼凑这些乐队的真实形象。即使如此,本书在豆瓣的评分不过 6.0,属于可看可不看之列;这种境况,可能正如摇滚之于当下的时代,可听可不听。文字和音乐的组合,在易传播和可记忆的两个维度,显然超过二者单独存在的时候;这大概也是我们可以把一首歌听几十遍甚至很多年,而很少读一本书很多次的原因。所以,从诗经开始,文字插上旋律的翅膀,在历史长河里翱翔;类似的还有唐诗、宋词、元散曲。那些广泛传播歌曲,之所以流行而不被忘记,是因为里面承载了情感和情绪;我唱你听,随着旋律舞动,跟着歌词感动,于是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在这一刻同步。被歌曲打动,就是一瞬间的事,那些好歌 “唱到了自己的心里”。那么,摇滚乐队歌唱的,又触动了我们心中哪个部分?我们从中获得力量?快乐?还是幸福?“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从歌曲到专辑,再到乐队,而后才可能是关于乐队的故事;如果对于书中乐队的歌曲并不熟悉,不妨先从听歌开始,不用着急打开这本书。在这些乐队的歌曲里,可以听到纯粹的看法,坚定的信念,叛逆的观点,不屈的精神;摇滚乐的美,是纯粹和有力量的;没有刻意的讨好,所以值得被尊重;可以不喜欢,但不能被轻视。多少有些讽刺的是,本书中多次提到的《乐队的夏天》是个娱乐节目,这看起来是与摇滚精神相悖。让摇滚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却以一种最不摇滚的姿势,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妥协。“黑色的不是夜晚,是漫长的孤单” 这句歌词出自刺猬乐队的《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创作这首歌曲的刺猬乐队那时陷入困境,三位成员分别处于人生的低谷。刺猬也是中国摇滚的缩影,从繁华到寂寥,不过区区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不是乐队的夏天,那些年过四十的乐手们,也许还会坚持梦想和演出,但可能很难再次走入舞台的中央。我努力在这个热闹的世界生存,但是无人留意到我的存在,这是真正的孤单。好在,这种孤单并没有拆散刺猬,反而产生了一首好歌;在放弃之外,永远还有一个选项,那就是坚持;坚持,就有希望;坚持,才有希望。摇滚不死,乐队常在。

      转发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因为是记录一代摇滚乐队的故事书,预备着跟看《人世间》一样,准备哭的稀里哗啦。看完之后,虽然依然激动,但总觉得有哪个地方别扭。摄影家,也是窦唯的第二任妻子,高原,曾经出过一本书《把青春唱完》。那里,她用相机记录了上一代摇滚乐队的故事。从那一张张充满质感的黑白照片里,你能感受到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的愤怒,那正是摇滚的精神。一支摇滚乐队要靠一档综艺节目来拯救,我只能说时代变了,年轻人的冲突感少了。但有一点让我激动的是,从这些乐队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理想的坚持和追求。在音乐上,在表达上,他们是真诚的。是的,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才是摇滚的内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少年与成长(《生而摇滚》读书笔记)

        百度上查了一下到底什么是摇滚乐,简单说就是二战以后的婴儿潮,让上个世界 5、60 年代的年轻人能够安居乐业。只是平稳的生活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对于平稳生活的抗争和改变的欲望。他们的父母经历过战争,所以知道平稳的不易,只是对于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人来说,对于自己的躁动和年轻的荷尔蒙,确实需要一个途径释放。他们在摇滚乐中找到了自己的声音,“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势,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 或许正是因为摇滚乐的简单,所以很容易让年轻人上手。而通过摇滚乐,年轻人也能够将自己的思考和情绪传递出来,这或许也正是摇滚乐有时候会被称为时代之光的原因。还有一点,虽然只是我自己的臆想,不过我想摇滚乐或许是一种更容易被人听到的表达。毕竟,表达的欲望总需要有人听见才能完成表达的意义,否则单纯无声的呐喊,就像山里的一棵树倒下,没有人听到不是也没有啥表达的欲望了。从音乐上来讲,作为一种时间的艺术,是一种非常容易让人接收到情感的方式,表达者和听众首先有了情绪上共振,再到歌词中去寻找表达者的思考,这对于想表达的年轻人来说,或许再好不过了。再说通过技术也能表现出自己的努力和上进,再再加上还能再舞台上享受那种万众瞩目的兴奋,这岂不是让人足够向往了嘛。毕竟,在现在这么快的节奏下,有多少人愿意认认真真地听别人讲话、阅读别人的文字呢。现在人实在是太喜欢直给的刺激了,没有事先的喜欢和认同,哪会有心情听你在讲什么呢。说回到乐夏,这是一档足够好的综艺节目。音乐好听,再加上乐队透过镜头的真实感,再再加上一群半大老爷们的少年感,让整个节目的呈现了足够的张力。毕竟对于摇滚乐来说,并不是大众的音乐,也让我们这些普通人通过节目,认识了代表时代的乐队,也重新回望曾经年少的自己。虽然这是一个音乐类的节目,但是却让人看到了更多的关于成长的故事。虽然年轻的乐队有足够的冲劲和亮眼的表现,只是,好看的还是那些老牌的,尤其是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乐队。虽然音乐还是过去的音乐,只是音乐里面的人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些少年了。就像刺猬说的,都是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辛苦地坚持着。音乐依然美好,只是人已经不再是少年了。通过节目,会看到这些曾经理想、愤怒、叛逆的年轻人,一点点被时间打磨着。人到中年,总要面对生活的羁绊,再也不是那个孑然一身的自由少年。虽然怀念自己曾经 “反抗固有秩序、嘲讽主流品味”,结果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曾经反叛的大众中间。书里不时会提到一个词,“少年感”。所以少年感到底是什么?可能有一点不甘于主流,有一点点叛逆和反抗,有一点点潇洒和自由,还有一点点舍我其谁。只是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总归会发现,主流之所以是主流,总归还是还有原因的。毕竟在主流里面,我们都是普通的一分子,而也就不至于觉得那么孤独,毕竟还有太多人和自己一样。虽然在平稳中会有曾经的不甘和向往,只是总不会让自己还想少年一样,只坚持自己以为的坚持。成长,并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对于个人来说,成长或许就是一个变复杂的过程,而更重要的或者是,复杂的时候却能让自己表现出足够的简单,这或许是更高级的态度。也或许正是这样,这些老牌的乐队才更让人觉得迷人,因为在他们复杂的生活上面,有着他们对曾经的理想和向往的坚持。有自己的坚持,或许这就是一个足够有少年感的事情了吧。让自己接受生活的复杂,然后在复杂中找到自己的坚持,这或许就是我们能够追求的成长和少年感了吧。最后,说回书。其实就书本身来说,这是一本流量的产物,那么贵的铜版纸,那么高的价格,总以为只有真心爱这个节目的人才会买这本书吧。好不好看,总归是个很个人的事情,不能说这本书不好,毕竟作者对这些乐队有着足够感情。至于值或是不值,看心情。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