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断代专题文学史丛刊。

内容简介

《清诗流派史》,本书条分缕析,又融会贯通,既努力地探究清代各流派产生、发展的历史原因及诗学本身的原因,又精心寻绎各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既沿波讨源,探求其继武前贤之处,又能由表及里,较确切地撷取其思想艺术方面的独到特点,平实地阐述其得失,考究其消长。此书用力甚勤,资料翔实,自成体系,多有精审之见。

目录

  • 版权信息
  • 《清诗流派史》序
  • 前言
  • 第一章 河朔诗派
  • 一 河朔诗派的由来
  • 二 河朔诗派的特色
  • 三 几位代表诗人
  • 第二章 岭南诗派
  • 一 岭南诗派的风格特色
  • 二 屈大均
  • 三 陈恭尹
  • 四 释函可
  • 第三章 顾炎武
  • 一 顾炎武的先进思想对其诗作的影响
  • 二 顾炎武的诗论反映在诗作上的特点
  • 三 顾炎武诗作的艺术特色
  • (1)熟于正史,用典精切
  • (2)神似杜诗,各体皆善
  • 四 顾炎武诗对清诗的影响
  • 第四章 虞山诗派
  • 一 虞山诗派的兴起
  • 二 钱谦益
  • (一)生平
  • (二)诗论
  • (三)诗作
  • (四)影响
  • 三 冯舒与冯班
  • 第五章 娄东诗派
  • 一 娄东诗派的兴起
  • 二 吴伟业
  • (一)生平
  • (二)诗学渊源
  • (三)诗论
  • (四)吴诗特色
  • (五)吴氏影响及末流之失
  • 三 “梅村体”传人之一——吴兆骞
  • (一)生平
  • (二)诗论
  • (三)诗作特色
  • 四 “梅村体”传人之二——陈维崧
  • (一)生平
  • (二)诗学源流
  • (三)诗歌特色
  • 第六章 秀水诗派
  • 一 秀水诗派的产生
  • 二 朱彝尊
  • (一)生平
  • (二)诗论
  • (三)诗歌内容
  • (四)诗歌风格
  • (五)朱诗不能自成一家的原因
  • 三 秀水诗派的变化
  • 第七章 神韵诗派
  • 一 神韵诗派的兴起
  • 二 王士禛
  • (一)生平
  • (二)诗论
  • (三)诗作的艺术特色
  • 三 神韵派及其影响
  • 第八章 清初宗宋派
  • 一 清初宗宋派的产生
  • 二 清初宗宋派诗人
  • (一)诗学渊源
  • (二)产生原因
  • (三)分体各师
  • 三 查慎行
  • (一)生平
  • (二)诗论
  • (三)诗作
  • 第九章 饴山诗派
  • 一 饴山诗派的产生
  • 二 赵执信
  • (一)生平
  • (二)诗论
  • (三)诗作及风格
  • 三 流派及其影响
  • 第十章 浙派
  • 一 浙派的产生
  • 二 厉鹗生平及其诗论
  • 三 厉鹗的诗
  • 四 对浙派的评价
  • 第十一章 格调诗派
  • 一 格调说产生的原因
  • 二 沈德潜提倡格调说的主客观条件
  • 三 沈德潜诗的分析
  • 四 格调派
  • 五 对格调派的批判
  • 第十二章 肌理诗派
  • 一 肌理说的“义理”和这一诗论产生的原因
  • 二 从“文理”角度看肌理说的理论价值
  • 三 论翁方纲的诗
  • 四 肌理派诗人及其影响
  • 第十三章 性灵诗派
  • 一 性灵派产生的原因
  • 二 袁枚及其诗
  • (一)进步的思想意识
  • (二)“性灵诗”的特色
  • (三)“性灵诗”的语言
  • 三 赵翼及其诗
  • (一)主张诗是抒发性情的
  • (二)主张诗要新
  • (三)做到自然
  • 四 张问陶及其诗
  • 五 性灵派的影响及其历史评价
  • 第十四章 桐城诗派
  • 一 桐城诗派的形成
  • 二 桐城诗派的诗论
  • 三 刘大櫆、姚鼐和方东树、梅曾亮的诗
  • 四 流派与影响
  • 第十五章 高 密诗派
  • 一 高密诗派兴起的原因
  • 二 高密派的诗论
  • 三 李宪噩与李宪乔
  • 四 二李的追随者
  • 五 对高密诗派的评价
  • 第十六章 常州诗派
  • 一 常州诗派的产生
  • 二 常州诗派的诗论
  • (一)强调作者性情、学识、品格,认为这是其诗作传与不传的决定因素
  • (二)主张奇而入理
  • (三)反对俗与滑
  • (四)认为诗必有珠光剑气,始不磨灭
  • (五)主张多读书
  • 三 常州诗派的杰出诗人黄景仁
  • (一)性
  • (二)情
  • (三)气
  • (四)趣
  • (五)诗有剑气
  • 四 常州诗派及其影响
  • 第十七章 龚自珍
  • 一 生平
  • 二 诗论
  • (一)“尊情”
  • (二)“诗与人为一”
  • (三)出入说
  • (四)诗有原
  • 三 龚诗的悲剧意识
  • 四 龚诗对近代诗的影响
  • 第十八章 宋诗运动和同光体
  • 一 产生的原因
  • 二 狭义宋诗派的诗论
  • 三 两位代表诗人
  • (一)郑珍
  • (二)陈三立
  • 四 结论
  • 第十九章 汉魏诗派
  • 一 汉魏派产生的原因
  • 二 王闿运生平简介
  • 三 王闿运的诗论
  • 四 王闿运的诗作
  • 五 结论
  • 第二十章 中晚唐诗派
  • 一 产生的原因
  • 二 樊增祥的生平和诗论
  • (一)本之性情,达之政事
  • (二)识力
  • (三)清新
  • (四)天然
  • (五)偶俪
  • (六)色彩
  • (七)音响
  • (八)博学
  • (九)反对僻涩
  • 三 樊增祥的诗作特色
  • (一)内容
  • (二)形式
  • 四 中晚唐派的影响
  • 第二十一章 诗界革命派
  • 一 诗界革命的历史意义
  • 二 黄遵宪的诗论与诗作
  • (一)反帝反侵略
  • (二)表现新思想、新事物
  • 后记
  • 新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