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导读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03千字
字数
2020-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全面且有趣的读研避坑指南,揭秘研究生院的“潜规则”。
内容简介
要读好研究生,光埋头苦学可不够。作者指出了57种搞砸研究生生涯的方法,每一种都可能成为毕业路上的阻碍。但作者可不是想大家毕不了业,针对每一种阻碍,他都提出了解决之道,旨在帮助所有即将攻读和已在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们充实、有效、顺利地度过研究生生涯,同时,也为有意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尽管基调是半开玩笑,但书中这些指南都是至关重要的,作者称之为“有悖常理的研究生专业课”。
目录
-
版权信息
-
“搞砸”的简介
-
我是谁?
-
性别代词
-
硕士论文对比博士论文
-
“搞砸”的方式
-
启程
-
1. 根本不想为什么要读研
-
2. 忽略就业市场
-
3. 一直待在同一所大学
-
4. 盲目追求金钱
-
5. 读一个没有资助的博士
-
6. 读跨学科博士
-
7. 相信宣传的毕业时间
-
8. 忽视大学为你提供的信息
-
9. 不做理财计划
-
导师
-
10. 保持沉默,单独行事
-
11. 选择看上去最酷的导师
-
12. 拥有合作导师
-
13. 不清楚导师(或你自己)的期望
-
14. 不见导师和委员会
-
15. 陷入糟糕的师生关系
-
16. 指望别人手把手地帮你
-
研究生项目管理
-
17. 只关心你的论文
-
18. 期待完美地通过综合考试
-
19. 选题完全出于战略原因
-
20. 要么不教课,要么教一大堆课
-
21. 不寻求教学指导
-
22. 毕业前搬离学校
-
23. 推迟烦琐的审批流程
-
24. 凡事只动脑不动手
-
25. 要么不参加会议,要么参加一堆会议
-
工作和社交生活
-
26. 只关注学习
-
27. 期望朋友和家人理解你
-
28. 只与一个小圈子打交道
-
29. 找一份与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
-
论文写作
-
30. 只写博士论文
-
31. 迟迟不发表论文
-
32. 什么都想涵盖进去
-
33. 不给自己定位
-
34. 不到截止日期不写论文
-
35. 折磨你的读者
-
你的态度和行为
-
36. 只想通过成果获得评价
-
37. 脸皮薄
-
38. 不体谅他人
-
39. 成为“那个”学生
-
40. 从不妥协
-
41. 八卦
-
42. 在社交媒体上口无遮拦
-
敏感问题
-
43. 以为大学比其他机构更具包容性
-
44. 过早卷入维权纠纷
-
45. 与教师坠入爱河
-
46. 欺骗和剽窃
-
这就结束了吗?不,还要收尾
-
47. 跳过求职演讲
-
48. 期望在特定大学找到一份工作
-
49. 指望别人会雇用你去教授自己的论文
-
50. 对找工作的机会视而不见
-
51. 不看其他人的论文
-
52. 选择校外评审专家
-
53. 对最后阶段一无所知
-
54. 对答辩漠不关心
-
55. 不为工作面试做准备
-
56. 不惜一切地坚持
-
57. 认为从事非学术工作就是失败
-
最后的想法
-
附录: 研究生院概览
-
论文
-
项目
-
院系
-
人员
-
致谢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一本浅显易懂、贴近现实的读研“避坑指南”
《读研指南:搞砸研究生生涯的 57 个教训》作者凯文・D.哈格蒂作为一名硕士生导师,每天都面对着学生工作,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看到了他们掉入种种 “读研之坑”。研究生想在学校取得一定的成绩并顺利毕业,光埋头苦学是不行的,需要了解读研过程中的各种潜规则。作为一名准研究生,看到书名的一瞬间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迫不及待地开启闭坑之旅。由于作者不是中国人,外国的教育制度和学生管理方式与国内存在很大的差异,阅读的过程中有一些障碍,可以选择性的跳过或略读。将全书简化为 19 条心得:①不要不好意思让导师写推荐信,这就是老师们的本职工作。时间越早,给老师的时间越充分。②终身制学术工作的特点:自己是自己的老板,可以铺设自己的职业道路,在一个充斥着智慧的世界里管理着自己设计的长期项目。③不要为了取悦别人而去读博(让家人开心或是同学羡慕),因为读博本身也是一个职业选择,导师鼓励读博的话很温暖,值得铭记于心,但是读博有风险,需要看看自己究竟适合与否。④不要读本校硕士或博士,不仅要专业的精度,更要社会的广度。⑤奖学金的申请过程也是锻炼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大胆申请研究生奖学金,迈出一步就收获一步。⑥不要幻想不付出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指导,多提问题,多约见面。问问题也需要技巧(考虑如何让在短时间内,让对方明白你的困惑点)⑦导师和学生要相互明白对方的期望,避免事后发生利益纠纷。⑧在导师的分支下研究的同时一定要再做一份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⑨给论文以外的学术活动留出时间。⑩避免拖延症和完美主义⑪要对论文论题感兴趣,写起来才会容易。⑫不要推迟繁琐的审批流程。⑬所有重要数据必须备份,电脑死机系统崩溃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备份以绝后患。⑭研究者和普通工作的区别:普通工作在不上班的时候没有义务听从雇主的安排,研究者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虽然自由,但是专业目标几乎永无止境,难以找到 "停下工作的时候"。⑮找到研究和生活的平衡点,不能让科研占据了生活的时间,反之亦是如此。⑯积极的态度,加上全力应对挑战的意愿,科研之路会顺利很多。⑰从导师获得的信息一般都是积极的,但是学术界是复杂可怕的,论文被拒是家常便饭。⑱不要抱怨 "自己多么辛苦……",除了收获同情,再无其他。⑲不要将自己三年的研究成果奉为圭臬,其实你研究方向很狭小,没有多少人感兴趣,就让他躺在数据库里等到被挖掘吧。
如何(规避)完美搞砸研究生生涯
非常幸运,在马上要开启第二年研究生生涯的前一个假期我拜读了这本宝藏。法国院校的假日非常漫长,加上设计研究生和普通的工商研究生,学制和考核标准有些不同。我是家族里第一个从事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没有任何人可以给出实质性的参考建议,加上家庭一些变故,所以非常迷茫,在这个假期里不停旅行、社会实践和思考读研的意义以及是否要继续读博为以后谋出路,本书给我了极大的帮助和启发。发觉自己并不想读博,也不太适合。之前出于很享受一个人学习和研究的状态,但是后来发现不光要成为一个不断整理内容的系统输出者,而且要考虑读博之后,就业方向道路的多少,经济状况是否能维持,以目前我的状况以及行业前景来说还是太难评估。那么剩下的理由就只有为了满足父母的志愿成为大学教师安安稳稳度过余生,所以为了这一点理由必须要读博太不可理喻了。在我甚至都有一点丧失继续研究生学习的理由期间看到这本书,我觉得研究生其实没有那么难以为继了,我只要回归初心将其继续视为我进入社会之前的一个缓冲地带,能够帮助自己更加清晰的认识我想要做什么,那么目的其实已经达成了。接下来只需要根据作者的建议,规避一些绝对毕不了业的风险,在我摇摆不定的生活中增加了那么一丝丝确定性。潜心完成我的毕业项目以及论文就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并且可以在这边进行一些工作上的积累,因为在假期的活动里发现自己其实还挺喜欢在社会中观察人类的。来世间走一遭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切皆是为了更好的人生体验罢
读博期间身心健康指南
思维定势方面的建议:1. 如果总想得到肯定,可能会发现自己陷在困境当中。读博时诸多否定可以让自己有改进与重新来过的机会;2. 学术工作就是会经常被别人评价或比较,几乎所有东西都要进行评估并且通过各项指标不断进行排名。要适应这些评估和激烈的竞争环境;3. 学会坚持不懈地面对不确定性、失败以及否定。可以先把负面评论搁置几天,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它们。和同事分享这些直言不讳的评论,他们可能会在评论中找出有用的只言片语,使之不像是对一个人的人身攻击;4. 培养一种既乐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又能坚持自己对一项研究的观点的能力。用温和的方式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5. 不要害怕表现自己的无知。导师早就清楚学生不会什么事都知道,他们答应做项目导师的时候就已经默认自己会帮你了;6. 学术圈同事之外的大多数人很难理解博士生的生活。不要指望朋友或家人能够理解或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保持联系、理解别人的并不感兴趣。阶段行为方面的建议:1. 选题时要选自己感兴趣并且有向别人推销的冲动的主题。不要仅仅因为这类研究更容易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或 资助机构看重这些选题或方法论而选择;2. 博士生会在合作项目中得到薪资,要和导师谈谈。了解对方的期望,明确这份 “雇佣合同” 中的职责(事先坦诚谈论研究项目成果的所有权问题,防止以后出现误会),以书面形式进行协议是很明智的方法;3. 申请补助金以及奖学金应该是理财计划的一部分。不要害怕被拒绝,申请过程也帮助自己提高了撰写申请书的技巧;4. 定期接触自己的导师以及更广泛的委员会。沟通是关键,多提问题和预约见面,维持关系靠自己的积极态度;5. 在整个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应该时常问自己:“这很有趣,但是对我的项目来说是否重要?” 集中主题并删掉不重要的章节;6. 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都是不完美的。尽管如此,必须与自己的观点统一战线,支持和捍卫你选择的主题、理论和方法策略;7. 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尽力清晰简明地陈述观点、以主动语态撰写论文、对读者好点儿别说行话;8. 只要提交一篇文章,就做好文章被拒后再提交给哪本期刊的打算。这可以减轻论文被拒后的伤心,因为此时已经制定好了备用计划;9. 读博就相当于一场职业培训,且会局限就业的方向。多和导师、学姐学长联系,了解就业可能的去向,不要以为一毕业就能找到工作;10. 走学术职业道路的关键一步是在找工作时广撒网,不要觉得自己是 “特例”,不要只在某一特定大学找工作。全面发展方面的建议:1. 明智地分配时间,要为论文以外的学术活动留出时间。这会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全能学者;2. 不要指望自己能根据毕设的研究方向找到工作。要证明自己是一位多面手,并且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对口某些就业缺口市场。
- 查看全部11条书评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