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 1007 年观后感: 1.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换位思考 2.对比农耕民族,草原民族因为资源有限,更好战 ——要警惕资源有限的国家 3.古时候君王会到处走访(比如乾隆下江南),不光是“体察民情”,也是一种政治手段(巡幸制度)。秦始皇就死在巡幸路上 ——不要被冠冕堂皇的理由蒙蔽了,多问问自己一句为什么
公元 1007 年观后感: 1.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换位思考 2.对比农耕民族,草原民族因为资源有限,更好战 ——要警惕资源有限的国家 3.古时候君王会到处走访(比如乾隆下江南),不光是“体察民情”,也是一种政治手段(巡幸制度)。秦始皇就死在巡幸路上 ——不要被冠冕堂皇的理由蒙蔽了,多问问自己一句为什么


Week08-20240417 非常高兴听到这一篇讲辽国,正如我之前所说:辽国也是正统。感谢李倩老师和罗胖,让这一篇成为我话的回应。作为一个来自内蒙的家族的女婿,而且自己公司的HR总也是来自赤峰的,我无比期待这一期的所有内容。 但接着问题又来了,辽国的历史不过短短200年,为什么这一篇里能够讲述这么久呢,辽国对中国后续的历史产生哪些影响?先看AI KIMI的回复。 辽国(907—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重要朝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格局的变迁:辽国的建立改变了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打破了传统的华夷秩序。辽国不仅在长城以北建立了强大的政权,还占领了中原王朝传统的燕云地区,使得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更加模糊,对后世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辽国在经济上实行农牧并重的政策,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辽国与宋朝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通过边境贸易和货币战争等手段,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货币经济的发展。 文化交流与融合:辽国在文化上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吸收和借鉴了中原地区的文化成果,推动了契丹族的汉化进程。同时,辽国也是佛教传播的重要通道,对佛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军事制度的创新:辽国在军事上实行了兵民合一的制度,强化了军队的组织和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这种军事制度对后世的军事改革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法统观念的变化:辽国的存在挑战了传统的法统观念,即中原王朝是唯一合法的统治中心。辽国自称“大契丹”,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宋朝分庭抗礼,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原王朝的正统性,为后来的多民族国家构建提供了历史经验。 历史认知的拓展:辽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使得历史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价非汉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的角色和贡献,拓展了对中国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后续政权的影响:辽国的灭亡后,其残存的贵族在中亚建立了西辽政权,继续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同时,辽国的历史也为后来的金、元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综上所述,辽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在法统观念和历史认知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我很满意,正好罗胖这期里还进行了一些补充:从澶渊之盟开始,辽国就不再是单纯的草原民族,它和其他草原民族(金、后金、元、西夏、满)开始共同融合为中华大文明的一部分——辽国提供的是:一种“解决方法”。这种解决方案下,游牧和农耕实际上结合起来,成为北欧一直都没有办法学会的制度,而这种同时对农耕和游牧都重视的制度,实际上一直在现在的中国都存在着,尤其是北方诸省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农业厅和畜牧厅,其中包括了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有些城市甚至是农牧局合在一起的,这说明在管理者看来,农牧其实是一体的,而这种思维的来历可能就来源于辽国最初的“解决办法”。 辽国虽然只有200年,但对中国的影响和唐朝一样,是中国人自己也很少去想的,比如作为在东北的我,就知道好几个名字里有“辽”的地区或城市,包括了我们熟悉的“辽宁”,还有“通辽”、“辽源”、“辽阳”,还有影响了“辽宁”名字的“辽河”。不过其中的“辽阳”却是史前之史(以下仍然来自KIMI)。 辽阳是我国东北地区出现最早的城邑之一,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东北第一城”。辽阳这个名字始于汉代。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因地处小辽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在历史上,辽阳曾被称为襄平、辽东、辽州、东平、铁凤、南京、东京等,每个名字都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记忆。在战国时期,燕国在此设辽东郡,郡治襄平,这是襄平这个名字的首次亮相。辽阳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不仅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重要通道,还是历史上多个民族和政权争夺的战略要地。辽阳市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财富丰富多彩,包括汉魏壁画墓群、辽代白塔、明代长城、东京城等,这些都是辽阳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见证。辽阳还曾是清朝初期的都城,努尔哈赤曾在此建立后金的都城东京城,这也是清朝第一座平原都城。 ——看看,辽国的历史还是燕国呢,是“慕容复”的老家,也是安禄山的山头,而且是“南京”,是努尔哈赤的“东京”。这个思路延续下来的“辽源”(吉林)-“辽宁”-“通辽”(内蒙古,名字的辽是离辽阳近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辽,不再是辽,而是中华民族的其中一个符号和传承。原来的汉满蒙回藏其中的满、蒙、回的文化下,也许都有“辽”的影子吧。甚至也许汉人的李姓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契丹族”呢?要不为什么我岳母(她母亲是纯蒙古大草原的人)会姓李呢? 《文明之旅》回到了以线性讲述历史事件的老路,却加入了很多边边角角,看起来更丰满了,这让我们这些拿着“文明棍”的人更喜欢手中的棍子了。 文明之旅,每周一趟,一起来吧。
Week08-20240417 非常高兴听到这一篇讲辽国,正如我之前所说:辽国也是正统。感谢李倩老师和罗胖,让这一篇成为我话的回应。作为一个来自内蒙的家族的女婿,而且自己公司的HR总也是来自赤峰的,我无比期待这一期的所有内容。 但接着问题又来了,辽国的历史不过短短200年,为什么这一篇里能够讲述这么久呢,辽国对中国后续的历史产生哪些影响?先看AI KIMI的回复。 辽国(907—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重要朝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格局的变迁:辽国的建立改变了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打破了传统的华夷秩序。辽国不仅在长城以北建立了强大的政权,还占领了中原王朝传统的燕云地区,使得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更加模糊,对后世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辽国在经济上实行农牧并重的政策,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辽国与宋朝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通过边境贸易和货币战争等手段,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货币经济的发展。 文化交流与融合:辽国在文化上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吸收和借鉴了中原地区的文化成果,推动了契丹族的汉化进程。同时,辽国也是佛教传播的重要通道,对佛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军事制度的创新:辽国在军事上实行了兵民合一的制度,强化了军队的组织和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这种军事制度对后世的军事改革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法统观念的变化:辽国的存在挑战了传统的法统观念,即中原王朝是唯一合法的统治中心。辽国自称“大契丹”,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宋朝分庭抗礼,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原王朝的正统性,为后来的多民族国家构建提供了历史经验。 历史认知的拓展:辽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使得历史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价非汉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的角色和贡献,拓展了对中国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后续政权的影响:辽国的灭亡后,其残存的贵族在中亚建立了西辽政权,继续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同时,辽国的历史也为后来的金、元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综上所述,辽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在法统观念和历史认知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我很满意,正好罗胖这期里还进行了一些补充:从澶渊之盟开始,辽国就不再是单纯的草原民族,它和其他草原民族(金、后金、元、西夏、满)开始共同融合为中华大文明的一部分——辽国提供的是:一种“解决方法”。这种解决方案下,游牧和农耕实际上结合起来,成为北欧一直都没有办法学会的制度,而这种同时对农耕和游牧都重视的制度,实际上一直在现在的中国都存在着,尤其是北方诸省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农业厅和畜牧厅,其中包括了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有些城市甚至是农牧局合在一起的,这说明在管理者看来,农牧其实是一体的,而这种思维的来历可能就来源于辽国最初的“解决办法”。 辽国虽然只有200年,但对中国的影响和唐朝一样,是中国人自己也很少去想的,比如作为在东北的我,就知道好几个名字里有“辽”的地区或城市,包括了我们熟悉的“辽宁”,还有“通辽”、“辽源”、“辽阳”,还有影响了“辽宁”名字的“辽河”。不过其中的“辽阳”却是史前之史(以下仍然来自KIMI)。 辽阳是我国东北地区出现最早的城邑之一,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东北第一城”。辽阳这个名字始于汉代。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因地处小辽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在历史上,辽阳曾被称为襄平、辽东、辽州、东平、铁凤、南京、东京等,每个名字都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记忆。在战国时期,燕国在此设辽东郡,郡治襄平,这是襄平这个名字的首次亮相。辽阳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不仅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重要通道,还是历史上多个民族和政权争夺的战略要地。辽阳市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财富丰富多彩,包括汉魏壁画墓群、辽代白塔、明代长城、东京城等,这些都是辽阳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见证。辽阳还曾是清朝初期的都城,努尔哈赤曾在此建立后金的都城东京城,这也是清朝第一座平原都城。 ——看看,辽国的历史还是燕国呢,是“慕容复”的老家,也是安禄山的山头,而且是“南京”,是努尔哈赤的“东京”。这个思路延续下来的“辽源”(吉林)-“辽宁”-“通辽”(内蒙古,名字的辽是离辽阳近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辽,不再是辽,而是中华民族的其中一个符号和传承。原来的汉满蒙回藏其中的满、蒙、回的文化下,也许都有“辽”的影子吧。甚至也许汉人的李姓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契丹族”呢?要不为什么我岳母(她母亲是纯蒙古大草原的人)会姓李呢? 《文明之旅》回到了以线性讲述历史事件的老路,却加入了很多边边角角,看起来更丰满了,这让我们这些拿着“文明棍”的人更喜欢手中的棍子了。 文明之旅,每周一趟,一起来吧。


看完这期节目,发散了一下思维。我在想未来会不会有人像今天罗胖这样,聊我们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事。如果有,会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 未来的人会怎么看待我们这个时代,会有什么想法? 司马光当年写《资治通鉴》的时候绝对想不到今天这个场景。 开个脑洞 假如司马光和罗胖碰一面的话,会不会来一句后生可畏?
看完这期节目,发散了一下思维。我在想未来会不会有人像今天罗胖这样,聊我们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事。如果有,会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 未来的人会怎么看待我们这个时代,会有什么想法? 司马光当年写《资治通鉴》的时候绝对想不到今天这个场景。 开个脑洞 假如司马光和罗胖碰一面的话,会不会来一句后生可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