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4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国运如此

    运气真是不可预料,如果说 1986 年的切尔诺贝利预示着苏联帝国走向终点,2011 年的福岛事件,对日本来说也是个拐点,福岛事件起源于罕见的天灾(9 级地震和海啸),整体事故的处理,反映出日本民族特性,上下级沟通语言不清晰准确,突发违反常规的事件,日本民族性格不善于处理,体系派系间相互推诿做戏,结果是日本这个缺自然能源的国家,被迫放弃技术上还有优势的核电,替代能源计划不断犯战略错误。民主党也因此事件分崩离析,传统财阀自民党重新上台。全书有些散,不是很精彩。

      5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堆芯熔毁: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实录

      通过此书,了解到日本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首相,政府部门,行业,垄断企业之间牵制,互惠,互坑及福岛核泄露前后的内幕信息。对于日本人的傲慢,欺骗,自私,自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及日本社会阶级固化和一致尊上。对于民众的漠视。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第246本

        消除对核电的依赖、输配电分离、保安院分离、阻止核电站重启等,菅所做的一切只是喊口号而已。他缺乏将这些口号落实到政策和制度的能力。法律和制度的建立,需要动员组织、驾驭作为专家的官员,但菅缺乏这样的才智。虽然有运动论,但也可以说只有运动论。说的就是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日本的切尔贝诺利

          最新消息日本政府已经批准将福岛的核污水排入大海,预计明年春天开始。(如今已变成现实)福岛这个名字再次从记忆中浮现,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因其成为日本的切尔诺贝利而在历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堆芯熔毁》一书如实记录了从福岛发生核泄漏到后续处理中日本各方的行动,再次为我们展现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这一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的灾难。噩梦的开始 2011 年 3 月 11 日星期五下午 2 点 46 分,里氏 9.0 的地震袭击东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遭受毁灭性损害。爆炸、放射性物质的泄露等所形成的巨大危机开始席卷日本以及全世界各地。相比于这一灾难,日本政府和相关人员的处理工作更让人们失去信心。这些原本应该起到保障作用的精英群体不仅没能起到预想的作用,反而暴露出来更多的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聪明人做蠢事按道理说从福岛所属的东京电力到相关政府机构,本应该肩负起经营和监督以及及时善后的工作。可当灾难发生后,这群聪明人却做起了一连串的蠢事,从而延误了正确行动的时机,以至于问题再度恶化。如果说智商税让人五味杂陈,认知税更让人难以承受。在福岛发生的这一可以 “媲美” 切尔诺贝利的事故就是对这些人收的认知税,只不过逐渐波及到更多的无辜人群,尤其是那些对他们过于信任的。芯问题好学生解决不了芯问题,这恐怕是我在读完全书之后的一大感受。单从简历和经验来看,你可能会发现这些人中间有不少聪明人,甚至是一路走来都是榜样般的好学生,却解决不了芯问题。核电站这个复杂的系统中,因其复杂性和耦合性的增强,出现崩溃是意料之中的。然而却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尤其是在出现灾难后及时采取。如此想来,真是让人匪夷所思。灰犀牛如果说黑天鹅是无法预测的意外事件,福岛事故就算是预料之中的大概率事件。它就像一头迎面奔来的灰犀牛,福岛人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可以躲过去。谁料就像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和冰山擦肩而过后被摔了个人仰马翻一样,福岛之下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让世人震惊。就像本书封面上所说,他们早已知道这一天会到来,却没有早一点行动,眼睁睁地看着悲剧上演。可能他们从内心压根就不在乎吧,就像华尔街的群狼赚得盆满钵满后玩出个金融危机却撒手不管。后事之师不得不说,福岛用切尔诺贝利级别的提醒告诫着后人,尤其是对日本政府和企业还存有信心的人。千万不要浪费了这一悲剧所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除了对复杂系统以及它的崩溃有更深的认识以外,对组织也应该保持警惕。特别是应该准备足够的预案,以面对未来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去想象那些不可想象的,去规避那些可以规避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个体的傲慢带垮全局

            核电站事故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人祸,在利用核能发电这么高精尖的设施面前,日本政府及地方竟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预案机制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作。人性的傲慢自大从中折射出来,设备老化该维护了,自大让他们省下这笔钱,事故发生了,自大和好面子让他们竟然不优先关注核事故,在灾后善后方面,政府也是在和稀泥,干的一塌糊涂,舍身处境在当时的环境,心里只有无尽的唏嘘与绝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出绝妙的众生相

              1. 没被翻出来就装死,翻出来就先说点似是而非的安慰下;2. 答非所问,寄希望于大家过一阵就忘了;3. 高层 / 研究机构与一线的脱节;4. 外包再次导致一线的脱节;5. 群体决策就是都没主意,没法担责;6. 负责全国约 25% 用电人口的大公司竟然是民企,所以管不了;7. 对民企的索偿遇到偿付额太高的状况,所以变成救不救企业以及财政负担变大多少的经济问题;8. 核电策略的继续导致的漫长政治拉扯,菅首相下野之后另一任也没干多久。总结:真是一出绝妙的众生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为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核事故之一,“福岛” 对今天的世界已经不只是一个地名,它还承载了我们对核安全的关切和忧虑。而大鹿先生通过对亲历者的详细采访,整理出的这本《堆芯熔毁》,则把目光延伸得更远,直指日本核电产业背后的管理缺陷。菅直人政府,本来有能力制定更严格的核安全法规,任用精通技术的专家,并在天灾面前表现出政治担当。但当地震和核事故接踵来袭时,从首相到一般官员,都表现得混乱而茫然。东电管理层作为核事故的第一责任方,更是临阵脱逃,百般推卸责任。但当东电公司面临赔偿甚至破产的威胁时,它却恢复了长袖善舞的本色,充分利用日本政界的潜规则,成功存活下来。作者大鹿先生痛斥这些日本精英是 “一群蠢人”,其实不完全准确。他们并不愚蠢,只是极端自私,缺少起码的公共利益观念和责任心。而为此付出代价的,是所有日本国民。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福岛核电站的事前事中事后,一本给你讲清楚。

                  看完本书,对福岛核电站那场事故有了大概的了解,当年的事故并不只有电视上的爆炸画面,更有包括事前到事后处理,再到后面围绕拥核废核等能源政策的争论,能直观地感受到笔者阅读及采访量之大。讲述事发几天内的故事,是全书最有现场感的部分。中国读者难以理解的可能是,时任首相菅直人一些颇为果断的介入,在日本社会看来是极其需要 "魄力" 的,这背后牵扯了太多利益集团,同时在这种百年难遇的灾难面前,很多举措是无法可依。你又怎么能想到事发之后,内阁中的秘书官竟然是在不断翻查法律条文,看看应该如何应对,而首相是在咆哮着要求来一个能讲清楚技术细节的专家,来解答自己的问题。这也与傲慢且管理落后的东电公司,共同促成核电站处理不力的种种问题。后面围绕拥核废核,更是各大政府部门与商业财团的斗争,里面更有政治家们与官僚间的较量。一个个符合自己利益的提案被提出,一个个不符合日本现状的方案被讨论,多少有些荒诞,但又是日本体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大概有段话说得好,外国擅长解决见过的事,而中国可以解决没见过的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性面对核能

                    一部完整记录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及处理过程的实录,详实地记载了从首相官邸到核电站现场各级人员面对突发灾难的种种表现。核能作为清洁能源,既有其巨大的利用价值,也因为其自身属性具有毁天灭地的能力。如果因为惧怕核能带来的破坏能力而完全放弃核电,确实有矫枉过正的倾向。如何深刻汲取福岛核电站的教训,对现有核电站做好升级改造,对新建核电站加强设计约束,从而让核能更加安全地造福人类,也许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它的副标题叫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实录”。听到这个书名,你马上会想到:它写的一定是 2011 年东日本大地震期间,发生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堆芯熔毁事故。可作者大鹿先生却说,他起这个书名,其实还有一层双关义。因为日本这个国家也可以比作核反应堆,它的 “堆芯”,是由政府高官、企业家、科技专家等精英人士组成的。在 2011 年大地震期间,日本的 “堆芯” 同样发生了故障,做出了一系列荒唐的决策。正是这个大 “堆芯” 的熔毁,才造成了福岛的小堆芯的毁灭。大鹿先生甚至在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本书讲述的是一群蠢人的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憋屈的一本书

                        那么多尸位素餐的商人,政客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什么是不能舍弃的,古今中外估计概莫能外,一架庞大的机器内部感觉已经一团乱麻,分崩离析,来一点扰动感觉就崩盘了。感谢那些坚持在一线的工作者,科学家,发声虽然小,但一直也在坚持,感谢那个及那个即便违抗命令也要继续注水的工程师,站在生命的维度做对的事情,感谢福岛 50 死士(其实远不止 50),如果没有他们舍身忘死的工作,后果远远比现在更加严重。真应该把所有有过错的领导政客拉去福岛工作,无期徒刑干到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核电站的堆芯熔毁是天灾,那么本书讲出的 “堆芯烧毁” 可是真正的人祸的根源。 想到岛国宣布要将核污水外排,其实和废堆处理一样,都没有妥善解决。 通过本书还能了解到,大概遇上这样的事情、这样的 ZF、这样的机制,是个无解的局面。不具备处理这种事情的能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原来他们的工匠精神并不太工匠

                            在灾难来临时,核电站的高层们在中国以学习为目在游玩,仅一名负责人在日本,却是利用公务,公款北海道潇洒。出了问题,找不到原因,手续冗余,导致灾害进一步扩大。事后不想着解决,却在瓜分利益。阴谋一步步展现,原来事关选举。任何人、任何组织,只有在关键时刻才能体现他的能力与价值,这就是考试,可见他们考的并不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跌宕起伏

                              也是很重要一段历史。能够了解这么多细节,已经很不错了。当然本着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思想,更多的是观察自己国家能吸取的经验教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诚恳的回顾了那场浩大的灾难引发的核灾难,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之前不了解的情况。我们一直以为这是地震海啸引发事故,一直感动于五十勇士,却在这本书里看到了政治斗争,勾心斗角。这些是什么,一切均可斗争?我哀伤于普通人,哀伤于那些搬离故土的人,哀伤于那些拼命清理核污染的勇士,也哀伤于那些被迫关闭的核电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日本的堆芯

                                  “尽管核电站接连爆炸,污染国土,扰乱了许多人的生活,但经产省却依然无动于衷。他们才是日本的堆芯。”—— 这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天灾之后,人祸依然。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通过这部纪实作品,我们很难想象如此发达的国家在处理重大紧急事件中,竟然这样进退失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是一群蠢人的故事

                                    福岛核电站处理的失误,造成了后续的大灾难,危机意识、底线意识真的重要。别吹什么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了,也别贬低切尔诺贝利事故了,这还不如苏联人处理的好呢。要说优点,这本书能讲这么细,从里面的一些细节,倒是可以看出日本的社会力量还是比较有活力的,最起码没有一言堂。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