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就喜欢他的线稿画
意外精美绝伦的一本书。作为中国传统发源之地,作者连达遍访山西省内乡野古建筑,用自己的笔触为这些建筑素描作画,涓涓细刻,配以随笔文字,让这些或保存完好,或残破不堪,或画蛇添足,或隐然不见的历史见证,得而让世人一窥其中风采。如作者连达所自述,是一名狂热的古建筑爱好者,从其素描所记录的时间来看,跨度超过 14 年,可见已是多次入晋探访。虽已有照相机甚至手机这些异常方便的现代工具,但作者却宁愿花更多的时间,不仅仅是将这些建筑印刻到纸片底片上,更能够印刻到作者自己的脑海中,因此坚持只要有时间,便为这些建筑做素描。在阅读作者的文字足迹时,还发现了另一个好处,就是那些后世人画蛇添足的水泥砖墙,通过画笔可以把他们从影像中剔除,更能还原那些建筑的风韵。行文过程中,可知作者对于建筑的结构、样貌的表述,相当考究。不仅是对庙宇、牌坊、佛塔等碑题词的细心解读,同时还考据当地县志内容,或求证或推测或转述这些建筑的始建年代、历经的波折、目前的现状等等,足见其对古建筑的钻研与热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画笔之下,更见真实地上建筑看山西! 山西省现在保存着全国约 70% 的明代以前的大木构建筑,各类形式的古建筑保有量高居全国之冠,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建筑无所不有,虽然去过好几趟了,也只走访了不到 5%,看了 “破庙专业户” 连达老师的画稿后,心里又开始长草了山西之旅。曾经给很多好友做过山西的旅行轨迹,可大部分都是被「修复」过的略有名气的「景点」,真正朴实原貌的建筑残骸少之又少,这本书,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快要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些古建的关注,那是岁月的洗礼,风霜雨雪之后大地上残存的印记,比历史更真实的记忆。 《得乎檐角梁柱间:寻访晋南乡野古建》《寻访山西古庙》《斗栱飞檐画古建:图解古建形制与写生》都推荐,这些画面,是人的感情与记忆融合而后落在画笔上的,真是有心之作。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山西省的外形好像一片狭长的叶子,东侧是太行山,西边有吕梁山,黄河沿着吕梁山一路南下又往东一挑勾勒出了叶子的大致轮廓。这片有表里山河之称的古老土地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上古神话中女娲造人、黄帝战蚩尤的地方,尧、舜、禹在这里垂拱治天下,稷王于此处劝导稼穑农耕,叔虞执桐叶以创唐国,重耳据此地以成霸业。秦赵长平之战,刘邦白登之围,五胡乱华,北魏肇兴,李唐起事,五代割据,杨家将抗辽,三晋的历史紧紧联系着中华的兴衰。拥有如此深厚积淀的山西因而遗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这里元代以前古建筑的保有量超过全国总量的 70%,明清两代的古迹更是浩如烟海,难以计数,拥有这样无可比拟的优势,想领略中国古建筑的风采只能是非山西莫属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