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53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丑陋的韩国人

    蹭个热点,作者韩江获得 2024 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书我喜欢《不做告别》(见我之前书评),其他作品包括本书,原本我以为只是个敏感的小众女性作家,现在她获奖我才明白诺奖委员会看中的是她写的 “韩国人的丑陋”。韩国和加纳这两个国家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经济发展处于类似的水平(事实上,韩国当时要穷得多,1961 年韩国的人均收入为 93 美元,而加纳为 190 美元,中国 1978 年人均 155 美元)。英国社会学家和社会改革家比阿特丽斯・韦伯(Beatrice Webb)将韩国人描述为 “1200 万肮脏、堕落、闷闷不乐、懒惰和没有宗教信仰的野蛮人,他们穿着不得体的肮脏白衣,生活在脏乱的泥屋里” 。这样的韩国人创造了 “汉江奇迹”,自然让洋人不爽。30 年前我出国的时候,外面的人都以看 “大红灯笼高高挂” 和 “活着” 的眼光看我。本书篇幅不长,故事也不复杂,因为我很多韩国朋友,韩国很多习惯也是沿袭旧的北方农村习俗,男尊女卑,男性家长管教孩子喜欢动手,而韩国和日本因为没有中国的妇女解放,陈规陋习更多,书中女子就是活在这样的阴影下,更有韩国男人的色性,和已经成为西方人歧视亚裔的 “dog eater" 结合,这样让世界有了对韩国有了标签印象,三星手机是美国大股东就算了,但如果现代和起亚汽车想代替 BBA 肯定差一个 level。由此看出村上春树肯定难获奖了,而残雪写的太老套,已经被莫言写尽了(想想吃婴的邪恶),中国人民太善良,传统的儒家文化又教育我们 “吾日三省”,那里想到蛮夷根本不懂这些,而媒体是资本控制的洗脑工具,只要想想这些年伊朗,阿富汗等地影视文学作品给我们的印象,就明白韩江本书为何获奖,而潘展乐为何让他们破大防。

      3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树一样的灵魂 草芥一样的生命

      《素食者》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居然有阴谋论和资本论开始 "大放厥词" —— 总是有人,不习惯东亚女性站在这最高的领奖台,只好用国籍和文化认同来抨击韩江,来拼命扯住被韩江撕烂的一块块遮羞布。💡韩江用了一种戏谑的方式,讲述英惠用走向植物化的历程,来折磨麻痹自己,走向死亡。这让我想起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笔下的一个 "小人物":安东尼奥。️他是疯子寡妇 "梅丽娜" 的儿子,贫穷与卑微,孕育了他的怯懦,却改变不了他生命底色中的善良。善良且怯懦的人,如何反抗命运的不公,如何反击生命中最亲、最信任的人的背叛,如何嘶吼呐喊? ——️答案唯有伤害自己。他们怯懦到不敢伤害别人,却又善良到只能伤害自己,而这种行为,好像是不分国籍与性别的。️我一直觉得意大利,尤其是其南部的家庭生活,和大部分东亚国家的家庭生活很像:别人眼中的完美丈夫,现实生活中 "消失" 的父亲,逐渐疯狂且被认为永不知足的妻子,极度依赖母亲的儿子,外强中干敏感的女儿・・・・・・💡当然,这些现象不是所有家庭关系的展现,却是现代社会逃不开的议题。️整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居然是大姐仁惠的儿子,智宇。那个 "把脸夹在两条腿之间,用滑稽的语调喊’妈妈,妈妈’" 的,刚满六岁的男孩智宇。️而当我读到这句话,内心好像被拧成一股绳,逼仄的苦涩与酸胀一直回荡在胸腔。脑海中居然蹦出了一个日本小女孩的形象 —— 没错,就是那个扮鬼脸只为博得父亲一笑的,被嫌弃了一生的,松子。️都说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是透过那些敏感而被迫早熟的生命,独自扛起一生重担而折磨自己的生命,我发现,很多不幸的命运,却流淌着相似的根源。️而这种 "不幸" 就像是海啸与地震,从它们的中心地带席卷蔓延,伤害所带来的余波,在一代又一代的孕育中,不断延伸扩散,即便外表已看不出伤害所带来的痕迹,但内里早已溃烂坍塌。💡 "父亲总是对英惠动粗,虽然英浩也偶尔挨打,但至少他还能靠欺负街坊邻居家的小孩发泄一下情绪。" ️英浩没有英惠那般善良,却比英惠更加怯懦。他甚至怯懦到无法对自己下手,只能将 "魔爪" 伸向更弱者,将暴力的恶果代代繁衍留存。️ 当读到这本书的三分之一处,我还在为英惠忿忿不平,她的父母、亲姐姐,居然因为她吃素而不能给丈夫做荤菜而道歉?遂想到了书评标题《大树一样的女人 草芥一样的生命》。️但越往下读,越发现也许女性是悲剧命运的直接承受者,但是她们没有被击垮,也许是出于母亲的身份,某种程度上给予她们来自灵魂的力量,却也让悲剧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扎了根,发了芽,扭曲着生长。💡当一个男人说他配不上你,那一定是他人生中,对女人讲的为数不多的真话。有的时候,不管男女,对于挑选异性的嗅觉,是十分灵敏的。但是鲜有人会洞察到这种行为背后的 “那双眼睛”。️ 小姨子是姐夫窗前的白月光,大姨子是妹夫心口的朱砂痣。是什么,让两个毫无血缘,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的男人,对没有被好好爱过,满身暴力伤痕的一对姐妹情有独钟?️ 又是什么,让这一对一生活在男性冷热暴力阴影笼罩下的姐妹,幡然醒悟?有孩子的姐姐仁惠,也许比妹妹领悟地更早,但是她不愿相信,甚至不惜用儿子来蒙蔽自己的双眼。直到男人亲自把血淋淋的事实摆在她面前,仁惠都没有勇气发泄出来。️人们痛斥姐妹的父亲与她们的丈夫们,但我同情他们。他们甚至都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生命也是充斥着暴戾的产物,而他们的一生,也终将成为暴戾的传播者。那么,除了男人的慌乱逃避,女人的自我毁灭,还有什么更现实更合理的解决办法吗?

        3
        1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生被压缩的女人

        “尽管存在暴力,但人类拥有感受他人痛苦的力量,以及不局限于自己生活的能力。只要我们的内心拥有能够提出疑问的力量,即使看似微弱,希望也不会消失,始终都会存在于我们之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素食不素食

          初读时,有点感觉吃肉是有些罪恶的。再往下看,看见个体自我认同、社会压力以及人性的复杂性。英慧在一次血腥的噩梦后决定成为素食者,逐渐走向完全拒绝进食,渴望化身为植物。小说以三部曲的形式,从丈夫、姐夫和姐姐的视角,展示了英慧的转变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冲击。压抑的欲望,自由的渴求,让人不禁对人性产生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暴力

            从女性视角来看,英惠无疑是父权、夫权暴力的被剥削者,是男尊女卑社会暴力的受害者。可是,英惠的反抗是否也是一种对他者的暴力呢?冷暴力!这是一种社会的悲哀,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也没有人真正的想去关心你,理解你,只想让你接受世俗的观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智和疯狂的界定

              第一次跟风诺奖得主作品,一个最强烈的感受是:压抑!或许跟它想表达的极端暴力太过赤裸裸有关,读着时忽然让我想到多年前读过的另外一本书《天才在做,疯子在右》。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关于怎样去界定理智和疯狂,怎样去理解身边看似不太正常的人,是给我们这些看起来正常的人出的一个经典难题。如果正常与不正常的人都无法超越自己去理解对方,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其实我们人人都有病?《素食者》想要表达一个被规定好社会角色的人,到底怎样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逃避到底有没有用?英惠的逃离和反抗看似不动声色,却让人在结果中读出了匪夷所思和触目惊心。但也正因为这样的结果,对于压制者的暴力表现和丑陋揭露起到极度的反衬作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娓娓道来的生命之痛

                我特别佩服韩国人的一点是,他们敢于把社会最阴暗的那一面揭露出来呈现给世人看,哪怕对改变现状无济于事。喜欢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不刻意交代些什么,从日常生活的一天切入,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引出来重要的内容。角色叫什么重要吗?不重要,所以不用刻意交代。写着写着就出现了。这本书不停切换角色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拒绝吃肉,想变成一棵树的女人,以及她的这一变化引发了一系列故事。这个女人无疑是一个隐喻 —— 对社会压迫的反抗,对主流观念的叛逆,对从来如此就对的反思。作者韩江刚获得 24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所以选了这部她的作品来读,写法和表达真的蛮高级。韩江说自己借这本小说要表达的是 “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与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别人。” 我想她做到了。对于人是什么,人会怎么想,人这么做的原因,她的思考非常深刻。这本小说读起来有一种阴暗潮湿的美感,柔情包裹着恐怖,悲伤蕴含着诡异,读罢令人不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杂乱是复杂的一种形式

                  是因为得知了韩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才来阅读的。在这之前我对这位韩国作家并没有什么印象。之前,应该是由于贾行家老师的提及,在书架中加入了几部韩国作家的作品,但并没有来的及读。毕竟,书太多了,好书也太多了。《素食者》是能抓住人的。有那种一读就让人愿意读下去的吸引力。如同洗菜池里水下沉的漩涡。情节都是生活中的细节,是那种可能会发生在你我身上的小事。作者描摹日常是有功力的,有能力还原立体的生活场景。甚至略显多余和复杂。但这就是生活本身。至于能获奖,我倒有点惊奇。当然我只看了这一部,还并未窥得其创作的全貌。如果单从这一部来看,能获诺奖的理由是不足的。还有另外一个感觉,作者的语言风格很平实,也很亲切,这个亲切不是说对于读者的态度,而是指我们大多数人也能做得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里

                    拖拖拉拉很久看完。三篇构成,感觉前篇悬疑,中篇色情,末篇震撼,脑海老是跑出《一句顶一万句》曹青娥大去之时的画面,可能是情景相似,一种疼痛感积郁胸口。对个人而言,人应该是自由的,应该是不受他人强迫的,要有意识,有反抗,追寻自己的消极自由。同时,个体之间很难真正交流,有些话是说不清楚的,保持善意,所谓 “因果心起世间便无好人,慈悲心起世间皆是可怜人”。为此,需要一个宽容、哪怕相对陌生的 “无缘社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看的过程中,感觉很压抑,看完后,有一种解脱的感觉。类似书籍比较适合中午看,不建议晚上看,容易上情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看完《素食者》,说实话,没太明白说的是什么,应该是反映了在男权主义下女性的觉醒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部小说采用了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视角,以三重视角交织的方式展现了英惠从人变成 “植物” 的过程。不知道是否受到莫言《檀香刑》的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韩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首位韩国作家,也是首位亚洲的女性作家。这不只是一种特别的荣誉,“韩国” 和 “女性” 也是理解韩江作品的两个关键的提示词。《素食者》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位在韩国的社会文化下遭受着无声暴力的女性。诺奖委员会在给韩江的颁奖词中写道:“韩江在书写中直面历史创伤和无形的规则,并在她的每部作品中揭示了人类生命的脆弱。她对灵与肉、生与死的联系有着独特的认识,并以其诗意和实验的风格成为当代散文的革新者。” 颁奖词里提到的 “直面历史创伤” 这个面向更多地体现在以《少年来了》为代表的几部作品中,而《素食者》则涉及韩国社会无形却致命的性别文化,讲述了一个脆弱而又坚韧的女性在暴力面前重新定义自我的故事。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女人想变成一棵树是为什么?

                            为什么女人想要变成一棵树?我曾经也想过变成一棵树,但是那是死后的事。如果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变成一棵树,只靠阳光和水活着,那真是自取灭亡。惠英和姐姐的悲剧在于,原生家庭的父亲是一个用武力制服孩子的恶魔,成年后一起生活的丈夫完全把女人当成工具。精神上的困苦让物质生活变得不无足轻重,妹妹的疯狂导致了姐姐一家的覆灭,姐姐的精神世界被孩子这根稻草牵引着,保持了暂时的正常。三个独立的故事各有不同,惠英丈夫的故事是暴力和杀人,姐夫的故事是情欲和占有,姐姐的故事是慈悲与责任。女人的悲哀在于精神世界在男权社会的失语症。梦境是潜意识的体现,小说写了三人的梦那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如果惠英想吃素就让她吃素,如果惠英什么都不要吃就不要逼她吃,她问姐姐,“为什么她不可以死?” 当痛苦已经深入骨髓,惠英选择成为一棵树,只需要阳光和雨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震撼的故事

                              虽然之前听了这本书的解读,但真正读下来,还是很难平静!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想法和做法属于什么,但真的很独特很不寻常。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压抑之后的个体走向

                                无论是家暴抑或冷暴力,都会给生活带来难以消磨的痕迹,个体的突围在生活之外,或是梦的解析,或是自然的寄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划时代的警示教育

                                  挺离谱的,看完更加恐婚了。诺奖选择在这个时代颁发,这个作品。起到警示作用。告诉大家谨慎选择婚姻。小说分别从妹妹丈夫、姐姐丈夫、姐姐视角三个短片故事,串联起妹妹被动又悲催的一生。"素食主义者"" 胎记 ""大树" 看起来没什么联系,实际上又是以不同人的视角描绘的妹妹(英惠)的不同阶段。其实他们的婚姻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只是因为太平淡。从一个很小的视角切入:亲姐妹的丈夫 互相看上了自己的大姨子、小姨子。姐姐丈夫和小姨子发生关系,细节描写非常到位… 从浮想联翩到翻云覆雨…. 三个故事 串联起了妹妹悲惨的婚姻…… 如果不跟彼此相爱的人结婚,那么将会是彻底的悲剧这本小说还描绘了深深的无力感,姐姐想要拯救妹妹人生、好像自己也是害死妹妹的一环。 甚至她就是下一个她妹妹… 题外话:这本书 叫素食者, 实在是体现不出内容。还有这个离谱的书腰… 韩国总统和韩国男团联袂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因作者得诺奖而读。

                                    因作者得诺奖而读,挺独特的多视角叙述同一件事。除此感觉不到为啥好到诺奖。请老师们指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素食者

                                      食素,胎记,火树。个性,现实,意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一般

                                        可以速读的书。没头没尾的。感觉是野心很大但水平不足的小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韩江说,自己借这部小说要表达的是 “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 她写小说是为了讨论 “人是什么” 这个主题。她的小说一直在使用虚构展示难以用其他形式言说的处境,诸如人的孤独、怜悯,人的隔绝和彼此剥夺……—— 贾行家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