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3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金龙鱼

    《金龙鱼背后的粮油帝国》是一本好书!作者写得很出色!希望中国能更加开放,只有开放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金龙鱼已经是一家在中国 A 股上市了的一家公司,它一家营收巨无霸,一家利润率低,一家家喻户晓的公司。能在中国通过竞争胜出的企业都有自己独到之处,金龙鱼也不例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引人入胜,背景详实

        上周在得到企业参访的活动中来到了位于上海的金龙鱼工厂,去之前是因为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对龙鱼看法是有一些负面的,也正是由于想破解心中的谜团,才参加了这个活动。然而在游览了整个厂区,尤其是对科研楼的参观,刷新了我对一家 “制油厂” 的认知。金龙鱼绝非是简单的一家油厂,正如其于总介绍那样 — 怀着对粮食本身的敬畏,对人类生命的责任,“吃干榨净” 每一颗豆每一粒粮,真正的把粮食能带给我们的资源用到极致。我尤其佩服的是郭鹤年和郭孔丰两位实干家,他们的经商头脑和管理水平,建立在自己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对于大宗产品趋势以及企业股权架构的合理设计,更重要的是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们是时时刻刻贴近市场脉搏的人,而非坐在办公室里看经营报表的人。这是真正的实干家精神!当然金龙鱼在中国市场所走过的弯路,也给了我们一些教训,会说有时和会做同样重要。面临当前的自媒体时代,很多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很难避免树大不招风,怎样去平衡树的成长,和风以及其他自然气候的协调共生,是门技术活。国家如果真的想振兴民营经济的话,真的还有很多事情要干,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那个时代,这个时代,改革开放,发展繁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梳理农业行业

            这本书对于梳理整个农业产业链是非常有帮助的。美中不足的是对于中国转基因作物的信息。截止目前,中国还没有种植可食用的转基因作物,文中提到番茄有转基因,是不正确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日本人如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我们必须理解‘生存所必需’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没有它你就没命了!它是不能以一般的市场价值规律去理解的。一个非常小的国家或非常小的地区还可以不太在乎食物来源的战略问题,而任何一个稍大一些的国家都必须考虑这个战略性的问题。在一个国家内部你可以自由地去设想,一个农民不卖给我食物,自然会有另外的农民卖给我。但如果一个人口大国将食物的来源绝大部分寄托于另外的国家,也就意味着把自己的命完全交到别的国家手上了。” 日本对粮食安全的看法,足以让我们刷新三观。在日本人看来,粮食供应的 “弹性” 远比 “刚性” 重要。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粮食自给率(刚性)其实与粮食安全并没有太大关系,关键还是在于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的储备及在全世界范围内抓取粮食的能力(弹性)。1973 年粮食危机,大豆价格暴涨,美国大豆库存不足。尼克松总统颁布了一条法令,禁止大豆和豆粉出口。大豆在日本饮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大豆的英文 “soya” 其实源于日本的 “shoyu”—— 由大豆发酵而制成的酱油,“shoyu” 又源于大豆在中国的古称 “菽”。在大豆几乎全靠进口的日本,美国的大豆出口禁令引发了 “豆腐骚动”。日本人发现,美国原来是靠不住的,这个小弟是不好当的,从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控制粮源。巴西有着大量日本移民,日本首先前往巴西,对与大豆产业相关的码头等基础设施、出口和加工设施进行投资。苦于经济不振的巴西政府,对此予以大力支持,巴西的大豆产业由此起飞。分布在巴西各州的日系农协组织有 60 多家,主要同日本开展农业贸易。而日本的丸红是巴西的第三大谷物出口商,2017 年从巴西出口了 1000 万吨的谷物。东南亚是另一块日本非常重视的粮源地。日本以粮食援助的方式,换取落后国家对日本未来开拓粮源的支持。以技术和资金与各国合作,共建粮食生产基地。日本在东南亚构建了非常好的国际关系,东南亚各国的普通民众均将日本视为 “最可依赖的国家”。日本推动东盟和东亚的大米紧急储备机制的建立,将东南亚变为日本的粮食储备库。农业本来就是长时间、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在海外进行农业投资更是风险莫测,没有政府的支持,一般企业不会轻易做这样不符合商业价值逻辑的投资。日本以民企为先锋,在海外进行加工、收储、物流等方面的投资,政府为后盾,提供资讯、金融、税收和保险等方面的服务,政府与民企一条心,共建国家粮食可靠供应的大业。日本有五大粮企,除了丸红,还有农民协会性质的全农(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三菱,以及曾经与郭鹤年密切合作的三井。伊藤忠、三菱和三井都比较 “花心”,几乎没有不做的生意,业务庞杂,粮油业务只是其业务中较小的板块。作为 “粮食勉强自给国” 中国,需要在尽可能保证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努力向日本之类的 “富有的粮食进口国” 转变。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体量太大,一个国家的粮食进口就能吃掉近 3 成的全球粮食总出口量,又不可能像日本一样高度依赖粮食进口,只能走粮食进口和粮食自给并重的道路。粮食自给已经不可能实现,已不可避免地要像日本一样,踏上海外粮食进口的疆土。因此,建设海外粮食基地,势在必行。正如丰益国际的郭孔丰所认为的:“中国要构筑可持续的粮食安全战略,还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推动南美、非洲、东南亚、中亚及俄罗斯远东等地区的农业发展,中国用 18 亿亩耕地生产了 5 亿多吨粮食,而这些地区尚未开发的可耕地有上百亿亩,如果能够把中国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优势,跟这些国家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将会对全球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世界上的粮食供应量越大,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越有利。” 尤其是与中国邻近的东南亚、中亚和俄罗斯远东,应该成为中国粮食布局的重点。一旦发生战争,这些地区的粮食不会因海上运输被切断而无法运到中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吃饱饭、吃好饭

                至今你仍然会听到这样的声音,美帝亡我心不死,炒作什么转基因,在种子上面做手脚,利用中国人的基因缺陷慢慢地把我们的身体搞坏,我们体质下降,甚至生不出孩子都是食品安全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坚决抵制转基因,不看结果凭猜想,这些人纯属吃饱了没事干,带他们去那些粮食还需要抢的地方看看也许他们会改变三观。他们看到的问题跟内行人士、国家高层看到的完全不一样,转基因必须要全面推广,因为我们并没有解决粮油危机,我们不要以为饥荒已经过去,每年我们一多半的大豆、玉米还要从美国进口,粮油的生产、销售、流转一定要既走市场路线,又要维系国民安全,一定要做一二家在业内领先的巨头公司才能保证国家的食品安全,我们的粮油供给一旦被卡脖子,不亚于在高科技、能源方面被卡,对此一定要高度重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外行来讲,很好的书。唯一的问题是分散到好多点,但没写透

                  总体来看还是有点遗憾,本来除了满足好奇心后还能学到更多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出于探根究底的个性,我不喜欢给这本书留下任何疑点。对于所有不合常理之处,我都会想尽办法去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确实如此,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趣

                        转发
                        评论